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YYX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对降低湿化液细菌污染和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

于永军

关键词:YYX一次性使用吸氧管, 蒸馏水, 湿化液, 细菌污染, 吸氧依从性
摘要:目的:研究YYX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扶舒清)代替蒸馏水湿化对降低湿化液细菌污染和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要长期吸氧的慢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湿化瓶吸氧,观察组给予YYX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扶舒清)作为湿化液吸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污染率分别为0和20%.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污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吸氧依从性分别为90%及70%,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YYX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扶舒清)代替蒸馏水湿化对降低湿化液细菌污染和提高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吸氧导致的院内感染率,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白内障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4例白内障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乳化组、切口组,每组37例,其中乳化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组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变化,对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切口组视力评分高于乳化组,P<0.05;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相比于乳化组的21.6%,切口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白内障治疗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作者:王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医疗器械入手研究医疗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医疗器械进行监管,有助于牢牢把握医疗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医疗行业的持续进步,本文就此进行了针对性论述.

    作者:杨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口腔修复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牙共152颗,电脑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5例患者,78颗患牙,应用预成纤维桩,B组45例患者,74颗患牙,应用可塑纤维桩.比较两组每颗纤维桩修复所需的时间、牙周指数以及修复效果.结果:A组每颗纤维桩修复所需时间(64.01±5.25)min短于B组,修复三个月后四项牙周指数均低于B组,修复成功率(97.44%)较B组更高(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应用在口腔修复中效果较为可观.

    作者:苏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动态血糖仪结合健康宣教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探讨应用动态血糖仪结合健康宣教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进行胰岛素泵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78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动态血糖仪血糖监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联合动态血糖仪应用,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健康宣教联合动态血糖仪应用的实验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血糖控制时间、注射胰岛素剂量和平均血糖漂移度均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介入健康宣教干预联合动态血糖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曹宏伟;谌静;甘宇;代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宽胸气雾剂对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宽胸气雾剂在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232例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宽胸气雾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硝酸甘油片进行治疗,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3min内缓解率为52.59%,对照组为50.86%;实验组患者心绞痛5min内缓解率为91.38%,对照组为88.79%,两组数据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改善疗效的有效率为73.28%,对照组为72.41%,两组患者在改善心电图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宽胸气雾剂对急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缓解患者的心绞痛,与采用硝酸甘油片疗效相当,且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采用硝酸甘油片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君;邵秀庆;王晓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麻用气管导管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将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在开腹手术患者中应用,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全麻方法的不同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32例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分别有16例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方法实施于参照组患者,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实施于实验组患者,统计参照组以及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依次为(91.9±2.0)mmHg、(142.5±3.0)mmHg、(98.8±2.0)%、(92.3±5.0)次/min,比较于参照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102.3±5.0)mmHg、(150.6±5.0)mmHg、(95.8±1.0)%、(104.6±7.0)次/min,相关数据呈现出P<0.05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开腹手术患者中采用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可得到比较优的麻醉质量,有助于开腹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曾婷;侯信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和同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对比.方法:回顾选择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FHR组52例,THR组53例,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于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BFHR组下床活动时间(18.05±1.87)d、手术时间(83.49±16.54)min、术中出血量(215.82±32.16)mL、术后引流量(183.45±19.35)mL、术中输血量(163.82±18.85)mL显著低于THR组(P均<0.05);术后1个月,BFHR组Harris评分(70.19±10.45)分和THR组(74.34±11.56)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BFHR组Harris评分(76.54±12.71)分显著低于THR组(89.15±13.45)(P<0.05).结论:BFHR与THR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各有利弊,相对而言,BFHR短期疗效较好,THR长期疗效较好,临床应按照患者实际选取相应术式.

