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目的:通过对7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特点及癌变率,讨论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经宫腔镜检查并且经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占同期绝经期宫内病变的52.1%(75/144),有异常子宫出血、阴道不规则排液、腹痛等症状的占44.0%(33/75).超声检查检出率76.0%(57/75),宫腔镜检查检出率87.2%(75/86).病理结果提示良性息肉占94.7%(71/75),恶性占5.3%(4/75).结论: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宫腔内病变,宫腔镜检出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对气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流体计算分析软件对T-组合婴儿复苏系统气路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设计及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作者:彭铁成;肖瑞柳;封志纯;吴本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8例患者,根据头部C T检查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颈动脉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探查并分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大的低回声斑、等回声斑、混合回声斑例数多于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示率脑梗死组(77.3%)高于对照组(27.4%);脑梗死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Ⅰ级、Ⅱ级为主,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0级、Ⅰ级为主(P<0.05).结论: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为临床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惠;陈洪艳;黄月;文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涂片分析具有的重要性.方法:以90例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显示正常的有30例(正常组),显示异常的有60例(异常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涂片分析,对比并评价两组的血涂片检验结果.结果:正常组中,2例患者经血涂片分析显示异常,假阴性率为6.7%;异常组中,5例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8.3%.结论:在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时,通过展开血涂片分析,可有效弥补血液分析仪检验的不足,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出现.
作者:张裕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单次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裸鼠模型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雄性裸鼠6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注射后3d,7d,14d,21d对裸鼠体重、血糖进行测量,21d处死动物对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注射剂量为150mg/kg及180mg/kg STZ组裸鼠成模;对照组、70mg/kg组、100mg/kg组及200mg/kg组未成模.结论:通过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150mg/kg及180mg/kg STZ均可有效建立糖尿病裸鼠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王涵;薛彬;史建峰;韩倩倩;王春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诊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将选取的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 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接受诊断的患者中患有颅内动脉瘤1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8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1例,双侧内动脉狭窄6例,单侧椎动脉狭窄21例,双侧椎动脉狭窄7例,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狭窄8例.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能够直观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医师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患者病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爱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评估心脏彩超联合血浆脑钠肽(BNP)对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的诊断价值,以指导本病症临床治疗.方法: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90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结合心功能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Ⅱ级组(30例)、Ⅲ级组(25例)、Ⅳ级组(35例),选择同期心功能为Ⅰ级的30例患者(空白组),对不同分组病例BNP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间存在正相关性;心功能异常组(Ⅱ级、Ⅲ级、Ⅳ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50%与<50%时,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联合血浆脑钠肽可用于诊断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辨识心脏损害程度.
作者:付忠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讨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不同结石位置、大小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石直径>1cm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66.1%),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中下段结石治疗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75.7%),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1c m或合并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及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经尿道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较为适合,对输尿管结石直径≤1c m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较为合适.
作者:肖贵林;邱春媚;谢芳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治疗用多功能防护装置,包括耳机主体、可挠性连接部和耳塞,该装置不仅可防护治疗过程中雾气或粉末或强光等不良因素伤害眼睛,还可降低噪音,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还可借力撑开口腔,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脉搏频率,从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增加了复杂治疗的安全性.耳机主体可重复使用,开口器和防护镜可拆卸设计便于更换及消毒.该防护装置一物多用,功能齐全,结构简单.
作者:郭竹玲;李斯日古楞;甘姗灵;陶思雨;赵秋怡;岑春桃;李冰霞;郑旭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结合精益管理方法,确立眼科手术器械供应标准化模型,建立目标器械备货数量推导公式,确保备货准确的同时实现小库存,使眼科手术器械供应流程更加稳定高效,提高眼科手术器械管理水平.方法:运用精益理论,从手术量、器械洗消流程和器械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为期两周的数据采集工作,确定模型建立突破点,提出模型假设,并以手术时间、运转间隔、运送时间、放宽率、循环间隔和目标器械数为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分析,确定目标器械备货数量推导公式.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样本,按模型设想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运行,验证模型可行性.计算并对比改进前后眼科手术器械供应不足、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交接有误的特殊事件发生率.结果:公式推导数据与实际临床需求相吻合.眼科手术器械套装数量精准科学,模型流程稳定性高,特殊事件发生率低.结论:以精益理论为指导的眼科手术器械标准化供应模型是一种更加科学且精准的眼科手术器械管理模式.
