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王红阳;杨万杰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3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用法:0~1岁每次0.5 ml(含布地奈地0.5 mg),>1岁每次用1ml(含布地奈德1 mg),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10~15 min,治疗7 d.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氨茶碱2 mg/(kg·d),治疗7 d.观察3组的疗效,并对其他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B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愈率明显提高,哮鸣音、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B组与治疗A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胡炳堂;巴军风;随光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国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将18例孕32周前出生且在出生后6 h内入NICU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气管插管滴入珂立苏后拔管,联合N-CPAP辅助呼吸,观察应用珂立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N-CPAP参数的变化(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结果 应用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情况;N-CPAP参数(FiO2、PEEP)明显下调.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下调N-CPAP所需的参数、缩短N-CPAP使用的总时间.
作者:丁为秀;李洁;谢晓曼;何贤明;张海峰;汤薇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成年癫痫患者睡眠状况.方法 使用Epworth嗜睡评价量表(ESS)对89例成年癫痫患者及83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睡眠状况评价.结果 通过ESS测试发现,成年癫痫患者的嗜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P<0.01).结论 成年癫痫患者嗜睡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被试,干预癫痫患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有助于癫痫症状的控制.
作者:宋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尽管围生期保健在不断发展,但早产仍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早产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Toll样受体尤其是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光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了解心理辅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注射疼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5月在同一生殖中心由同一人注射的(皮下、肌肉)199例患者(2 962例次注射),随机分为心理辅导组101例(1 500例次注射)和对照组98例(1 462例次注射).结果 心理辅导组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肌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心理辅导是减轻注射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付应云;吴丽敏;桑美英;刘雨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和<中国儿童8~12岁气质量表>对1665名8~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调查和气质的测评.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一,依次为麻烦型21.3%、中间偏烦型18.22%、发动缓慢型13.8%、中间偏易型11.6%、平易型9.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89,P=0.000);睡眠障碍儿童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心境及持久性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相关.
作者:陶公民;陈京栋;方红英;朱晓琴;汤银霞;朱梅芳;高红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心痛定组及安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痛定在治疗早产中作用与安宝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作者:陈华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5例修复重建多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5例中,除1例游离皮瓣术后感染致皮瓣完全坏死,余均存活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以各种不同的形成方式、携带不同的组织成分可用于修复不同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许瑾;余勇;武朱明;李勇;李方奇;袁振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血液灌流(HP)治疗是借助于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有吸附作用的装置(灌流器)来清除已吸收入血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有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常见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78例,评估内容包括结节数目、大小、密度、轮廓、钙化、强化,以及腺体体积、颈部淋巴结和周围侵犯等情况.结果 本组78例,单发结节37例,多发结节4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腺瘤22例,甲状腺癌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结节大小、密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数目、轮廓、钙化、边缘强化,以及腺体体积、密度、增大淋巴结和周围间隙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及腺体与周围结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舒荣宝;程刘兵;罗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寻HLD肝硬化程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7例HLD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p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HLD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②门静脉血流量在Child A、B级组比正常人增加,而在ChildC级组比正常人减少.结论 HLD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不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LD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作者:伍宏兵;王金萍;王宁新;许红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原发性手汗症是指支配手部汗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手部汗腺分泌亢进的综合征.平时患者手部就易出汗,若遇到情绪紧张则汗流成滴,常常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困扰.
作者:徐世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多瓣膜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542例患者行2个或(和)2个以上瓣膜手术.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392例.MVR+TVP 229例,DVR 205例,DVR+TVP 81例,多瓣膜+CABG 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左心耳结扎125例,心脏瓣膜及心内膜SBE赘生物清除19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10例,占1.85%,其中DVR 5例,MVR+TVP 3例,DVR+TVP 1例,DVR+TVP+CABG 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1.22%(115/542),室上性心律失常常见.结论 进一步掌握多瓣膜病变手术指征,完善手术技能,强化围手术期处理,提高多瓣膜病变的手术成功率仍有较多空间.
作者:李峰;周汝元;车轰;彭磊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梅毒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又称苍白密螺旋体,由Fritz Schaudinn(1871-1906)和Erich Hoffmann (1868-1954)于1905年首次发现[1-2].
作者:高坎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脱垂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行PPH治疗的18例痔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经相应的处理后,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重视并发症防治的相应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
作者:柳小刚;李良;陈宏存;葛强;张云峰;李文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全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1].迄今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依赖于环境、性激素以及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杨蓉;李向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33岁.因声嘶渐加重7年余,吞咽疼痛4 d余,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7年前出现声嘶,未予处理;4 d前出现咽痛及进食梗阻,子抗感染对症治疗,咽痛好转.
作者:朱玲;刘钢;宋若会;屠彦红;金龙;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6个月内喘息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5);治疗组在3、6个月内喘息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等于4.44与3.91,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汪俊兰;桂金贵;郭占霞;徐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作者:程静芳;辜和平;项学军;宋德明;乔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COPD加重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等指标,根据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COPD患者达到缓解期后再复查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①IL-6、IL-8、TNF-α水平在加重期明显高于缓解期,IL-2、IL-10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6、IL-8、TNF-α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L-2、IL-10上升,仍低于对照组;只有IL-8、IL-10、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严重度分级级别的升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进行性上升,IL-10、IL-2水平呈进行性下降.③加重期,IL-2、IL-10分别与FEV1%pre均呈正相关(P<0.01);IL-6、IL-8、TNF-α分别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1).缓解期,IL-8、TNF-α与FEV1%pre仍呈负相关(P<0.01);IL-10与FEV1%pre仍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细胞因子参与COPD气道炎症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②细胞因子与肺功能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参与了COPD气道阻塞的进程,反映了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③细胞因子可能作为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赵雪峰;王红阳;杨万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