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指标的评价

段立国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将腹腔镜下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LC组,将开腹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组间手术出血、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变化.结果:①LC组在手术出血(45.62±11.58)mL、术后肠道恢复情况(17.03±6.51)h、术后住院时间(4.13±1.16)d,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手术后,LC组GLQI评分[术后3个月(104.38±16.25)分、术后6个月(110.29±15.37)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能够明显提升急性胆囊炎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院MEIS数据利用及意义

    近年来在新形势的推进下,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需要运行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MEIS)的高效率管理,以优化管理流程为目的,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将医疗信息的管理与计算机系统相互的结合起来,引入动态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杨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恶性青光眼的视力状况、眼压程度及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恶性青光眼的治疗对患者视力水平、眼压程度的影响和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方法:选取在本院眼科手术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眼),以常规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39例(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眼压(13.05±4.8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7.54±6.15)mmHg,裸眼视力(0.67±0.18)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15),佳矫正视力(0.7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12)(P均<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率(12.82%)和对照组(9.76%)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恶性青光眼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眼压,且预后不良事件较少,为治疗恶性青光眼安全高效的途径.

    作者:韩竞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鼻整形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总例数为30例,给予该组患者自体耳软骨进行整形;研究组的总例数为30例,给予该组患者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进行联合整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满意度比研究组低,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将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鼻整形手术中,能取得确切的效果,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宋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针疗法对贝尔氏麻痹的House-Brackmann分级变化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症的预后效果和面部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变化.方法:回顾选取本院收治的贝尔氏麻痹症82例列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研究组为基于对照组,联合应用电针疗法治疗的42例患者,两组均以治疗前、治疗1周、2周为观察期,比较两组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在治疗1周(45.48±6.21)及两周(62.73±5.19)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西药注射治疗贝尔氏麻痹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面部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

    作者:刘文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接受救治的86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组(40例,应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乙组(46例,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通畅率.结果:乙组患者术后1年通畅率(97.83%)和甲组(9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近期疗效均较佳,临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阳春;栗力;曹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医疗器械已经被应用到了日常疾病的治疗工作中.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浓缩,落实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准,从而进一步的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医疗器械的管理涉及到了采购、维修、仓储以及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近些年由此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希望国内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国内尚未展开这方面的尝试.基于此,本文对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作者:陈晓通;邹美芳;于海超;王承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压氧舱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讨论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患者136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恢复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LOTCA总评分、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妊娠早期和中期贫血患者应用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检测仪检测的分析

    目的:通过应用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检测仪检测相关铁参数,对早期和中期妊娠妇女的贫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545例妊娠早期和中期妇女铁参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妊娠早期和中期的贫血比例及缺铁性贫血的分布.结果:545例患者贫血的总患病率为33.94%,有183例妊娠早期患者,其中有36例患贫血,妊娠早期患病率达到19.67%,有362例妊娠中期患者,其中有149例患贫血,妊娠中期患病率达到41.16%.另外缺铁性贫血为162例,总贫血患者为185例,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的比例达到87.57%.妊娠中期贫血患者的铁参数(SF、STfR)结果水平均较妊娠早期患者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患者以缺铁性贫血为主,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检测仪在铁参数的检测能够更早的筛查出贫血患者,对贫血的防治提供了保障.

    作者:肖春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指标的评价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将腹腔镜下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LC组,将开腹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组间手术出血、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变化.结果:①LC组在手术出血(45.62±11.58)mL、术后肠道恢复情况(17.03±6.51)h、术后住院时间(4.13±1.16)d,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手术后,LC组GLQI评分[术后3个月(104.38±16.25)分、术后6个月(110.29±15.37)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能够明显提升急性胆囊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口腔修复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牙共152颗,电脑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5例患者,78颗患牙,应用预成纤维桩,B组45例患者,74颗患牙,应用可塑纤维桩.比较两组每颗纤维桩修复所需的时间、牙周指数以及修复效果.结果:A组每颗纤维桩修复所需时间(64.01±5.25)min短于B组,修复三个月后四项牙周指数均低于B组,修复成功率(97.44%)较B组更高(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应用在口腔修复中效果较为可观.

