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汗出身痛恶寒的治疗体会

张子德;李秀云

关键词:产后, 汗出恶寒, 辩证治疗
摘要:产后汗出身痛恶寒在中医学上属于产后风湿病,新产之后,由于胞宫受伤出血,导致血脉空虚,元气大伤,经络、血脉肌肉筋骨空虚、如果外邪乘虚而入,筑会使肌肉、关节疼痛酸困沉重,怕风伯冷,从而导致此病.由于气血较虚,腠理不密,产后每在进食或睡眠时汗出较多,常在数日内减少或停止,这是产后正常生理现象.但两周之后仍然汗出较多且身痛恶寒即为病态,是妇产科常见难活性疾病.以往临症中多以太阳病辩证,采用益气解表止汗方法治疗、疗效欠佳.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自拟方剂,以脏腑辩证,从肾阳不足论治产后汗出身痛,取得良好效果.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比较.方法 10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年龄20~50岁,体重45~1 00kg,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Ⅰ组),另一组使用芬太尼+丙泊酚组(Ⅱ组).Ⅰ组先静脉注入瑞芬太尼1.0μg/kg给药时间大于为60s,随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5- 2.0mg/kg.Ⅱ组先静脉注入芬太尼1.0μg/kg,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5~ 2.0mg/k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即可开始手术.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T1)、手术开始后1min(T2)、清醒时(T3)的MAP、HR、SpO2、丙泊酚总量、肢动反应、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情况.结果 与TO比较,两组MAP在T1-3均降低,HR、SPO2在T1、T2降低(P<0.05).Ⅱ组在T1、T2时的MAP、HR、SpO2高于Ⅰ组(P<0.05),术中丙泊酚总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术中肢动反应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是安全有效的,而瑞芬太尼的效果更好.

    作者:孙轶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安全性的日新提高,微创“小切口”的手术,即应用人路小切口去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逐渐增多[1].2010年1月份-2011年4月份,本院经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350例,效果良好.右腋下小切口侧开胸微创手术是一种更安全、简便可靠、美观微创的治疗方法.右侧开胸微创手术是在患儿的右腋下开一个6cm左右的小切口,手术创伤小、痛苦小、用血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牛黄解毒片中是否含有土大黄的检测

    目的:检测牛黄解毒片中是否掺有土大黄.方法: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1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对照溶液及供试品溶液4ul.取此两组溶液,并分别将其点滴在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腔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薄层板上的斑点与主斑点不一致.结论:牛黄解毒片中含有土大黄.

    作者:叶正志;蔡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克霉唑阴道片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当中的疗效,并做出分析.方法:选取201 0年3月至201 0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妇科患者,其中的58例患霉菌性阴道炎的病例,使用克霉唑阴道片进行治疗,隔两天治疗一次,每次使用1粒,一个疗程为三次,观察疗效.结果:在58例患者当中,有53例患者被治愈.5例能够看到治疗的效果,治愈率高达91%,总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在对霉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的药物当中,克霉唑片使用途径比较简单且方便,经临床观察,没有发现患者出现大的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翁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院口腔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

    目的:探讨医院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意义与维修保养方法.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分析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与维修保养方法,分析总结出科学,有效、规范的器械管理理论.结果:采取综合措施及现代化管理后,口腔医疗器械得到有致保养,使用效率提高,使用周期延长,故障率下降,设备更卫生、更安全,大程度的发挥了口腔医疗器械实用价值.结论:科学有效的维修保养能有效促进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与保养,提高安全使用率及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ICU常见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本文从医方和患方的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并探讨基层医院ICU常见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乔书秀;许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二次剪脐法与传统剪脐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愈合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出生的新生儿5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0例采用二次剪脐法,对照组290例采用传统剪脐法.比较观察两组在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的发生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能有效降低脐炎、脐部出血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与传统剪脐法相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剪脐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和缩短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龙胆泻肝汤对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36人.使用龙胆泻肝汤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后,患者有效率可达100%.结论 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且副作用很小.

    作者:李春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中医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考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中医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作者:何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围绕“三基”发展医学专科生教育培养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

    医学专科生的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层实用型卫生人才,学校教育应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教学.

