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茹
腹部手术后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院自1998年3月至今,对161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术前口服和术后保留灌肠,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洪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艾迪注射液是纯中药抗癌药,主要成分是斑蝥、人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作用,在肿瘤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笔者收集自2000年3月-2002年2月用艾迪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4例,并设单纯化疗为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王忱;王毓敏;谢广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针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娴;单丽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蒲公英活性成分T-1的药理及临床作用.方法:用PCR法检测病毒;投与蒲公英T-1、对照水及维生素E,显示小鼠腹膜毛细血管红细胞流量;投与蒲公英T-1及对照水,检测大鼠粪便中胆汁酸(BileAcid);使用大鼠脑垂体培养系,添加蒲公英T-1,显示其有否促进脑垂体分泌作用.结果:实验确认蒲公英活性成分T-1有抗丙型肝炎病毒,促进毛细血管循环,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脑垂体分泌,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增加利尿的作用.结论:蒲公英被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由于其有效成分T-1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作者:邵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女性糖尿病人多见.其发生率较高,易引发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笔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7月,应用通淋汤治疗本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静;邬金玲;李静;呼永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自1995-2000年运用痹祺胶囊治疗34例血栓性浅静脉炎,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兆元;回金凯;李尚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噎膈、梅核气等范畴,临床上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郁犯胃、肝胃郁热等不同证型.本文收集2000-2001年门诊中反流性食管炎属肝郁犯胃者31例,予以中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指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其内容蕴匮精深,选摘两则加以阐述.一为宗气,<内经>言宗气是气血营卫环周不休的动力,作者试举冠心病,浅谈宗气在其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二为胞脉闭,<内经>论述了心气不下,胞脉闭阻,月事不通的病机,以及肺气不利与某些妇科疾病的发生有关.理论指导临床,其意义不可忽视.
作者:哈孝贤;杨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伴有不孕,发生率为20%~60%.据临床观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患者中,约有72.6%同时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Fs),与国外报道的29%~79%相近似.由此可见,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LUFs系指卵泡生长发育至一定时期发生黄素化,但无真正的卵泡破裂和排卵,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属卵巢性不孕.
作者:张大英;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单个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可将疖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及疖病.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本病初起红肿热痛而未成脓者,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损害的自限性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上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有黑影挡住为主诉,有时视物可变形、变小,眼底以黄斑水肿、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弥漫或消失为特征.确切病因不详.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闭经是心理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状,多发生在心理疾病服用心理药物后的女性患者,临床多用益母草膏治疗,效果不明显[1].本研究对60例心理疾病伴发闭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胶囊与益母草膏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鸿韬;龙鲸;栾彧;陈苏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方法:用本疗法治疗该病42例,系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71.4%,总有效率95.2%;第1个疗程后治愈率达63.3%,总有效率为78.6%;不同症状分类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治疗该病疗效高,疗程短.
作者:蒋戈利;李坚将;刘向健;李文敏;夏喜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科自1997年1月-2001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疗法综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子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进行实验,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进行作用机理初探.结果:理中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活性.结论:理中汤对环磷酰胺产生的遗传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文彬;吴颢昕;赵凤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五海解毒汤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裸鼠小细胞肺癌模型,观察五海解毒汤对人类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五海解毒汤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与西药环磷酰胺(CTX)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海解毒汤能够通过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陈军;田菲;贾英杰;贾彦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结缔组织疾病(CTD)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8例CTD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泼尼松组,分别于服药前后抽血,测定免疫功能.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下降,补体C3上升,T细胞亚群下降.治疗前后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泼尼松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各项无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对CTD免疫功能异常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和药效学影响.方法:将246例心绞痛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和复方丹参片,4周为1个疗程,评定心电图、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选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黄芪丹参三七浸膏粉200mg/kg组及400mg/kg组,在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前1h灌胃给药,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在临床显效率,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灌胃复方黄芪丹参三七浸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各时间点ST段mV值均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对照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以400mg/kg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有保护心肌梗死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对于气虚血瘀所致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伯礼;苏雅;高秀梅;董志立;徐宗佩;王晓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指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7年-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2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英;仰景荣;田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