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价值

罗岩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治疗,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结肠镜检查在诊断以及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定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与治疗,回顾分析相关资料信息.结果: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结肠镜检查后均明确出血原因,并通过结肠镜实施手术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0%.结论: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根据不同患者病因实施止血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块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1月~2018年5月的40例细胞块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细胞学涂片+细胞块HE及免疫组化),其中20例经过纤支镜活检证实.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18、19、20及21号外显子).结果:其中20例行纤支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细胞块及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一致.EGFR总突变为30%(12/40),其中21号占58.33%(7/12),19号为41.67%(5/12),两者同时突变8.33%(1/12).结论:细胞块结合免疫表型可用于标准诊断肺癌及其分类.细胞块可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

    作者:陈青;王筱俊;郭广秀;张功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颈动脉狭窄中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颈部血管彩超在椎动脉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CT血管成像,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肖嘉懿;杨洪艳;李敏;刘建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四维彩超联合胎儿颈项部皮肤透明厚度超声检测胎儿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四维彩超和胎儿颈项部皮肤透明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超声联合检查在胎儿畸形临床诊断中的研究.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8月间来本院接受孕前检查,并经后期随访或终于本院分娩确认为胎儿畸形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11~13周和22~28周对孕妇行NT超声检查和四维彩超检查,统计并记录胎儿畸形诊断结果,并与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评价诊断价值.结果:NT超声检查下,检出胎儿畸形59例,漏诊1例,误诊1例,检出率为98.33%,诊断符合率为96.67%;四维彩超检查下,继续妊娠的44例孕妇中,异常检出44例,检出率100.00%,无漏诊、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97.72%.结论:联合运用NT超声检查和四维彩超,能及时准确进行胎儿畸形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梁凤华;吴传慧;廖春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分析产妇产后接受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4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接受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仅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盆底肌肉张力以及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盆底肌肉张力V级、盆腔器官脱垂0级情况较对照组来说更高,且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肌肉张力以及功能的恢复,降低尿失禁发生几率,改善预后,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频脉冲治疗仪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中频脉冲治疗仪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春英;陈亚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抗核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抗核抗体(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包括3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和27例原发性硬化胆管炎(PSC)患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以及40例体检健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分别记为PBC组、AIH组、PSC组、HBV组和对照组,观察每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检出率.结果:PBC组的ANA检出率为85.3%,AIH组的ANA检出率为72.4%,PSC组的ANA检出率为40.7%,HBV组的ANA检出率为11.8%,对照组的ANA检出率为2.5%,各组与对照组的ANA阳性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采用抗核抗体检测可以有效帮助疾病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后续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结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钬激光机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钬激光机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并结合中医中药方式排石,观察组使用钬激光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尿管上段及肾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膀胱结石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9%、100%、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应用钬激光机,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剑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的研究和观察

    哮喘急性发作主要是指由哮喘病史患者由于接触外界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引发气促、喘息、咳嗽等急性发作,同时伴有气流受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哮喘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途径,此种给药方式可直接将药物定向作用于靶器官,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效果.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有效高患者的大呼气流量,改善患儿的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本文就喷射式雾化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赵毅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87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采用SSD诊断,髋关节骨折检出率为78.13%、胫骨平台骨折检出率为82.50%、脊柱骨折检出率为86.67%.与采用VRT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PR诊断,髋关节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脊柱骨折检出率均为100%.与采用SSD及VRT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骨折,检出率较高.

    作者:吴雪贵;宗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便携式呼吸机对院前急救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4例院前急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患者,实验组利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利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方式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抢救效果97.22%,对照组抢救效果90.27%,实验组心率(96.41±10.37)次/min,呼吸频率(20.47±5.01)次/min,血氧饱和度(94.53±2.44)%,对照组心率(123.74±10.24)次/min,呼吸频率(30.48±6.41)次/min,血氧饱和度(80.27±9.41)%,两组抢救期间生命体征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救治措施的速度、效率要求高,传统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无法保证呼吸效果,气囊使用受客观因素影响,便携式呼吸机能够改善呼吸效果,帮助患者减少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为急救带来更多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肾衰竭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肾衰竭治疗中,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改善.