    作者:赵海琳;何存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有效的护理手段,从而减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总结,分析3583例骨外科临床患者的资料.结果:3583例骨外科临床患者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73例,男性受感染者48例,女性受感染者25例.经病理检测,共发现5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真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结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加强,以及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切口感染有良好的帮助.

    作者:刘原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临床分析

    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尤其在西北农村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究其病因,多为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治病菌生长繁殖所致.患者因长期的溢泪,导致眼睑皮肤潮湿粗糙,压迫泪囊区,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由泪小点溢出,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作者:张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DIC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合并DIC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4年-2009年APL合并DIC的患者共27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27例APL合并DIC的患者除一例因颅内出血死亡外,其余26例均安全度过DIC关,完全缓解出院.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加强早期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DIC关,提高长期生存率.

    作者:张兰兰;梁梅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急性脑卒中的疾病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脑卒中昏迷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严重合并症,死亡率高,危险性大.这些病人的临床护理是抢救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脑卒中昏迷病人的意识障碍,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使护理工作增添了很多麻烦.然而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能使垂危病人转危为安.我院外科2009-2011年共收活105例脑卒中病人,脑卒中昏迷病人80例,经临床抢救治疗痊愈50例,好转20例,死亡10例.在抢救脑卒中昏迷病人中,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减少和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结合有关材料谈一下护理体会.

    作者:余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的思路

    盆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在总结了盆腔粘连的形成原因、主要病机后,对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新思路,可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淑媛;杨丽娟;朱丽文;金鑫;苗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皮肤病变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8例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糖尿病类型、血糖值、年龄与皮肤病变及其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皮肤病变与糖尿病类型、糖尿病病史长短、患者年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结论:制定对皮肤感染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做好预防感染及皮肤护理等是防止和减少糖尿病皮肤病变及感染的关键.

    作者:张娜;刘伟伟;高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9-2010年我院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接种率分析

    目的 做好辖区儿童预防免疫工作,了解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保证儿童健康.方法 采用金卫信儿童信息化平台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辖区建卡儿童强化免疫活动0-3岁登记儿童数808人,其中流动儿童82人,占登记儿童的11.29%,第一轮常住儿童应种726人,实神701人,接种率96.55%,第二轮常住儿童应种726人,实种708人,接种率97.52%.第一轮流动儿童应种82人,实种70人,接种率85.36%,第二轮流动儿童应种82人,实种67人,接种率81.70%,两轮强化免疫共发现零剂儿童233人,占应种常住儿童3.20%.第一轮发现115人,其中小于1岁儿童62人,占53.91%.第二轮发现118人,其中小于1岁儿童54人,占45.76%.两轮服苗零剂次儿童主要分布在小于1岁儿童.占49.78%.结论 流动儿童及零岁以内儿童是免疫接种的重点,同时进行有效的强化接种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效控制手段,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

    作者:黄晓倩;肖晓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科患者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科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堵管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就诊并接受PICC治疗的患者204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204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46例发生了堵管,堵管率为22.5%,其中44例经过溶管后可正常使用,2例溶管无效后拔管.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正确评估血管,选择适宜的导管,加强输液管理并进行规范化维护,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PICC堵管的发生率.

    作者:梁梅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苏州市26706例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苏州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方法:按照WHO推荐的龋齿流行病学的调查法,对本院母子中心26706名2~7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26706例 2-7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患龋人数为12127例,患龋率为45.41%,总龋齿数为66159颗,龋均为2.48.结论: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相对较高,需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儿童龋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儿童的患龋率.

    作者:徐月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检科血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研究体检科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 160例体检科体检的患者,其中40例在体检中出现了各种常见问题,导致体检的结果出现误差.对其常见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结果:患者未按体检要求禁食和休息不良16例,采集血液标本方法错误4例,采集血液标本时部位选取错误4例,采集血液标本血液量错误的及没有准时送检血液标本10例,血液标本没有选择规定使用容器的及标本所示标签与患者不符6例.所制定的对策是:对患者体检前的准备认真指导;采取正确的采血姿势,预防溶血的发生,选择适当的位置扎绕止血带,准时送检血液标本,标本与患者间加强核对避免出现错误.结论:对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的问题给予重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减少血液标本采集中各种问题的发生,提高整个体检科筛查患病率的准确性.

    作者:杨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