学术投稿

多功能枕头对脊椎病患者变形颈椎复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黄勇;谢木森;罗洪林

关键词:多功能枕头, 颈椎病, 颈椎复位,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多功能枕头对颈椎病患者变形颈椎复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推拿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多功能枕头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颈椎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颈椎弧度恢复正常15例、颈椎弧度明显改善17例,对照组颈椎弧度恢复正常9例、颈椎弧度明显改善12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多功能枕头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变形颈椎的复位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民众对医学诊断准确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仍有部分疾病诊断难度比较大,比如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此类骨折发现难度较大,而且多无临床表现,误诊及漏诊风险较高.当出现临床表现时提示病情已经进展,需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以利于预后.目前,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多经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发现,而普通CT及传统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此类骨折,临床多仅表现出疼痛症状,提示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及MRI可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旨在为设计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具有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明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85例确诊为PH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纳入对照组,另42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电针联合激光针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有差异(Z=﹣3.8261,P=0.000).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左蕾;杨晓秋;周泽军;孙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结合不同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接诊的EMS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根据其用药的不同,分为诺雷德组和孕三烯酮组,各39例.比较两组复发率、妊娠率、治疗有效率及副反应率.结果:诺雷德组复发率(5.13%)、副反应率(7.69%)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依次是12.82%、15.38%),P<0.05,诺雷德组妊娠率(17.95%)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7.69%),P<0.05;疗效方面,诺雷德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优于孕三烯酮组(71.79%),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应用诺雷德治疗EMS的疗效显著优于孕三烯酮,可明显增加其妊娠率及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和副反应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4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120例(多次法根管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第1d重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18例、轻度疼痛24例、无疼痛66例,第7d重度疼痛0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12例、无疼痛102例,第30d重度疼痛0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6例、无疼痛108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疼痛发生率,并且还能减少治疗时间,促进其早期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白内障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4例白内障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乳化组、切口组,每组37例,其中乳化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组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变化,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切口组视力评分高于乳化组,P<0.05;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相比于乳化组的21.6%,切口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白内障治疗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王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132例输尿管结石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开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首次碎石成功例数为128例,碎石成功率为96.97%.其余患者中,1例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术,3例行留置双J管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B超检查证实,患者的结石排出率为99.24%(131/132).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安全性强,出血少,排石率高以及恢复快的特征,且使用此方式能够同时处理输尿管狭窄以及息肉,可视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出5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阳性例数42例(84.0%),与常规心电图检出34例(68.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态心电图在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等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在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且前者具有重复性高、无创等优点,同时其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方面具有较高检出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放置所致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处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放置所致不良反应与临床处理要点.方法:抽取至本院就诊的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5年1月~2016年5月),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与相应的处理方案.结果:分析造成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盆腔感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出血、节育器异位、疼痛等,占据百分比分别为18.00%、22.00%、26.00%、14.00%、14.00%,其他原因占据6.00%.结论:为了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有效避免或者减轻,可严格依照医嘱定期进行疾病复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杨丽颖;郑明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中孕早期孕妇,将90例中孕早期孕妇随机分为三组,30例/组.二维超声检查(A组),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B组),联合检查(C组).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组的胎儿心脏畸形阳性检出率比A组、B组更高(P<0.05),B组的阳性检出率虽高于A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能够提高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衣佳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析

    目的:探究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3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22/30),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4.8000;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并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思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针对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的稳定性展开深入探讨,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进行晨检的输出剂量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Kruskal-Wallis法对输出剂量的数据进行展开分析,探讨其稳定性和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在稳定性方面,6MeV电子射线、15MeV电子射线、15MVX射线的较高,6MV X射线较低,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②在双尾渐进概率P值方面,6MeV电子射线、15MeV电子射线、15MVX射线P>0.05,其符合正态分布的标准,6MV X射线P<0.05,并且具有误差,其不符合正态分布标准.结论:针对直线加速器进行系统误差的降低及影响因素的减少才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确保准确的试验结果.

    作者:申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X射线平片照射检查,实验组采用CT增强扫描检查,将两组患者术前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患者共有28例(93.3%),漏诊率为6.7%(2例),而比较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仅有18例(60%),误诊率为13.3%(4例),漏诊率为26.7%(8例),两组比较,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采用CT增强扫描有效降低了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确诊率,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亚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在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对比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肝功能异常1例,其他感染2例;对照组泌尿系统、肝功能、切口以及其他方面均出现感染;两组结果对比除其他感染之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CT细胞学检测结合病理分析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疾病诊断中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分析相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诊治的5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CT细胞学检测对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采用镜下宫颈活检方式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发现,529例患者中,共有58例患者的TCT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比例为10.96%,患者中共有42例为上皮细胞内瘤样病变,患者中并未出现宫颈癌案例.将TCT细胞学检验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T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和病理组织活检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尽早鉴别宫颈疾病,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筛选提供有力参考,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白志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旨意为该病的治疗术式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8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总结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开腹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更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尽早恢复术后正常排气,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志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随机选取的54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断患者宫颈癌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符合率为24.1%、阴性符合率为75.9%;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为81.5%、阴性符合率为18.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总动脉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1.4%;髂内动脉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61.5%;髂外动脉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38.5%;腹主动脉旁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20.0%.结论: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可较好反映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等信息,为后期的治疗准备了条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于新设;张景云;徐明;毛景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MEIS数据利用及意义

    近年来在新形势的推进下,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需要运行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MEIS)的高效率管理,以优化管理流程为目的,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将医疗信息的管理与计算机系统相互的结合起来,引入动态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杨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动态血糖仪结合健康宣教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探讨应用动态血糖仪结合健康宣教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进行胰岛素泵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7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动态血糖仪血糖监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联合动态血糖仪应用,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健康宣教联合动态血糖仪应用的实验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血糖控制时间、注射胰岛素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介入健康宣教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曹宏伟;谌静;甘宇;代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湿度对磁共振使用影响案例

    通过对磁共振精密空调的实例维修,总结常规维修经验以及温湿度对磁共振使用的重要性.不能忽略日常的空调维护,保证正常运行,稳定磁体间与设备间的温湿度.

    作者:南智懿;徐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前血气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