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述国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以降低致残率的措施,采用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方法 自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在内科综合治疗,一般状况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采用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9例.结果 9例患者中,8例获得成功,皮瓣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感觉无明显差异,恢复后均可负重行走,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溃疡复发.结论 股前外侧薄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凌霄;徐田洪;王守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病理基础[1]是由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肺脏局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肺毛细血管膜损伤,使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同时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丁文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哮喘患儿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06名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作情况.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治疗,1年内临床疗效干预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74.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月琶组(x2=13.20,P<0.001);1年内干预组发作次数2.4±0.7次,对照组发作次数3.9±1.5次(t=5.703,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阿娟;陈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予吉西他滨(GEM)2.0g、顺铂(DDP)60~150 mg行动脉灌注化疗(合并肝转移富血管者给予栓塞治疗).每4周重复.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为33.3%,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临床受益率为52.4%.结论 介人治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兴来;胡勇;张杰;王松;卢成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ATRA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ATRA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ATRA抑制A549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ATRA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伴随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而Bcl-2、Bcl-Xs/L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TRA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可通过上调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
作者:桂淑玉;张玲;李庆;谢斌;姚梦醒;左莉;李永怀;周青;汪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SNL的认识,减少误诊,合理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13例SN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例患儿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SNL,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中位年龄10.3岁,男女之比约为2.3:1;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82%),可伴有肝或脾轻度肿大(30%);急性期多有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免疫学检查:T细胞亚群测定显示CD4+/CD8+降低(63%);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复发1例,其余病儿预后良好.结论 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大的学龄患儿,除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外,应早期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SNL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病程多呈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亦有复发,应长期随访.
作者:刘洪军;李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防止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失效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病椎高度的丢失的问题.方法 使用椎弓根钉系统撑开伤病椎,恢复原节段椎体高度或稍高于原高度(1/5~1/4),手术在X线机下操作、无阻力下注入VERTEBROLPLASTICTM脊柱椎体成形术专用骨水泥.结果 8例病人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病状,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随访4~21个月,伤椎前、中柱的高度随访时同术后无明显丢失现象.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涛;任家来;黄德宁;施爱玉;崔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和其它血管闭塞性缺血性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2004年3月~2006年9月对21例糖尿病足和其它血管闭塞性缺血性病足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2例,2型糖尿病患者1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例)的32条下肢(其中形成溃疡和(或)坏疽的7例共7条下肢)施行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移植的32条患肢中22条移植后3~6 h疼痛开始缓解,6条延迟到第3~4天开始缓解,3条下肢移植后疼痛反而加重,8天后缓解,1条缓解不明显,近期有效率31/32(96.9%);一般移植2天后皮肤温度开始升高,肤色逐渐转红,近期有效率达32/32(100%);间歇跛行好转,行走距离增加,有效率达17/21(81.0%);溃疡和坏疽4~7天创面坏死组织开始脱落,新鲜肉芽组织开始形成.移植前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和其它血管闭塞性缺血性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陶雄飞;李婉萍;李心忠;申传厚;詹必红;杜文凯;孙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20例尿道狭窄而无法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患者,采用内窥镜直视下尿道扩张.结果 20例尿道狭窄病人均成功扩张,随访2个月~2年,排尿粗畅.结论 内窥镜直视下尿道扩张是一种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尿道穿孔、假道等尿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可避免部分病人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郭松林;张书贤;王允武;章小毅;徐炜;彭伟;沈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74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治的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平均年龄18个月,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超过2.5 cm者,行内环修补.结果 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发作嵌顿来诊者37例(占30%),其中仅1例发生绞窄性肠坏死,均经手术治愈,平均13年随诊中未见复发.结论 婴幼儿斜疝嵌顿性发生率高,急症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确认外环是切开腹股沟管,保证疝囊高位结扎的前提;选择性修补扩大的内环,对防止小儿斜疝术后复发可能是有益之举.
作者:章长华;朱吉生;王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胃癌需作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20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与PN组间血糖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20±1607h)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6.40±20.82h)要早(P<0.05);同时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方法,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作者:翁延宏;朱永龙;叶小利;江美芳;蒋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5年12月149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对其中73例(观察组)进行了改良的子宫动静脉电凝、宫颈套扎方法、子宫体切取方法,与76例(对照组)参照Semm术式手术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69±27.2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20.65±23.86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手术出血量35.68±21.54 ml,对照组手术出血量60.07±24.39 ml,两组手术出血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中套扎线滑脱率:观察组1.37%(1/73),对照组5.26%(4/76),两组术中套扎线滑脱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5.28±3.34 h.对照组35.40±6.61 h,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体温:观察组37.5±0.3℃,对照组37.6±0.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宫颈残端出血率:观察组3.95%(3/73),对照组5.26%(4/7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套扎线滑脱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金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6年12月,笔者诊治2例姐妹间共同发生网状青斑,此属少见,目前尚未见报道,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2例均为女性病例,年龄分别为18岁、16岁(系姐妹俩),因下肢皮肤网状斑疹共同发生一周来诊.现病史:姐妹俩一周前始,在无明显诱因下,两下肢突发网状红斑,无自觉症状,平素俩姐妹健康无任何疾病,家系调查中其母亲及姨妈有类似病症(详见家系图).
作者:孙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喉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策略进行总结,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我科2002年至2005年的17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 喉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脱管、痰痂阻塞气道、误咽、咽瘘、出血、感染等,本组17例发生误吸1例,肺部感染1例,出血1例,采取各自有针对性的护理均可预防和解决,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 对喉癌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和良好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钱浓浓;徐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奥80 mg/日静脉滴注,连用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arthel)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5月,728例心脏瓣膜病人手术治疗,男334例,女394例.年龄12~85岁,平均52.7±6.3岁.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TVP)83例;AVR+MVR 125例;AVR130例;A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5例;MVR+TVP114例;MVR243例;MVR+CABG4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14例(Bentall术);二尖瓣成形(MVP)6例;三尖瓣置换(TVR)4例.结果 发生左室破裂3例,抢救不及死亡;瓣周漏1例,再次换瓣治愈;多脏器功能衷竭7例,抢救成功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抢救成功5例;心律失常82例,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均经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50例,经药物和电复律39例;自动复律8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溶血3例,均未能存活.全组手术死亡14例,手术病死率1.92%.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手术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士兵;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高晴云;郑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总结高危性腺瘤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 266例大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癌变21例,直径1.1~2.0 cm及>2.0 cm的腺瘤癌变率高于直径≤1.0 cm的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混合性腺瘤(P<0.05)及管状腺瘤(P<0.05),颗数≥3的腺瘤癌变率高于1颗及2颗的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径>1.0 c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颗数≥3的腺瘤为高危性腺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直径≤1.0 cm腺瘤、管状腺瘤、1颗及2颗的腺瘤为低危性腺瘤,可根据肠镜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作者:路亮;许建明;韦俊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fistual,CF)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间的异常通道,是由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循环及心肌发育异常所致,为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尸检发生率0.29%,占先心病的0.25%~0.5%[1].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CF患者,现将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纪勤炯;王联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复治传染性肺结核病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合肥地区2003年4月~2006年3月登记人项目治疗并完成疗程的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资料.结果 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68.15%.结论 按照DOTS策略,合理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
作者:张雷;郁华;张晓芳;高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该蛋白芯片测定系统测定5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32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2种常规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ree-PSA、PSA、CA125、HGH及CA153)的水平.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76.7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25%)和健康对照组(8.33%)(P<0.05).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郑志存;钱进;朱伯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