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4例诊治体会

宁立清;柴惠平;沈六成;屠金龙

关键词:吻合口瘘, 预防,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保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4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过程.结果 近期结果:4例病人经处理后生命体征均很快趋于平稳,其中3例痊愈出院.1例未能恢复经口饮食,给予带胸腔引流管出院.远期结果:痊愈出院3例分别随访39个月,8个月和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带管出院病人于术后4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是多方面原因所致.熟练掌握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和胃肠减压,控制胸腔感染,足够的营养支持是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孤立性结节是指肺内单发的直径小于3 cm的软组织样高密度影;而直径大于3 cm的软组织样高密度影,则称为肺内肿块.肺部孤立性结节临床上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主要是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炎性假瘤三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7年4月采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共检查肺部孤立性结节9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述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椎弓根钉佐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防止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失效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病椎高度的丢失的问题.方法 使用椎弓根钉系统撑开伤病椎,恢复原节段椎体高度或稍高于原高度(1/5~1/4),手术在X线机下操作、无阻力下注入VERTEBROLPLASTICTM脊柱椎体成形术专用骨水泥.结果 8例病人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病状,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随访4~21个月,伤椎前、中柱的高度随访时同术后无明显丢失现象.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涛;任家来;黄德宁;施爱玉;崔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奥80 mg/日静脉滴注,连用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arthel)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哮喘患儿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06名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作情况.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治疗,1年内临床疗效干预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74.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月琶组(x2=13.20,P<0.001);1年内干预组发作次数2.4±0.7次,对照组发作次数3.9±1.5次(t=5.703,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阿娟;陈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728例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目的 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728例心脏瓣膜病人手术治疗,男334例,女394例.年龄12~85岁,平均52.7±6.3岁.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83例;AVR+MVR 125例;AVR130例;A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5例;MVR+TVP114例;MVR243例;MVR+CABG4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14例(Bentall术);二尖瓣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4例.结果 发生左室破裂3例,抢救不及死亡;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治愈;多脏器功能衷竭7例,抢救成功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抢救成功5例;心律失常82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均经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50例,经药物和电复律39例;自动复律8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溶血3例,均未能存活.全组手术死亡14例,手术病死率1.92%.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士兵;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高晴云;郑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549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ATRA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ATRA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ATRA抑制A549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ATRA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伴随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而Bcl-2、Bcl-Xs/L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TRA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可通过上调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

    作者:桂淑玉;张玲;李庆;谢斌;姚梦醒;左莉;李永怀;周青;汪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5年12月149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对其中73例(观察组)进行了改良的子宫动静脉电凝、宫颈套扎方法、子宫体切取方法,与76例(对照组)参照Semm术式手术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69±27.2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20.65±23.86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手术出血量35.68±21.54 ml,对照组手术出血量60.07±24.39 ml,两组手术出血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中套扎线滑脱率:观察组1.37%(1/73),对照组5.26%(4/76),两组术中套扎线滑脱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5.28±3.34 h.对照组35.40±6.61 h,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体温:观察组37.5±0.3℃,对照组37.6±0.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宫颈残端出血率:观察组3.95%(3/73),对照组5.26%(4/7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套扎线滑脱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金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儿科近五年来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病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 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40.70%),发病日龄>7日的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中重度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占32.56%,发病日龄以<7日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轻中度为主.结论 注重围产期保健,减少母婴感染机会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牛广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动脉痉挛(系)性网状青斑1例

    2006年12月,笔者诊治2例姐妹间共同发生网状青斑,此属少见,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2例均为女性病例,年龄分别为18岁、16岁(系姐妹俩),因下肢皮肤网状斑疹共同发生一周来诊.现病史:姐妹俩一周前始,在无明显诱因下,两下肢突发网状红斑,无自觉症状,平素俩姐妹健康无任何疾病,家系调查中其母亲及姨妈有类似病症(详见家系图).

    作者:孙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7例临床分析

    高位腰椎问盘突出是指腰3,4及其以上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少见,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17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4.5%,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建军;王正安;翁浩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α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PPA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应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肝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所有的大鼠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75%)和程度不等的小叶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肝内FFA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主要为核内表达增强.结论 NAFLD时存在FFA和PPARα表达的异常,PPARα表达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宋育林;曾民德;陆伦根;范竹萍;茅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9例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以降低致残率的措施,采用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方法 自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在内科综合治疗,一般状况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采用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9例.结果 9例患者中,8例获得成功,皮瓣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感觉无明显差异,恢复后均可负重行走,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溃疡复发.结论 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凌霄;徐田洪;王守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诊治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88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8例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惠兆喜;吴良君;张东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尼美舒利对脱氧胆酸(DCA)诱导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0μmol/L DCA加到HT-29细胞培养液中,同时给予不同浓度尼美舒利(50、75和100μmol/L),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 2)含量.结果 DCA作用HT-29细胞6 h,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4.2%±6.2%比7.1%±1.9%),PGE2合成增加(23.9 ng/L±1.3ng/L比10.5 ns/L±0.9 ng/L),尼美舒利对DCA诱导的HT-29细胞作用6 h可抑制细胞增殖,并可抑制DCA诱导的COX-2 Mrna表达,并抑制PGE2合成,上述作用均呈浓度一时间依赖性.结论 尼美舒利可抑制DCA诱导的HT-29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及PGE2合成,这可能是尼美舒利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韶春;赵春领;寇俊德;梁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囊肿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囊肿24例(共28个囊肿)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肺组织的CT表现.结果 左肺11个、右肺17个,含液囊肿8个,含气液囊肿19个,含气囊肿1个.含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囊壁钙化4个,囊内容物钙化3个,囊内出血2个;6个病灶合并感染.结论 肺囊肿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诊断价值可靠.

    作者:汪全治;朱普和;林承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涎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质地、内部回声、境界包膜和彩色多普勒表现,对33例涎腺肿块作出分型超声诊断,与病理特点进行对比.结果 病变检出率为100%.涎腺良性肿块声像图形态规则,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块多见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诊断良恶性肿块符合率为84.84%(28/33).结论 诊断的依据主要来自二维声像图,多普勒血流显像仅作为参考,可提高超声对涎腺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复治传染性肺结核病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合肥地区2003年4月~2006年3月登记人项目治疗并完成疗程的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资料.结果 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68.15%.结论 按照DOTS策略,合理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

    作者:张雷;郁华;张晓芳;高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体会(附37例病例分析)

    当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辅以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外伤后出现的脑梗死的发现率越来越高.我科自2005以来共收治各种颅脑损伤近600例,其中合并脑梗死37例,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杨国瑛;张文彬;樊保华;王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8例鼻咽癌患者SCL-90调查分析

    鼻咽部位于头面中央,鼻腔后侧,口腔后悬雍垂的上方,毗邻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组织.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发生在鼻咽部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病之一.据统计,40%肿瘤患者死亡与心理因素有关,而情绪抑郁可使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减少10%~20%,因此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关注[1].

    作者:吕蓉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二路普雷沃菌引起尿路感染1例

    厌氧菌感染具有普遍性,可累及机体的各个部位,各种组织器官.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多为内源性.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是近年来从类杆菌属分出的一种新菌属,正常寄生于人类口腔、大肠、尿道中,是引起口腔、泌尿道内源性感染的常见菌之一.我科从泌尿科1例患者的尿道引流物中分离出一株二路普雷沃菌.在分离培养的过程中体会到开展厌氧菌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邵小华;陈梅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