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方法

徐建芬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护理,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7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致残率、帮助脑血管意外患者尽快恢复患肢功能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即多平面重组(MPR)、增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GE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图像重组进而观察损伤细节,同时与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结果:MPR、MIP及VR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骨折的细节,同时VR重组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复杂性骨盆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金相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前臂双骨折患者8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不超肘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两组的临床资料.结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促使关节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文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新诊断癫痫患者进行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40例癫痫发作1~2次的患者同意进行研究,定为即刻组,不同意或发作2次以上的患者给予延期治疗,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初次发病年龄、发作类型、癫痫类型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初次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及癫痫类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3年随访,对两组患者不同类型、首次发作类型及初次发病年龄复发率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应根据患者的家庭、职业、用药指证及个人意愿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力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0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适合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对症护理、自我防护隔离消毒、健康宣教以及对家属和家庭护理指导等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其性伴侣愿意接受HIV抗体筛查,HIV5例阳性.结论:认为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整体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情况、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的时间、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整体护理组患者中有45例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有14例患者能够正常地配合医生,只有1例患者不能配合医生.对照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有30例患者能够正常地配合医生,有6例患者不能配合医生.整体护理组患者中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5.4±6.8分钟、42.6±5.9毫升、1.2±0.4天和3.3±0.7天.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9.3±7.3分钟、53.8±6.4毫升、2.5±0.7天和6.4±1.5天.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整体护理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8.3%.对照组患者中51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85%.整体护理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整体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6.7.整体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减少其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富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采用PHILIPS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汪朝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插胃管洗胃抢救服药自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服药自杀的患者进行及时抢救.方法:评估患者服用何种成分的毒药,结合评估内容决定是否洗胃和选择哪种洗胃方法.结果:经过及时高效的抢救,30例服药自杀的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29例痊愈出院.方法:迅速、彻底准确地清除服药自杀患者胃内的毒物,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静脉给药,清除体内毒物,是提高服药自杀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霞;张武菊;饶家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illroth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50例急性胃溃疡穿孔的疗效

    目的:探讨毕Ⅰ(Billroth)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入住的急性胃穿孔患者50例,均采用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以Visick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50例胃溃疡患者,术后恢复到Ⅰ级者22例,恢复到Ⅱ级者23例,恢复到Ⅲ级者5例,无Ⅳ级患者.随访发现,仅出现吻合口溃疡1例,复发者1例.结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手术能解决溃疡及穿孔的问题,且复发率、死亡率低,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较为适用.

    作者:闫勇;张海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观察组的11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后为显效者有7例,接受护理后为有效者有3例,接受护理后为无效者有1例,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91%.在对照组的11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后为显效者有5例,接受护理后为有效者有2例,接受护理后为无效者有4例,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3.6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接受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2人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心理障碍、口腔溃疡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谭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术前排尿训练在促进PCEA患者排尿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术前排尿训练在促进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患者排尿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妇科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排尿训练,对照组患者行普通排尿训练.进行术前术后医嘱;对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B超下残余尿量都优于对照组,术后排尿状况无异常.结论:术前排尿训练对促进PCEA患者排尿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提高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广泛推广.

    作者:朱书洪;谭萍;龙正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频电疗仪治疗35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尿失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虽然不威胁患者的生命,但这难言之隐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1],使其自尊受到损害.因此,尿失禁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11年1月至2012年 12月应用中频电疗仪治疗尿失禁,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章琼;梁燕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自动快速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观察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从事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工作,每天都有大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需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若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不够彻底,残留在上面的污物就会影响或阻碍病菌的杀灭,进而影响消毒的效果.因此,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前,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全自动快速清洗机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尹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建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的意义

    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方法.方法:选择现场调查法、文献调研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护理技术指标,定下静脉护理技术的难度系数.结果:遴选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2.3%,平均权威系数为0.81.建立的涵盖5类20个项目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指标,其平均难度为5.13.结论: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史冬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对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反复自然流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反复自然流产病人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给联合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联合治疗组的8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在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分别为23.9±6.2分和24.2±6.4分.在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分别为9.3±2.7分和16.6±3.4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而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栾淑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对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梗塞后遗症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滴脑栓通液治疗,治疗组在此法基础上给予中药、针灸和心理上的康复中和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有效疗法,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罗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宫-腹腔镜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186例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186例,行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口服3个疗程,记录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1年内受孕情况.结果:186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成功率94.38%,随诊6-12个月,宫内妊娠率达50.86%.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插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提高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贠秀丽;刘红艳;李秀莲;杨敏贤;李玉芝;李采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健骨生丸治疗常见骨关节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健骨生丸治疗常见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316例骨关节病患者健骨生丸口服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骨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变化.结果:经治疗,3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明显好转或改善,显效235例(74.4%),有效78(24.7%),无效3例(0.9%),总有效率为99.1%,其中,治疗时间≥12个月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健骨生丸治疗常见骨关节病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王璐林;王和鸣;陶天尊;肖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等数量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和空腹血糖含量,记录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谭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孕酮和血β-HCG测定结合超声检查对输卵管妊娠诊治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孕酮测定在输卵管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61例为试验组,同期早期妊娠的妇女6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病例的血β-HCG、孕酮值、其中试验组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51例,测定治疗前后血β-HCG、孕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试验组血β-HCG值900±120IU/L、孕酮值22.15±12.21nmol/L,对照组血β-HCG3500--115000IU/L、孕酮值66.73±10.95nmol/L;②在药物保守治疗过程中,治疗成功的病例血β-HCG、孕酮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例失败后导致手术治疗,血β-HCG、孕酮下降不明显或略有上升;③以血β-HCG1000IU/L、血清孕酮值28nmol/L为界,其小于或大于该值药物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8%、60%,97.5%、42.8%(P<0.05).结论:①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血清孕酮值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可作为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辅助手段,以血β-HCG间隔48h升高<50%、血清孕酮50nmol/L作为临界值.②在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选择病例时,以一般情况良好、血β-HCG<3000IU/L、血清孕酮值28nmol/L、B超提示包块直径<3--5cm未见胚胎原始血管搏动作为筛选指标;③在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过程中,监测B超、血β-HCG、孕酮的浓度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良好标志物.

    作者:李雪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