    作者:赵玉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查询系统

    目的:从不精准的医疗产品名称或其他相关信息中快速查出医疗产品的类别编码、分类子目录、一级产品类别、二级产品类别、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产品的规范性名称及管理类别.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载2017年第104号公告附件,从163页内容中解析出相关文本数据整理成格式化的数据库信息,然后导入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给客户端一个可操作的信息平台,以便进行一些实用的模糊字组合或词排列的查询.结果:从模糊到清晰,从大概到精准,简单几步很快找到某类或某个医疗产品的所有规范的管理信息.结论:本文介绍的方法仅应用了一个输入文本框,切换不同的方式或范围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的效率.

    作者:沈国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CT技术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准确性比较

    目的:对比超声、CT技术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术前均行CT与超声检查,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方面,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P<0.05);但在非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方面,两种诊断结果则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及CT诊断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中均可发挥一定功效,而CT扫描易给患儿造成较大辐射,故而可将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式,必要时再配合CT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美华;王琳;刘志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的临床配合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的临床配合措施.方法:本院于2017年2月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采取一系列配合措施进行干预,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下取出术的38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为研究组,同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下取出术的38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2.15±2.15)min和(3.08±0.6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9.37±2.08)min和(5.87±0.71)d;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08±3.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0.11±3.67)mL,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手术后,两组患儿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时,新型器械的应用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本院对小儿消化道异物经胃镜下取出术提出一系列配合措施,有效提高了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经颅磁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磁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发生运动性失语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单纯进行语言训练,分别于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20.0%(5/25),治疗总有效率80.0%(20/25);对照患者的治愈率8.0%(2/25),治疗总有效率44.0%(11/2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治疗的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实用性相对较高.

    作者:雷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后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急性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开腹修补术,观察组为腹腔镜急性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急性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鲍文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改进效果

    目的: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常规手术室器械管理资料作为对照组(n=376),并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行品管圈活动的手术室器械管理资料作为观察组(n=398),分别将两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情况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消毒合格率为99.5%,器械完好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器械准备时间为(6.0±1.2)min,手术间隔时间为(65.3±10.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有助于完善器械管理质量,改善临床手术操作顺利程度,并促进患者的满意认可程度提高.

    作者:刘珅媛;孙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B组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眼压、散光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视力高于B组,眼压、散光度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老年人腰椎2-4骨质密度的CT值表现对老年性骨折的预测作用分析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老年人腰椎2-4骨质密度的CT值,分析老年性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进行腰椎CT检查的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共105例,分为三组,其中,60~69周岁35例;70~79周岁36例;80~89周岁34例.应用西门子螺旋欢星CT机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进行腰椎的L2到L4椎体扫描检查,并采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4.0读取CT值,后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在同一年龄范围内,男性与女性相比均具有差异(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差异变小;在不同年龄范围内,女性各年龄段患者相比,显示60~69岁与70~79岁及80~89岁比较(P<0.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0~79岁与80~89岁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男性与女性一致.结论:不同年龄范围的老年人的腰椎2-4骨质密度的CT值差异显著,年龄越大,CT值越低,其患老年性骨折的可能性越大,可初步预测老年性骨折的发生.

    作者:向大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16排螺旋(16-MSCT)以及处理技术对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50例骨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DR平片的基础上进行16-MSCT检查,采用MPR(多平面重建)、SSD(三维表面重建)、VR(容积重建)等进行后处理,比较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MPR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DR(71.33%)、轴位图像(96.67%)、VR(92.67%)、SSD(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同类型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有一定差异.结论:16排螺旋CT与M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果有利于骨折的分型,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袁金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