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戈利;李坚将;刘向健;李文敏;夏喜云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实中医药可作用于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但人类AS的发生、发展复杂而漫长,是几十年代谢活动发展的结果,所以人类AS的防治远比实验动物防治AS困难得多[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部分,随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医药工作者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技术引入中医药的研究中,以观察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张萌;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川芎、当归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之对药.川芎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挥发油和有机酸.生物碱部分有川芎嗪和川芎酚,挥发油中含有丁基呋内酯,有机酸主要有阿魏酸和叶酸等.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骨酯,另外还含多种多糖、13种氨基酸、磷脂类、23种无机元素(其中16种为人体必需)、维生素等成分.川芎、当归均含有阿魏酸.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蒲公英活性成分T-1的药理及临床作用.方法:用PCR法检测病毒;投与蒲公英T-1、对照水及维生素E,显示小鼠腹膜毛细血管红细胞流量;投与蒲公英T-1及对照水,检测大鼠粪便中胆汁酸(BileAcid);使用大鼠脑垂体培养系,添加蒲公英T-1,显示其有否促进脑垂体分泌作用.结果:实验确认蒲公英活性成分T-1有抗丙型肝炎病毒,促进毛细血管循环,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脑垂体分泌,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增加利尿的作用.结论:蒲公英被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由于其有效成分T-1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作者:邵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进行实验,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进行作用机理初探.结果:理中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活性.结论:理中汤对环磷酰胺产生的遗传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文彬;吴颢昕;赵凤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恩师李振华生于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深得祖传与师承之真谛,医理精湛,技术全面,尤以治疗脾胃病著称津门.现将跟随先生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与个人体会简陈如下.
作者:张定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当今世界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Ⅱ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简称NIDDM),占糖尿病总数的80%以上,病程发展迅速,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NIDDM的显著特征是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其病机病理有较深的认识,以指导NIDDM临床治疗及相关药物的研制.
作者:周则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伴有不孕,发生率为20%~60%.据临床观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患者中,约有72.6%同时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Fs),与国外报道的29%~79%相近似.由此可见,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LUFs系指卵泡生长发育至一定时期发生黄素化,但无真正的卵泡破裂和排卵,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属卵巢性不孕.
作者:张大英;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指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闭经是心理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状,多发生在心理疾病服用心理药物后的女性患者,临床多用益母草膏治疗,效果不明显[1].本研究对60例心理疾病伴发闭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胶囊与益母草膏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鸿韬;龙鲸;栾彧;陈苏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42岁,高血压、颈椎病病史.口服药酒75mL,用川乌头、草乌头各10g,加入500mL白酒配制,后出现四肢及口周麻木,意识不清1h就诊.查体:T36℃,P201次/min,R42次/min,BP0/0kPa.浅昏迷,双侧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浅快,双肺底湿罗音,心率201次/min,心律齐,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材料:WBC14.90×109/L、N0.8457,BUN7.2mmol/L,Cr106μmol/L,K+3.8mmol/L,Na+142mmol/L,Cl-98mmol/L.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乌头碱中毒,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赵洪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l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已知的病因有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笔者自1997年开始研究UC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约80%的UC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该病早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经典的心身疾病.近2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谧亚;武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单个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可将疖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及疖病.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本病初起红肿热痛而未成脓者,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腹部手术后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院自1998年3月至今,对161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术前口服和术后保留灌肠,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洪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作者:李平;关卫;王芳;陈冰;诸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验证中药复方制剂安心律胶囊控制期前收缩的效果,丰富小儿迁延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案内容.方法:以小儿迁延性心肌炎并见期前收缩持续不愈者为试验对象,采用1∶1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应用迁延性心肌炎治疗方案加安心律胶囊,对照组单用迁延性心肌炎治疗方案,评价其控制期前收缩疗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加用安心律胶囊的试验组经治6~12个月后,对期前收缩的治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未加用安心律胶囊的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迁延性心肌炎的总有效率达96.77%,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安心律胶囊具有一定的控制期前收缩效果,运用该药治疗合并呈现期前收缩的小儿迁延性心肌炎患者,可相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乔卫平;尹成望;邢雁伟;胡思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与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SLRE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量表(MMPI)的测评.结果:接受综合心理干预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达健康人标准,高血压病患者的年心理紧张值在一般人范围内,MMPI各因子分于各组出入院比较均无价值.结论:心理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吴某,男,46岁,主因反复发作夜间心悸、胸闷2月余,于199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7月中旬因长期劳累出现发作性夜间胸闷、心悸,有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感,伴冷汗出,症状持续十几至数十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出现,程度逐渐加重,近2周来发作时肢体发冷,心率减慢,50次/min左右,曾在9月12日入当地医院就诊,查血脂增高,(TG1.67、TC6.41),心肌酶谱及血糖均正常,HOLTER示室上性早搏9159次/24h,心率快116次/min,慢48次/min,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调节神经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故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6℃,P74次/min,R16次/min,BP18/11kPa,两肺阴性,心音A22治疗方法
作者:秦志丰;魏品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废渣的再利用价值及生物转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废渣培养基对平菇进行栽培实验,观察平菇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平菇菌丝体可以在中药废渣培养基上生长,其生物转化率在50%浓度的废渣培养基中较高.结论:中药废渣的生物转化是可行的,并在实用菌栽培生产上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作者:汪涛;胡晓蕙;步怀恩;冯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艾迪注射液是纯中药抗癌药,主要成分是斑蝥、人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作用,在肿瘤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笔者收集自2000年3月-2002年2月用艾迪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4例,并设单纯化疗为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王忱;王毓敏;谢广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7年-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2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英;仰景荣;田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