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受损的干预作用

潘绍标;虞朝黎;颜勤明;高祖华;杨开福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摘要: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诊断的IFG 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每3个月进行饮食指导.二甲双胍组除进行上述同样处理外,加用二甲双胍片1000 mg/d.对两组受试者每3 个月进行1次OGTT,并同时测定体重、胰岛素、肝肾功能、HOMA-IR,共观察1年.观察中若75 gOGTT结果为糖尿病者,则判断已转变为糖尿病.结果 观察1年后,对照组转变为糖尿病4例(10.5%),二甲双胍组2例(4.3%);对照组体重及HOMA-IR无明显变化(P>0.05),二甲双胍组体重及HOMA-IR明显下降,比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延缓IFG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是有效的.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予吉西他滨(GEM)2.0g、顺铂(DDP)60~150 mg行动脉灌注化疗(合并肝转移富血管者给予栓塞治疗).每4周重复.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CR+PR)为33.3%,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临床受益率为52.4%.结论 介人治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兴来;胡勇;张杰;王松;卢成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儿科近五年来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各种病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结果 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40.70%),发病日龄>7日的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中重度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占32.56%,发病日龄以<7日居多,高胆红素血症以轻中度为主.结论 注重围产期保健,减少母婴感染机会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牛广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儿童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改善哮喘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有效已是公认的用于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青;刘善洪;闰丽云;王新刚;李崔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二路普雷沃菌引起尿路感染1例

    厌氧菌感染具有普遍性,可累及机体的各个部位,各种组织器官.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多为内源性.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是近年来从类杆菌属分出的一种新菌属,正常寄生于人类口腔、大肠、尿道中,是引起口腔、泌尿道内源性感染的常见菌之一.我科从泌尿科1例患者的尿道引流物中分离出一株二路普雷沃菌.在分离培养的过程中体会到开展厌氧菌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邵小华;陈梅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549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ATRA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ATRA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ATRA抑制A549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ATRA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伴随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而Bcl-2、Bcl-Xs/LP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TRA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可通过上调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

    作者:桂淑玉;张玲;李庆;谢斌;姚梦醒;左莉;李永怀;周青;汪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5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提高对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以发热和头痛为首发症状,3例出现恶心呕吐和颈抵抗,奥本海姆征阳性,1例出现神志淡漠;5例脑脊液(CSF)常规检查均为葡萄糖浓度降低(1.18~3.29 mmol/L),氯化物浓度在115~131.2 mmol/L之间,蛋白定量590~1245 mg/L,CSF细胞数(20~380)×109/L,未见隐球菌;3例患者CSFγ-干扰素(γ-IFN)>400 mg/L,2例腺苷脱氨酶(ADA)>5 U/L,1例CSF分枝杆菌快速荧光培养示抗酸分枝杆菌生长;5例患者均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喹诺酮类药物(利复星或左旋氧氟沙星)五联抗痨治疗,全部患者发热和头痛症状2周后缓解.结论 SLE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神志淡漠时,及时行CSF检查,CSFγ-IFN和ADA升高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及早联合抗痨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周明韬;王红;孙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8例鼻咽癌患者SCL-90调查分析

    鼻咽部位于头面中央,鼻腔后侧,口腔后悬雍垂的上方,毗邻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组织.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发生在鼻咽部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病之一.据统计,40%肿瘤患者死亡与心理因素有关,而情绪抑郁可使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减少10%~20%,因此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关注[1].