    作者:苏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M自粘弹性绷带与弹力袜预防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和探讨3M自粘弹性绷带与弹力袜预防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21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采用弹力袜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采用弹力袜进行护理的参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9.3%,平均住院时间为(30.02±2.1)d,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为80.25%;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进行护理的实验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4.5%,平均住院时间为(19.1±2.6)d,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为93.42%.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在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M自粘弹性绷带进行护理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吕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放置所致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处理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放置所致不良反应与临床处理要点.方法:抽取至本院就诊的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5年1月~2016年5月),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与相应的处理方案.结果:分析造成宫内节育器放置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盆腔感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出血、节育器异位、疼痛等,占据百分比分别为18.00%、22.00%、26.00%、14.00%、14.00%,其他原因占据6.00%.结论:为了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有效避免或者减轻,可严格依照医嘱定期进行疾病复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杨丽颖;郑明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温湿度对磁共振使用影响案例

    通过对磁共振精密空调的实例维修,总结常规维修经验以及温湿度对磁共振使用的重要性.不能忽略日常的空调维护,保证正常运行,稳定磁体间与设备间的温湿度.

    作者:南智懿;徐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中孕早期孕妇,将90例中孕早期孕妇随机分为三组,30例/组.二维超声检查(A组),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B组),联合检查(C组).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组的胎儿心脏畸形阳性检出率比A组、B组更高(P<0.05),B组的阳性检出率虽高于A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能够提高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衣佳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空心钉锁定板治疗62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空心钉锁定板(cannulate screw locking plate,PF)和空心钉(cannulate screw,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共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空心钉治疗,共64例.依据Garden分类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同时检测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功能恢复状况等,并利用统计学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对所选的126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为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检测骨折愈合所用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状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对照组(76.95±15.09)min少于实验组(91.87±14.07)min、出血量对照组(185±86.87)mL少于实验组(269±71.89)mL,随访整1年,记录Harris评分优良率,实验组为11.9%,对照组23.8%,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对治疗股骨颈骨折均有效,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更加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更高,但与空心钉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手术时间较长且难度大,出血量多.

    作者:蒋旭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35例宫颈癌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17例患者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为对照组,另18例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流血量、术后7d伤口渗出率、创口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较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效果佳,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作者:夏一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对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讨论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对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观察组(40例,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VA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能够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疼痛轻,值得推广.

    作者:潘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石佳泉;黄东雅;饶广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针对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的稳定性展开深入探讨,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某医院进行晨检的输出剂量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Kruskal-Wallis法对输出剂量的数据进行展开分析,探讨其稳定性和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在稳定性方面,6MeV电子射线、15MeV电子射线、15MVX射线的较高,6MV X射线较低,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②在双尾渐进概率P值方面,6MeV电子射线、15MeV电子射线、15MVX射线P>0.05,其符合正态分布的标准,6MV X射线P<0.05,并且具有误差,其不符合正态分布标准.结论:针对直线加速器进行系统误差的降低及影响因素的减少才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确保准确的试验结果.

    作者:申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麻用气管导管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将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在开腹手术患者中应用,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全麻方法的不同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32例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分别有16例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方法实施于参照组患者,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实施于实验组患者,统计参照组以及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依次为(91.9±2.0)mmHg、(142.5±3.0)mmHg、(98.8±2.0)%、(92.3±5.0)次/min,比较于参照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数据值(102.3±5.0)mmHg、(150.6±5.0)mmHg、(95.8±1.0)%、(104.6±7.0)次/min,相关数据呈现出P<0.05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开腹手术患者中采用气管导管全麻方法可得到比较优的麻醉质量,有助于开腹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曾婷;侯信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