    作者:李志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品管圈模式在降低手术设备维修不及时率的运用与探讨

    目的:探索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模式在手术室设备修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加强对手术室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法:建立品管圈,进行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和工具对手术室设备维修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关对策.观察QCC模式在降低手术设备维修不及时率中的效果.结果:手术室设备维修不及时率从23.3%降低到了9.2%,目标达成率107.6%,进步率为60.5%.结论:QCC模式的应用,降低了手术设备的维修不及时率,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设备故障待机时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罗晓晨;陈渡平;朱李栋;彭明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接受救治的86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组(40例,应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乙组(46例,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通畅率.结果:乙组患者术后1年通畅率(97.83%)和甲组(9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近期疗效均较佳,临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阳春;栗力;曹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X射线平片照射检查,实验组采用CT增强扫描检查,将两组患者术前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患者共有28例(93.3%),漏诊率为6.7%(2例),而比较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相符合的仅有18例(60%),误诊率为13.3%(4例),漏诊率为26.7%(8例),两组比较,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采用CT增强扫描有效降低了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确诊率,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亚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分析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159例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分组手术治疗,传统组进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传统组患者中显效52.11%,好转29.58%,无效18.31%,总有效率为81.69%,内镜组患者中显效54.55%,好转39.77%,无效5.68%,总有效率为94.32%,两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7例术后并发症,内镜组出现6例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症状的临床效果佳,可达到有效改善脑内出血的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勇;王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传统皮瓣与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究传统皮瓣与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游离瓣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皮瓣修复评分及术后情况和患者对手术切口外形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体手功能DAS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移植嵌合体基本存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Fugl-Meyer评分组间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术后并发症分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形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皮瓣移植修复术均对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一定疗效,但相较而言,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修复术后恢复更快,且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避免并发症,提高术后外形美观度.

    作者:李晓天;周义波;苏杨;岑波;张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85例确诊为PH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纳入对照组,另42例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电针联合激光针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有差异(Z=﹣3.8261,P=0.000).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物辅助电针联合激光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左蕾;杨晓秋;周泽军;孙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析

    目的:探究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3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22/30),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4.8000;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再出血率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并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思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指标的评价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将腹腔镜下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LC组,将开腹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组间手术出血、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变化.结果:①LC组在手术出血(45.62±11.58)mL、术后肠道恢复情况(17.03±6.51)h、术后住院时间(4.13±1.16)d,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手术后,LC组GLQI评分[术后3个月(104.38±16.25)分、术后6个月(110.29±15.37)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能够明显提升急性胆囊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对于结直肠癌生存情况的影响

    目的:评析使用腹腔镜做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2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腹腔镜手术60例患者为观察组;传统开腹手术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等)、组间病患生活质量(疼痛度、满意度等).结果:在生活健康状况评比中,无论从治疗前后,还是组间比对,观察组亦更占据优势,病患康复状况好,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患例比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是现有阶段可行性很高的术种之一.不过价格相对高昂,技术含量高,医患双方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

    作者:宋成飞;于云雷;王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冠脉CTA治疗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8例疑似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冠脉CTA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比较冠状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并计算符合率.结果:68例患者在有效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完成冠脉CTA检查.其中68例冠状CTA患者共发现病变104例,68例冠脉造影共发现病变112例.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冠脉CTA能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具有无创、方便等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马得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CT细胞学检测结合病理分析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疾病诊断中TCT细胞学检测和病理分析相结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诊治的5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CT细胞学检测对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采用镜下宫颈活检方式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发现,529例患者中,共有58例患者的TCT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比例为10.96%,患者中共有42例为上皮细胞内瘤样病变,患者中并未出现宫颈癌案例.将TCT细胞学检验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T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和病理组织活检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尽早鉴别宫颈疾病,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筛选提供有力参考,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白志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效果究

    目的:探讨中波窄谱紫外线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就诊的掌跖脓疱疾病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氟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中波窄谱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种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胀痛、瘙痒症状明显缓解,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氟米松软膏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中波窄谱紫外线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显著,患者病症显著改善,且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均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贺;姜启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恶性青光眼的视力状况、眼压程度及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恶性青光眼的治疗对患者视力水平、眼压程度的影响和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方法:选取在本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眼),以常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39例(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眼压(13.05±4.8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6.15)mmHg,裸眼视力(0.67±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15),佳矫正视力(0.7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12)(P均<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率(12.82%)和对照组(9.76%)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恶性青光眼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眼压,且预后不良事件较少,为治疗恶性青光眼安全高效的途径.

    作者:韩竞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