    作者:吕蓉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胃癌需作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20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与PN组间血糖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20±1607h)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6.40±20.82h)要早(P<0.05);同时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方法,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作者:翁延宏;朱永龙;叶小利;江美芳;蒋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α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PPA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应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肝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所有的大鼠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75%)和程度不等的小叶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肝内FFA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主要为核内表达增强.结论 NAFLD时存在FFA和PPARα表达的异常,PPARα表达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宋育林;曾民德;陆伦根;范竹萍;茅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诊治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88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8例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惠兆喜;吴良君;张东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保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4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过程.结果 近期结果:4例病人经处理后生命体征均很快趋于平稳,其中3例痊愈出院.1例未能恢复经口饮食,给予带胸腔引流管出院.远期结果:痊愈出院3例分别随访39个月,8个月和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带管出院病人于术后4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是多方面原因所致.熟练掌握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和胃肠减压,控制胸腔感染,足够的营养支持是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宁立清;柴惠平;沈六成;屠金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人Wilson病(WD)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和结构,发现存在的多态和突变情况.方法 检测60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 (1)在正常对照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190位和-78位(转录起始点为+1)均发现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同;(2)60例WD患者中,3例发现存在-504位G→C的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此改变.(3)60例WD患者中,2例发现存在-782位A→G的突变,其中1例为纯合突变,另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此改变.结论 WD基因的转录直接受铜或其他重金属的调节.中国人WD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存在的2个多态位点均位于已知的转录调控元件结构之外,提示核苷酸多态对启动子调控基因的表达不会产生影响.启动子区的突变也是WD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提示WD基因的分子发病机制是多样又复杂.

    作者:毕伟;朱丽红;程楠;王训;胡纪源;杨任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涎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质地、内部回声、境界包膜和彩色多普勒表现,对33例涎腺肿块作出分型超声诊断,与病理特点进行对比.结果 病变检出率为100%.涎腺良性肿块声像图形态规则,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块多见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诊断良恶性肿块符合率为84.84%(28/33).结论 诊断的依据主要来自二维声像图,多普勒血流显像仅作为参考,可提高超声对涎腺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椎弓根钉佐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防止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失效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病椎高度的丢失的问题.方法 使用椎弓根钉系统撑开伤病椎,恢复原节段椎体高度或稍高于原高度(1/5~1/4),手术在X线机下操作、无阻力下注入VERTEBROLPLASTICTM脊柱椎体成形术专用骨水泥.结果 8例病人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病状,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随访4~21个月,伤椎前、中柱的高度随访时同术后无明显丢失现象.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涛;任家来;黄德宁;施爱玉;崔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哮喘患儿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06名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作情况.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治疗,1年内临床疗效干预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74.0%,干预组显著优于对月琶组(x2=13.20,P<0.001);1年内干预组发作次数2.4±0.7次,对照组发作次数3.9±1.5次(t=5.703,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阿娟;陈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7例临床分析

    高位腰椎问盘突出是指腰3,4及其以上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少见,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17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4.5%,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建军;王正安;翁浩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复治传染性肺结核病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合肥地区2003年4月~2006年3月登记人项目治疗并完成疗程的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资料.结果 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68.15%.结论 按照DOTS策略,合理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

    作者:张雷;郁华;张晓芳;高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5年12月149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对其中73例(观察组)进行了改良的子宫动静脉电凝、宫颈套扎方法、子宫体切取方法,与76例(对照组)参照Semm术式手术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0.69±27.2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20.65±23.86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手术出血量35.68±21.54 ml,对照组手术出血量60.07±24.39 ml,两组手术出血量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中套扎线滑脱率:观察组1.37%(1/73),对照组5.26%(4/76),两组术中套扎线滑脱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5.28±3.34 h.对照组35.40±6.61 h,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体温:观察组37.5±0.3℃,对照组37.6±0.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宫颈残端出血率:观察组3.95%(3/73),对照组5.26%(4/7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套扎线滑脱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金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奥80 mg/日静脉滴注,连用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arthel)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和丹奥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李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8例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者球囊扩张术(EPBD)加网蓝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恢复良好,住院时间5~17天,平均8.5天.均经EST或者EPBD加网蓝取石取尽肝外胆管结石,占同期EST或者EPBD加网蓝取石病人的92.85%.其中3例切开处出血,2例胰腺炎,经保守治疗治愈.LC无中转开腹.结论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可行性强,住院时间短,有效、安全、符合微创;先EST或者EPBD加网蓝取石后LC更适宜.

    作者:曾繁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