作者:任永霞;刘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和游离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方法:采用超声波平板法和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800mg/L的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1min,对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游离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0.53%、87.64%和83.16%,对其细菌生物被膜的平均杀灭率仅为82.56%、84.81%和82.85%;用含1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min,对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游离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6.95%、96.18%和96.05%,对其细菌生物被膜的平均杀灭率仅为86.37%、89.54%和91.20%.结论: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对消毒剂抗性都比游离菌强,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尤为明显.
作者:张丽蓉;宋金武;黎英文;邓金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康复器械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71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给予35例常规组脑卒中患者传统康复训练,给予36例研究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器械训练,对比两组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后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肢体肌张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脑卒中患者,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中实施康复器械训练的效果显著,促进肢体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集中管理的运作和成效.方法:建立手术室术后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结果:手术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规范了清洗、包装方法,保障了灭菌质量,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周转率;同时提高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品质.结论:手术器械集中处理达到了国家规范的质量要求,也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钟桂萍;蔡水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82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行CT扫描和MRI检查的图像表现和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脊椎骨折、碎骨片、椎管容积改变、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和椎弓损伤检出率.结果:CT扫描的脊椎骨折、碎骨片和椎弓损伤检出率相比MRI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的检出率相比C T扫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扫描和MRI检查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病情联合应用不同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关闯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联合发表关于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相关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实体瘤中ctDNA变异以及DNA序列或拷贝数情况,从样本前处理过程、分析性能研究、临床评价以及结果解读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循环肿瘤DNA(ctDNA)相关研究提供了框架性建议,旨在更好地指引和规范ct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文章通过对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研究进展分析总结,希望对我国循环肿瘤DNA(ctDNA)相关产品研制起到借鉴意义.
作者:吴传松;史裕英;傅继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探析联合应用NT-proBNP、心肌酶谱及超声心动图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I C U接收的急性左心衰竭60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设三组,每组20例.A组行NT-proBNP检测,B组行NT-pro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C组行NT-proBNP、心肌酶谱及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观察各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和NT-proBNP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A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而B组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患者谷草转氨酶、NT-proBNP指标情况显著低于B组,而B组则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予以NT-proBNP、心肌酶谱及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其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检测及两种联合检测,可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王六媛;汤小风;刘育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同轴微小切口结合超声乳化技术应用在白内障手术中对视力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白内障手术患者75例列为研究资料,患者均为同轴超声乳化治疗,按照手术切口大小不同,随机分组,分成1.8mm组(39例)和3.0mm组(36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对视力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1.8mm组术后7d与28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871.68±127.15)个、(1464.92±105.12)个、眼压(14.15±1.02)mmHg、(11.26±0.85)mmHg显著低于3.0mm组,中央前房深度(2.54±0.72)mm、(2.93±0.61)mm、手术源性散光(0.68±0.20)?、(0.41±0.16)?、佳矫正视力(0.63±0.23)?、(0.79±0.27)?显著高于3.0m m组(P<0.05);1.8mm组术后Schiffman评分(3.74±0.29)分显著低于3.0mm组(5.62±0.41)分(P<0.05).结论:1.8mm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更适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治疗,对提升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部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邹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对OLYMPUS-AU2700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方法:对AST等9个生化项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并与OLYMPUS-AU5400生化检测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LYMPUS-AU2700生化检测系统AST、CK、GLU、CREA、UA、CA、AMY、Mg和BNN 9个项目的精密度验证均合格;各项目在测定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斜率0.97~1.03,r≥0.95);AU2700生化分析仪内外圈携带污染率验证合格;两种仪器相关性较好(r2≥0.95,斜率0.9~1.1).结论:OLYMPUS-AU2700生化检测系统9项生化指标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和仪器相关性这四个方面基本满足临床生化检测的实验要求.
作者:郑秀娥;李晋;柴谦;张俊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0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5例),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93.33%,66.6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再次清创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式,可实现全范围、彻底引流,组织骨与内置物间形成生物膜,降低疾病复发率,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陆巍;王永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汇总2017年度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境内外飞行检查情况.对比分析境内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结果、缺陷项分布情况,并对重复出现的缺陷项汇总分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
作者:王军;王越;包世勇;甄辉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