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的苏醒质量比较

吴伟辉

关键词:七氟烷, 氯胺酮, 苏醒质量, 小儿麻醉
摘要:目的:比较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的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10月份收诊的16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治疗组(n=84),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治疗组患儿给予七氟烷麻醉,以两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复睡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复睡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麻醉具有较高的麻醉后苏醒质量,明显好于氯胺酮麻醉,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外科手术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肛门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并发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优化,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谊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用于急性小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CT用于急性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用CT以及临床病理进行证实的40例急性病患临床与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病患经由CT平扫,都可以明确小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是100%.结论:CT平扫可以准确快速地对肠梗阻进行诊断,同其他类型的影像诊断比较起来更加敏感,能给临床治疗提供及时而有力的信息,应当当作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刘周华;陈忠荣;白雄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普放诊断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放射诊断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其能做出许多准确性空前的诊断,有助于医师探查疾病.普放诊疗就是其中基础、有用的诊疗手段.

    作者:石中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对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因患子宫肌瘤而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手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18.21 ±3.77小时、38.65± 5.12小时和8.36±0.54小时,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29.66±5.11小时、54.10±2.87小时和10.84±1.61小时.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0人需要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或镇静药物,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5人需要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或镇静药物.这说明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在手术中对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方式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6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术后心理、日常监测、饮食、康复锻炼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感染预防、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4项指标合格率达100%,心理状态及感染预防均优良,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疼痛改善优良率为86.11%.结论:在重视术后心理护理及日常饮食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全面优化术后功能康复护理,能切实提升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佳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40例脑动静脉患者进行血管CT成像检查,然后对所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图像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下显示,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引流动脉和供血动脉畸形,影像效果比较显著.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实现无创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巢,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术后随访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李新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柳氮磺吡啶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联合沙利度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患者,柳氮磺胺吡啶2.0 g/d,沙利度胺75mg/d;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31例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夜间疼痛时间、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血沉值、C-反应蛋白等也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3%,并发症发生16.1%.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保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术室专科化护理分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并探讨手术室专科化护理分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意义.方法:根据我院临床专科的特点,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专科分组的方法,比较分析分组前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果:微.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专科化护理分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手术室整体工作质量及业务水平.

    作者:陈慧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经验探索

    妇产科工作的核心是保护孕产妇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只有加强管理理念、增强业务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规避医疗行业风险,降低发生妇产科医患事故的几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度,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作者:马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XX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药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XX例的临床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利用中药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焦少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 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6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固醇等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结论:血尿酸、年龄、高密度脂蛋白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对冠心病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董永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型患者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门诊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运动、饮食、二甲双胍加辛伐他丁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的血脂降低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改进糖尿病高脂肪血症患者的血脂情况.

    作者:崔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治疗52例原发性脑干伤患者的体会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脑干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总结此病的有效疗法.结果:经采取综合疗法治疗后,在52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痊愈,有9例患者中残,有3例患者重残,有21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综合疗法可阻断脑干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提高救治原发性脑干伤的成功率.

    作者:熊明松;余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型髓内钉系统(PFNA)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年的随访,28例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肢功能恢复,能正常行走,骨折均一期愈合;1例随访半年后愈合欠佳,后给予本院自制接骨药物口服后愈合;1例随访1年骨折仍未愈合.优良率93.4%.结论:对于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重建型髓内钉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范克杰;张宏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骨性关节炎人群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IL-6水平临床观察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白细胞介素-6水平,探讨MMP-12和IL-6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表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人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MMP-12和IL-6水平.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MMP-12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IL-6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结论:MMP-12和IL-6均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在血清学联合监测MMP-12和IL-6水平方面,有望成为临床综合诊断和评估的新手段.

    作者:王日光;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3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DHS组、Ender钉组以及Gamma钉组,每组100例.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对三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输血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Gamma钉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HS组和ender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组和ender钉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输血量等方面明显小于DHS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男性病人导尿插管困难常见原因及对策

    在给男性病人导尿时,遇到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应对,既能减少在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男性病人导尿插管困难常见原因及对策进行了介绍,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价值.

    作者:张运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的可行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60例瘢痕产妇阴道试产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包括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60例非瘢痕产妇子宫阴道试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分娩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醒脑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在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和BiPAP联合醒脑静治疗组(简称联合组).联合组于BiPAP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20ml/次/日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神志改善时间.结果:联合组PH、P02、P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神志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组改善症状和血气分析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神志改善、避免行机械通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吴玉华;翁林;陈左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翻白草、蒲公英合剂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翻白草、蒲公英合剂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只昆明小鼠,造成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各组按照不同要求灌胃,观察小鼠血糖、SOD、GSH的变化且可.结果:低、中、高剂量翻白草蒲公英合剂组三组小鼠的血糖比空白对照组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翻白草蒲公英合剂组小鼠的血糖为正常,效果佳.结论:翻白草、蒲公英对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程少波;王恒考;闫朋;邹同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