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恒;张丽群;李阳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各组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II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结果 脓毒症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患儿APACHE II评分、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APACHE II评分正相关(r=0.685,P<0.05);不同血清PCT水平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0.5~10 ng/mL、>10 ng/mL患儿28 d病死率分别为8.33%、20.59%、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对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义堂;王中晓;杨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微浸润性腺癌(MIA)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12月确诊的23例MIA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3例MIA患者16例女性,7例男性,患者多为不吸烟人群.CT显示病灶为混杂/混合密度结节,平均直径1.2 cm,结节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可见实性区域,边缘出现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肉眼观,MIA是一个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灰褐色结节,直径0.5~2.0 cm,质地较正常肺组织韧.镜下,癌细胞紧贴支气管壁或肺泡壁排列,局部出现乳头状、腺泡状结构的微浸润灶,微浸润灶直径0.2~0.5 cm.结论 MIA通常为直径小于3 cm的孤立性小腺癌,且微浸润灶的大直径≤0.5 cm,无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
作者:彭燕;何杰;尹玉;李传应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心脏外伤的快速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7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心脏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锐器伤11例、钝性伤3例,分析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患者由急诊至手术室时间5~35 min,平均术前时间(15.7±7.6)min;手术时间35~225 min,平均(141.8±21.4)min,住院时间5~30 d,平均(14.4±6.3)d.其中死亡2例,余12例顺利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心脏损伤明确后迅速手术治疗,是提高心脏外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朱青松;章焱周;吕剑剑;陈业庭;葛孝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运用饲料及药物进行3种不同的建模方式,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特点,为NAFLD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昆明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9只).实验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活动情况、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等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增高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次之,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种模型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糖、血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肝脏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模型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染色均出现肝脏脂肪变性,其中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肝脏脂肪变性严重,为优建模方法.结论 不同处理方式都可制备NAFLD模型,但肝脏损伤程度不同.
作者:吴利春;涂浩;段丽;熊海容;石辰;吴雪婷;刘朝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左膝13例,右膝19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外侧副韧带(LCL)联合损伤2例,ACL、PCL及LCL损伤8例,ACL、PCL及MCL损伤20例,ACL、PCL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2例.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Ⅰ期手术治疗多韧带损伤,采用Lysholm评分、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Lachman试验及活动度来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2.3±4.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8.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或弱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僵硬情况,膝关节能完全伸直,屈曲活动度90°~120°.3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用于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效果显著,结合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关节稳定性,较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赵玉振;范晓东;戚徳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1967年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作首次报导,后被认为是一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是一种自限性的血管炎,主要侵及中小动脉,在未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有15%~25%合并冠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1].KD经典诊断标准是日本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研究委员会于1984年制定的:发热(体温> 38.5℃)大于5 d;同时满足以下5项中至少4项,双眼结膜非化脓性充血、口唇潮红、躯干多形性红斑、手足硬肿脱皮、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 cm);如不满足以上5项中的4项,但已合并冠脉受累亦可诊断.目前,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为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退热后48~72 h阿司匹林予以减量,缓解期阿司匹林维持治疗的时间取决于冠脉受累程度[2].但仍有9.4%~23%的患儿在接受首次IVIG治疗后仍持续或再次发热(体温> 38.5℃)[3],这称为IVIG无反应性KD.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文珺;范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75例腮腺病变患者共82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做出经验性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和终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腮腺恶性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6%、96.9%和85.7%,诊断腮腺占位的准确性91.5%.病灶的外形和边界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病变的外形和边界是评判良恶性的可靠指标.
