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芳
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纳洛酮注射液静脉给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结果:5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纳洛酮注射液静脉给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理想药物.
作者:徐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疥疮是疥螨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一般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患者使用的衣物等间接传染.挪威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疥疮,又称“角化型疥疮”或“结痂型疥疮”,是一种严重的疥疮.其病原体亦为人型疥螨,但微量成千上万,传染性极强,常继发感染.临床上多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智力不全、个人卫生很差者,皮肌炎、念珠菌感染、艾滋病患者亦可发生.此病的特点是皮肤干燥、结痂、感染化脓严重,尤其指端有大量银屑病样结缔组织病等.本病临床罕见,误诊率高,多数亦是在医护人员继发感染疥疮后方确诊.
作者:蒋伯燕;马洁浩;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具有缓慢进行、发展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结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实际状况,开展符合现代护理观念,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慢性支气管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马丽华;王晓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其规律性,为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2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病人PSOI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4.78%的老年慢性阻塞性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结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原发病.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纠正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重视健康教育和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网,加强自身调节,是提高此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
作者:田迎春;李继鹏;杨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信息系统.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时常受到别人的入侵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同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抽取44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手术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2例.在手术前分别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进行麻醉.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的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可以便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在麻醉过程中保持平稳,尽量减少或消除麻醉给手术过程带来的影响
作者:龚建;吴文玉;尹罗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DPKD).也叫成人型多囊肾;另一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ARPKD),也蝣婴儿型多囊肾,第一种为常见.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成人型多囊肾(ADPKD)在临床中的表现也是轻重不一,见症各异.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常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缺乏相应的药物治疗.
作者:牛成林;张孔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在我们常常用药物治疗青春期的功血,这类药物一般包含非激素类及性激素类.其中,性激素主要是孕激素.本文主要研究口服避孕药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中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青春期功血患者共60例,年龄在13-19岁之间,平均为18.67岁,均以月经延长或月经紊乱的症状来就诊.
作者:陈志恒;符松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COPO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吸入.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为1.68±0.47和2.16±0.58 (P<0.05);FEV1及FVC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OPD患者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可延缓患者肺功能的下降.
作者:吾木提古丽·沙买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更好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8 ~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金额、品种、用药频度(DDDs)等信息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年里,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品种不断完善,用药金额也逐渐上升.经统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种类、药品销售金额所占份额较为均衡.其中,心脑血管相关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品种、销售金额和DDDs稳居临床用药之首.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较广.我们应当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积极进行临床研究,建立合理的检查机制,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使其得到更好临床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消除病因.方法:注重中药补气,养血以扶正;健脾滋阴以固本;清热利湿以去邪;活血化瘀以软坚.结果:改善肝内微循环机能,适当增强肝细胞的再能力生,调整全身免疫细统,阻断恶性循环.结论:使肝硬化、腹水患者由失代偿期转为代偿期,预防和活疗各种并发症(感染、呕血、便血、腹水、肝昏迷等)
作者:胡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副溶血性孤菌属于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病原菌能够引起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食物造成的中毒以及急性腹泻.这种病原菌能够在淡水中存活2天,能够在海水中存活47天.
作者:王凯;杜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环醇在慢性肝炎治疗中对降低转氨酶的作用.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7例给予双环醇片25mg,3次/d,服药时间24周,停药后12周回访,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血尿常规检测.结果 ALT复常率分别为54%、35%.AST复常率分别为40.59%、34.48%.结论:双环醇在治疗慢性肝炎中对于降低转氨酶有着显著的疗效.
作者:杜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基层医院及社区服务站的医生在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突出,以致患者在后期用药时产生抗药性,抗菌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耐药菌株播散、致病菌发生变异及医院内感染率增大等问题.为此,笔者就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等管理对策.
作者:黄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效果比较快的“甾类而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比较广泛地应用在全麻中,从而使气管插管顺利以及维持肌松,这种药常常被称作罗库溴铵(rocuronium,爱可松).
作者:林玉仙;袁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178例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临床资料,对不能明确诊断的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患者,术前经过系统检查,应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沟通,讲明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后进一步做眼部检查,方可明确诊断.若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的话,不要急于手术,可让患者到上级专科医院会诊,以便于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对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其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论:积极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有利于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信心.
作者:孟振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阑尾炎周围脓肿的患者,先采取保守治疗、未达到理想效果后果取手术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31例痊愈、手术治疗4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引流管拔管时间48-72h.无粘连性肠梗阻以及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守治疗后未达到理想效果或恶化的患者及时改变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治疗,既不延误治疗又不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锋;曹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临康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68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前者给予多索茶碱静滴,后者给予氨茶碱静滴,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 7d一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较氧茶碱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案的首选.
作者:黄汉彬;李耀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肿瘤引发的静脉炎,旨在提高患者化疗过程的舒适度,延长浅静脉使用的时限,使患者能够顺利地完成化疗.方法:将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的30例患者采用喜疗妥外涂静脉炎处;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大黄粉加白醋外敷静脉炎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0.0%,对照组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喜疗妥外敷静脉炎,其疗效优于中药大黄加白醋外敷.
作者:汪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当前,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并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会遗留有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使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引起烦躁或抑郁等心理障碍.然而,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会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从现代护理观出发,针对脑血管病人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分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病人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方法,以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战胜病魔的积极心理,以大程度地促进病人疾病的恢复,帮助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