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筛查中常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分析

谢玉娜

关键词:血液筛查,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筛查中常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输血前或手术前需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11216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均使用胶体金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及化学发光测定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检测结果为阳性及可疑的标本进行复检.结果:经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可知,检出阳性及可疑的标本22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27例、9例、187例;应用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21例、5例、197例;两组一致性强度较好(Kappa=0.728,U=16.21,P<0.01).检出56例可疑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5例、15例、36例;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6例、10例、40例;两组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496,U=6.78,P<0.05).检出167例阳性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的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6例、14例、147例;化学发光测定法阴性、可疑、阳性分别有5例、9例、146例;两组一致性强度较好(Kappa=0.704,U=11.57,P<0.01).结论:在临床血液筛查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测定法等常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可疑标本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而阴性标本及阳性标本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可使用更特异、更敏感检测方法以验证其可疑结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作探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患者90例为对象,行心脏彩超检查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心电图检查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获得的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确诊准确率88.89%比对照组的51.11%高,左室肥厚35.56%、室间肥厚14.44%、左室后壁肥厚12.22%、左室扩大23.33%检出率均比对照组的21.11%、6.67%、4.44%、12.22%高,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的效果更佳,该项检查方式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雪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治疗中,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改善.

    作者:赵玉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特定时段内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评分、年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7.1%,对照组为82.8%,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PaCO2、mPAP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VC低于对照组,FEV1、6MWD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评分、年住院次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还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吴荭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阴道产钳助产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析阴道产钳助产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52例产妇,采用双盲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各26例.研究组产妇分娩困难时使用阴道产钳助产,对照组产妇分娩困难时直接中转剖宫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健康状况及感染粘连(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感染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产钳助产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妇感染粘连问题.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T肠道成像诊断克罗恩病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探究CT肠道成像(CTE)诊断克罗恩病(CD)的准确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CBM、WangFang和VIP中CTE诊断CD研究,截止至2018年5月.通过Revmann 5.3软件计算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S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的836例患者,CTE诊断CD的Sen=0.87(0.82,0.92)、Spe=0.92(0.87,0.96)、AUC=0.95(0.93,0.97).结论:CTE对诊断CD具有较高准确性,可有效诊断CD.

    作者:李桂珍;刘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彩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患儿85例进行观察,针对85例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患儿分别实施腹部X射线检查及彩超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终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超检查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明显高于腹部X射线检查,两组对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过程中实施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检出新生儿肠壁积气及门静脉积气现象,对于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马体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启用洁净手术部以来的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中的护理对策,找出不足,并分析改进.结果:有针对性地规范和执行洁净手术部环境管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实施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护理对策是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颈动脉狭窄中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彩超在椎动脉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CT血管成像,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肖嘉懿;杨洪艳;李敏;刘建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EN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入院后48h内开始进行鼻胃管EN,观察组则进行鼻空肠管EN.观察并记录插管及EN期间两组患者不耐受症状发生情况及营养量达标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过程中,观察组患者EN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量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鼻胃管相比,鼻空肠管EN更有利于提高SAP患者早期EN的耐受性,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振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荧光免疫层析法降钙素原检测试剂盒临床性能评估

    目的:探讨荧光免疫层析法降钙素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方法:使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和ELISA检测法,通过对比检测结果的精密度、相对灵敏度、特异度,经过统计学分析评价荧光免疫层析法降钙素原检测试剂盒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与ELISA检测法相比较,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结果精密度更好,低浓度和高浓度样本的精密度系数分别为8.6%和4.8%;线性结果提示,在试剂盒标注的检测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8);两种方法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r=0.9681);在0.5ng/mL和2.0ng/mL两个特定浓度值时,荧光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85%.结论:荧光免疫层析法降钙素原检测试剂盒准确度更高、临床应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线性关系良好,与ELISA检测比较效果更佳,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阴道彩超+腹部彩超诊断宫外孕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诊断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超检测法,研究组采用腹部彩超联合阴道彩超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中有48例患者被检测为宫外孕,占96.0%;对照组中有36例被检测为宫外孕,占72.0%,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漏诊率与误诊率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与单纯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升,同时可以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因此可以将阴道彩超+腹部彩超作为诊断宫外孕的首选方案.

    作者:刘育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干预措施的作用探究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干预措施,既可辅助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又可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煜;高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析

    目的:探析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验呈阳性的105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之后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105例患者中,TCT检验:不典型鳞状细胞瘤变(ASCUS)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6例,鳞状细胞癌3例.病理诊断:炎症2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35例,CINⅡ级16例,CINⅢ级26例,浸润癌5例.与病理诊断对比,TCT检验符合率分别为:ASCUS 56.25%,LSIL 57.14%,HSIL 92.31%,鳞状细胞癌100.00%.LSIL与HSIL及以上病变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TCT是一种常用初筛方式,可及时检出患者,联合阴道镜活检,能够大限度的提高检出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作者:阎晓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分析评估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9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对照组给予使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度渗血1例(2.04%),未发生灼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4.08%)、呕吐现象2例(4.08%),轻度头昏1例(2.04%),溃疡1例(2.04%),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6/49),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息肉未发生癌变前采取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具有明显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狄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磁共振成像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和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76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受检者锁骨下神经、锁骨上神经、神经根、神经节STIR/Long序列以及DWIBS序列显示率较参照组受检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神经根、神经节显示率均明显低于DWIB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成像表现包括移位、血肿、髓外出血等;T1WI、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根缺失或者断裂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根消失、减少或者变形现象,肌肉信号提升;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干损伤患者有明显增粗神经,信号明显强于健侧.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使诊断准确率获得提高.

    作者:苏春善;陈静;何春花;温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效果并作评价分析.方法:选择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50例.对照组接受适今可治疗,研究组接受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PASI评分(25.85±5.28)分、MIF含量(361.40±78.30)pg/mL及VEGF含量(853.72±180.35)pg/mL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15.82±3.25)分、MIF含量(253.50±50.25)pg/mL及VEGF含量(611.85±156.35)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应用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钙磷代谢紊乱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钙磷代谢紊乱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研究组实施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4个月后的血钙、磷、钙磷乘积以及iPTH的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6个月后患者体内的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含量和骨钙素(BG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作者:王凌溪;王伟;王志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频脉冲治疗仪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中频脉冲治疗仪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春英;陈亚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与关节镜检查对照思路构架

    目的:对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检查、MRI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可疑半月板损伤患者198例,实施MRI检查,损伤Ⅱ度以上的78例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对比研究MRI诊断、关节镜检查结果.结果:198例患者中,共计396个半月板,MRI诊断显示,其中有218个存在异常,包括63个Ⅰ度,53个Ⅱ度,71个Ⅲ度,Ⅲ度中包括50个ⅢA(30个横行撕裂,20个纵行撕裂),11个ⅢB;剩余31个属于半月板结构碎裂,参考关节镜检查结果,MRI在半月板撕裂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92.9%.结论:MRI在半月板撕裂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即准确性良好,且不存在创伤性,有利于患者远期发展.

    作者:管振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的临床配合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的临床配合措施.方法:本院于2017年2月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采取一系列配合措施进行干预,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下取出术的38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为研究组,同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下取出术的38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2.15±2.15)min和(3.08±0.6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37±2.08)min和(5.87±0.71)d;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08±3.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0.11±3.67)mL,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手术后,两组患儿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时,新型器械的应用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本院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提出一系列配合措施,有效提高了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