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苏;艾岩岩;王雪榕
目的:探究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法,观察组给予改良双钢板法,相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优良率达到92.86%,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较少,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于洪涧;杨洪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手法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就诊的5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膝关节功能及疼痛(VAS)评估.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游时间及血浆黏度等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经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估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液流动性、血液粘度,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改善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史梦龙;吴林;刘步云;秦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承办,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协办的2017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将于2017年9月13-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规模达2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近300家,均创历史新高.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胃镜介入治疗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胃镜介入治疗后的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上均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使用胃镜介入治疗后联合常规三联疗法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也明显更高.
作者:刘长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6例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螺旋CT检查及X射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为97.9%高于X射线片检查76.0%(P<0.05);螺旋CT检查对纵膈移位、肺不张、气管堵塞检出率高于X射线(P<0.05);螺旋CT检查对检查满意率为94.8%高于X射线片检查81.2%(P<0.05).结论:螺旋CT检查较X射线片检查对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较高,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吴丹;肖桂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麦默通,Mammotome)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超声辅助下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占位性病变82例,共计111个肿物.结果:111例切除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病变8例(9.8%),包括浸润性导管癌7例(8.5%),导管内癌1例(1.2%),74例为良性(90.2%),包括纤维腺瘤48例(58.5%),乳腺腺病22例(26.8%)和纤维囊性增生症4例(4.9%).术后并发症:有1例(1.2%)出现皮肤破损,术中给予缝合,有4例(4.9%)出现局限血肿,有15例(18.3%)患者出现瘀斑,血肿及瘀斑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均恢复良好.结论: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等优点,是良性乳腺肿物微创切除的较好手术方式.
作者:宋岩;高凤霞;余小龙;曲文超;张睿群;张敏;张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健康儿童和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aEEG结果、神经心里发育和体格发育特点.结果:观察组aEEG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测试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头围、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对HIE病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可用于HIE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莹;饶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从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微创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76例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6.5±1.1)周;并发症发生率是7.89%;患指运动功能:68例优,5例良,3例可,运动功能优良率是96.05%.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与固定效果好,能够早期实施功能训练,不会出现掌指关节僵硬挛缩,患指功能可良好恢复,术后切口瘢痕遗留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足月顺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生理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阴道压力、肌肉疲劳程度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肌力≤3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肌肉收缩曲线下降比率<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U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罗小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采取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小儿手术患儿120例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采取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不同时点HR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咽喉疼痛与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苏醒躁动、喉痉挛、呕吐误吸、声音嘶哑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麻醉中采取喉罩全麻,相比气管插管麻醉而言,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高电位治疗仪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六个指标水平与SAS与SDS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治疗仪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贺苏;艾岩岩;王雪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经手术确诊为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和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肛瘘分型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肛瘘分型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P<0.05);观察组肛瘘高、低位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可以实现对肛瘘患者的有效诊断和定位,有效的诊断肛瘘的分型并且提高了诊断效果,为手术提供了有利的图像依据.
作者:李雪;张卓;卢景海;关延顺;杨洪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应用效果.结果:27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亡;治疗前患者Glasgow-Pittsbur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肌酐、尿酸、Pufh-Child分级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各37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以常规化的血管检测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以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这种血管彩超包括对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对踝臂指数(ABI)的检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血管弹性和血管周围的各个功能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PWV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增加而增加,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ABI则与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不太明显.结论:在治疗初期,常规化血管检测方法与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治疗方法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都具有诊断价值,但是相比之下,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更具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阳春;曹月娟;马雪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iDose4)结合自动管电流曝光技术在儿童腹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40名行腹部CT平扫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都使用自动管电流曝光控制技术进行扫描,常规剂量组为100mAs,低剂量组为70mAs.将两组图像分别采用FBP、iDose4-1、iDose4-3、iDose4-5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由2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对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扫描组与低剂量扫描组的四种重建方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CTDIvol、DLP、ED分别降低了32%、29%、30%.结论:iDose4迭代技术与自动管电流曝光技术联合应该能够取得高质量图像,有效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作者:郑美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多源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输液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输液浅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性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治疗方式为多源治疗仪联合中药外敷,对照组治疗选择50%硫酸镁湿敷,采用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以及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VAS评价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得分均优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浅静脉炎恢复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输液浅静脉炎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结果的差异.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选取检验科30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50例,B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A组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结果、检验时间及检验效果.结果:相对于B组的血糖结果,与A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对于B组的检验时间,A组的更短(P<0.05);相对于B组的检验效果,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均可检验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指标,但是,快速血糖仪测定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用于监测患者的血糖,值得临床信赖.
作者:王绍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玫瑰糠疹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明显,能缩短治愈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刘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EICU就诊的80例急诊重症患者其VAP发生状况,将发生VAP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将未发生VAP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如下几项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①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日;②采取了侵入性操作;③有制酸剂使用史;④有胃管/鼻饲管留置史;⑤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⑥APACHEⅡ评分≥18分.结论:VAP发病的高危因素有许多,急诊科应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预防,以免VAP给患者身体机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之前的急诊治疗效果被抵消.
作者:宋广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与饮食及运动干预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血糖监测、饮食及运动干预联合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血糖常规监测与胰岛素注射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与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新生儿在巨大儿率、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1h血糖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更优,但两组在胎膜早破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注射与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辛婵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