作者:高源;连娟;吕永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50例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予行CME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予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淋巴漏)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48.34±21.1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3.83±3.45)枚,术中出血量(98.72±29.64)mL,术后排气时间(5.82±2.34)d;对照组分别为(152.25±24.39)min、(15.62±2.51)枚、(132.17±30.28)mL、(5.82±2.34)d,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84%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所减低.结论 CME治疗结肠癌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手术质量,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作者:李毅;庄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血压控制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93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血压控制情况分为A(<140/80 mmHg)、B(140/80~160/100 mmHg)、C(>160/100 mmHg)3组,分析各组患者发病1周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再出血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 与入院时患者血肿体积(18.93±7.26)mL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第7 天体积(19.18±9.43)mL无明显扩大(P>0.05);B、C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体积分别为(22.40±8.52)mL、(24.11±9.20)mL,与入院时患者血肿体积(18.85±7.34)mL和(18.96±7.58)mL比较,明显上升,且C组上升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5.2%、14.5%和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治疗后第7 天无再出血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35±1.02)分、(9.68±1.14)分、(9.70±1.25)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治疗后第7 天再出血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4.91±1.45)分、(15.82±1.77)分、(16.95±1.48)分,均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助于降低SICH患者再出血风险,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黄振山;刘家传;张永明;张星;温玉东;汤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12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分娩的153例初产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75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观察组产妇78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及早期盆底功能锻炼+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及产妇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231.70±60.14)min vs (298.20±66.10)min, P<0.05)];对照组8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10.67%,观察组2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有效缩短产妇产后排尿时间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张晓红;周明;吴珊;万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彩超检查对椎动脉病变、异常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经MRA或CT等影像学确诊为椎动脉走行扭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0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观察对象的椎动脉系统进行探查,采用二维声像图对其双侧椎动脉走行和管腔结构进行探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血流方向和血流充填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扭曲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 对观察组扭曲前、扭曲处、扭曲后以及对照组对象的管径、高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离散指数(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前,管径、RI及V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扭曲处,管径宽于对照组,PSV、RI及VI高于对照组(P<0.05);扭曲后,管径和PS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和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血管的扭曲前与扭曲后的PSV和V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组患者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等技术联合应用,对于椎动脉的扭曲检测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刘浏;葛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4岁,跑步跌倒致双髂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半天,于2015年11月21入院.查体:双髂部髂前上棘处压痛明显,可触及骨察感,局部肿胀,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无皮下瘀斑,骨盆挤压实验(-);X线片提示:双侧髂前上棘骨骺分离,骨骺向前下移位(见图1);诊断:双侧髂骨髂前上棘骨骺撕脱性骨折;治疗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予左侧髂前上棘骨折处做长约5 cm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肉,游离股外侧皮神经并向外侧牵开,见髂前上棘撕脱骨折,骨折块向远端移位,直视下复位后用2枚细克氏针固定,钻空后分别用2枚3.0 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固定后骨折复位良好,同样方法将右侧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复位,并用2枚3.0 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冲洗并逐层缝合,术毕安返病房.经治疗,患者情况稳定伤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见图2).
作者:钟露斌;卢明峰;曹学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cm3,(30.72±17.72)cm3,(23.41±15.08)cm3,(19.12±13.26)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作者:周育夫;张亚军;孙谦;汪庚明;徐洪波;周燕;李多杰;刘静景;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1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结果,为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51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1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谱,分析11种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及其在性别、年龄和季节方面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中38例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151例患者中有82例(54.30%)至少检出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其中男性60例(55.56%),女性22例(51.16%),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中34例感染1种,34例感染2种,14例感染3种及以上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前5位的呼吸道病原体依次是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A型、嗜肺军团菌、柯萨奇病毒A型、肺炎支原体,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动态检测的38例患者中,21例检测到病原体IgM抗体,经过治疗后抗体滴度逐渐降低.结论 对病原体IgM抗体谱进行动态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朱俊;陈影;邢昕;王久香;沙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收治的行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等相关资料.结果 1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09.11±18.59)min,术中出血量(16.56±1.12)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94±0.54)d.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腹腔镜穿刺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2.64±1.12)cm.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3~12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邰胜;施浩强;周骏;张翼飞;梁朝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中文版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CVFSFI)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2月因妇科非恶性肿瘤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CVFSFI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完成了术前和术后CVFSFI问卷调查.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5.06±11.41)分,低于术前的性生活质量总评分(83.44±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在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项目的评分亦低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婚龄、子女数、户口类型、学历及月收入水平等因素与患者手术前后CVFSFI问卷评分的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较术前降低.
作者:朱明东;王文艳;卫兵;刘浏;詹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无痛胃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6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术后静脉曲张减轻,出血停止;术中有7例(12.5%)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共有10例(17.8%)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2例(3.5%)患者在术后2周内再次出现少量呕血及黑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术后无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胃镜下套扎术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的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高国昀;汪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上皮性钙黏连蛋白(E-cad)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0~2015年前列腺腺癌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213份、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60份,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前列腺腺癌及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Claudin-5、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13例前列腺腺癌组织中,Claudin-5的阳性表达率为76.5%,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53.5%;6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Claudin-5的阳性率为88.3%,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5、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评分/预后分级、血清PSA值呈负相关性(r=-0.274、-0.334,P<0.05),前列腺腺癌组织中Claudin-5蛋白与E-cad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91,P<0.05).Claudin-5、E-cad蛋白在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与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5、E-cad蛋白与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检测Claudin-5、E-cad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预测预后.
作者:肖芹;顾学文;徐清;朱长仁;张子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6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资料,描述性分析该病的诊治经验及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以老年女性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高峰期在5~7月份;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以中高稽留热多见(36例,占53.7%);消化道症状明显(纳差62例,占92.5%),伴有肌肉、肝脏、心脏、胰腺等全身多器官损害.重症患者以血小板早期急剧下降,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低血压休克和呼吸衰竭为主.结论 SF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伴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作者:朱立雨;李家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20世纪40年代由于胃镜的发明和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以认识和研究,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