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凡
目的:对比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并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卵巢囊性包块的诊断结果.方法: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和实际诊断手段,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以本院于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囊性包块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给予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然后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并对比两组诊断情况,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良性与恶性肿瘤周围动脉血流的PI和RI值.结果: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囊性包块的准确率为83.3%,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PI为(1.2±0.6),RI为(0.42±0.16);恶性肿瘤的PI为(1.1±0.7),RI为(0.41±0.15);说明卵巢囊性包块周围动脉血流RI和PI值不能作为鉴别包块良性与恶性的参照标准.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并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卵巢囊性包块的诊断率.
作者:陈冬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无创呼吸机进行干预,并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出现的并发症,保留气道的防御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无创呼吸机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的特点.
作者:彭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手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患者,观察利用小产钳施以枕横位助娩胎头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9例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119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59例,观察组有6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小产钳枕前位方式,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小产钳枕横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胎头取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安全性.结果:在胎头娩出时间方面,同对照组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比较,观察组获得显著缩短(P<0.05);在子宫切口延长概率方面,同对照组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比较,观察组获得显著降低(P<0.05),在新生儿颜面损伤方面,同对照组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比较,观察组未获得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给予剖宫产术中小产钳以枕横位助娩胎头的临床效果比较好,有助于胎儿抬头的尽快娩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英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工作流程优化及对患者候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118例进行随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是在医院门诊药房系统优化前在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研究组的患者是在医院门诊药房系统优化后来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候药时间和满意度情况;对比工作流程优化前后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结果:研究组使用智能化工作流程的取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将医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化的改善和优化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智能化不仅可以大大将患者的候药时间缩短,还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促进医院门诊药房往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对医院门诊药房的实际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对医生和患者来说是一项双赢的措施,且实际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翟颖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PDA(手持设备)硬件平台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主要是将医院各级的信息通过病房进行扩展和延伸,对护士在床边的操作进行安排.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使得临床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改善,而且采用PDA和移动护士工作站能够对医疗事故的发生进行预防,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创新.
作者:冯贺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彩超(研究组)及腹部彩超(对照组)检查,以患者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胚芽形成、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心血管搏动、假孕囊的阳性率分别为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敏感度93.75%、准确性94.31%、及特异性93.2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采用阴式彩超检查比腹部彩超更优越,其阳性诊断率更高,操作更为简便.
作者:陈立珠;兰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2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其应激反应因子进行比较,应激反应因子包括IL-6(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5+和CPR(C反应蛋白).结果: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患者的应激反应因子IL-6、TNF-α和CPR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而采用腹腔镜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因子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5+明显高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效果较优.
作者:安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本文首先阐述了DSA的相关概念,进而对DSA的维护修理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说明DSA的维护修理对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为DSA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作者:蔡海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53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依据CT表现分组:甲组(18例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乙组(25例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丙组(10例其他原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同时选同期52例健康人(参照组),比对4组诊断效果.结果:乙组CT征象当中:12例椎体前缘骨赘,9例椎间盘前凸,4例下腰椎脱落;4组CT征象对照,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各种类型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展开临床诊断时,予以CT诊断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明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收治的6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
作者:赵晶晶;吴春叶;李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5500例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项目检测,比较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500例受检患者中4个项目共检出阳性136例(2.47%).其中HBsAg检出25例(0.45%);抗-HCV检出52例(0.95%);抗-HIV检出1例(0.00018%);抗-TP检出58例(1.05%).抗-TP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次数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ELISA法在献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感染,提高供血安全性.
作者:郭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沐舒坦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95例)与沐舒坦雾化器吸入治疗(观察组,103例)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喘息改善时间、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403,7.597,4.884,P均<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沐舒坦雾化器吸入治疗,可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
作者:于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影像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X射线影像优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折患者为对象,入选后对所有患者行X射线影像拍摄,拍摄完毕后利用相关影像后处理技术对X射线片进行处理,并将后处理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以此探讨影像后处理技术在优化X射线影像的应用效果.结果:相较于原始图像,后处理图像具有空间分辨率更高、对比度更高,图像更加锐利、图像细节更突出、图像内容更完整的特点;此外,在医师评分方面,后处理图像被认为图像质量较好的比例为53.0%,显著高于原始图像的35.0%(P<0.05).结论:适合的影像后处理技术可有效优化X射线影像,进一步的,优化的X射线影像可为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坤生;白景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口腔科的临床医疗质量,对其牙体牙髓病治疗环节的器械进行感染控制和有效消毒.方法:应用易感环节控制的办法来探讨,牙体牙髓病治疗口腔器械的临床防污染和消毒工作.运用对比对照和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在口腔科开展治疗器械的消毒与易感环节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牙科的医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结论:在口腔科实行易感环节的控制与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口腔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对牙体牙髓病的患者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CT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作为超声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9.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具有方便性和安全性,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检查此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炳;黄碧娟;杨朝红;游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切口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切口腹腔镜结肠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失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腹腔镜切除术相比常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对于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的同时住院时间缩短.
作者:庄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在血管和肿瘤临床诊治当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该设备造价较高,如缺乏有效的维护,常见故障维修工作不到位,对于医院而言是一笔较大的成本开销.本文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问题进行探讨,分别就该设备的维护和维修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办法,以期为该设备的优化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面瘫后遗症治疗的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35)及联合治疗组(n=35),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推拿、电针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采用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方法,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静态下对称性评分、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P<0.05).结论:在面瘫后遗症治疗方面,采用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栾绍群;范志亮;冯海燕;冯晓娟;刘云峰;崔福生;范志刚;尹少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双J管滞留结石形成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双J管滞留结石形成患者50例,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10月,其均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1次后,双J管顺利拔出;18例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次治疗后,拔出双J管;8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未能双J管未能拔出,更改为输尿管镜下取管术治疗.结论:双J管滞留结石形成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方便等优点,但是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会受到结石程度、双J管滞留时间等的影响.
作者:宋英姿;杨玉芳;王德桂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与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尝试探讨常见疾病两种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收治妇科急腹症625例,均采用超声作为初次诊断技术,96例对象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超声诊断不同类型的妇科急腹症的符合率存在差异,不完全流产高100.00%,其次为异位妊娠95.71%,再次为急性盆腔炎,低为卵巢黄体破裂、囊肿蒂扭转.96例进行了超声以及CT联合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8.96%,超声诊断不明确或成像质量不佳,是选择CT诊断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CT诊断符合率达到96.88%.超声误诊主要与表现不典型,或成像质量不佳,液性暗区过大阻挡有关.CT误诊主要为较小病灶、单纯炎性占位性作用不明显的病灶.结论:多层螺旋CT与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各有利弊,CT适合作为补充诊断、需要快速诊断、罕见少见疾病、怀疑为恶性肿瘤的对象.
作者:施跃全;薛蕴菁;周作福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