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意;袁林林;饶秋红;李威;严寒静
目的 评价应用复合磷脂脂质体人工皮肤膜(CPLASM)测定参数表征香附四物汤(XSD)活性部位透皮吸收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HPLC方法同时测定XSD活性部位中活性成分(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的质量分数并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制备CPLASM,用其测定XSD活性部位的体外透皮吸收参数,并与猪耳皮测得的透皮吸收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XSD活性部位(pH 5.5)中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1.220±0.280、0.670±0.085、0.920±0.110、1.040±0.092、1.030±0.093 (n=3).应用CPLASM和猪耳皮测得的各成分透皮吸收参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高于0.9.与经典的油水分配系数相比,5种活性成分透过CPLASM6 h的累积透过率可以有效表征其透过猪耳皮的渗透系数.结论 应用CPLASM测定中药活性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参数能够有效表征中药活性部位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作者:马敏;瞿叶清;殳叶婷;李钰;朱学敏;刘培;顾薇;徐飞;陈军;段金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重结晶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羊踯躅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杨梅素(1)、双氢杨梅素(2)、没食子儿茶素(3)、槲皮素-3'-O-葡萄糖苷(4)、儿茶素(5)、表儿茶素(6)、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7)、原花青素A-2 (8)、去氢双儿茶素A(9)、槲皮素-3-O-αt-阿拉伯糖苷(10)、根皮苷(11)、南烛木树脂酚3-O-吡喃鼠李糖苷(12)、2,6-二甲氧-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13)、2,4,6-三羟基苯乙酮-2-O-吡喃葡萄糖苷(14)、5'-β-吡喃葡萄糖-O-茉莉酸(15).结论 化合物1~4、7~9、13~15首次从羊踯躅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1为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马强;房鑫;李俊;姚禹民;张继全;梁爽;阮克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β-榄香烯(β-elemene)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rcenyujin中提取出来的倍半萜烯类有效活性单体,为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抗肿瘤的药物.目前β-榄香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由于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谱、安全、有效、廉价等突出优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对β-榄香烯抗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抗癌活性,进行了β-榄香烯结构改造和给药剂型研究,筛选了众多活性显著的衍生物,设计了脂质体、微乳等新型给药系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β-榄香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就目前β-榄香烯的重要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抗癌机制、新型给药系统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深入研究β-榄香烯,提高其临床抗癌活性提供思路.
作者:麻杰;陈娟;赵冰洁;姜子瑜;封亮;贾晓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猴耳环作为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其单方制剂猴耳环消炎胶囊、猴耳环消炎片、猴耳环消炎颗粒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症.现代研究表明猴耳环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有机酚酸类、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猴耳环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猴耳环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作者:付元凤;刘芳;李思佳;潘卫松;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为我国民间习用药材,在我国畲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应用较多,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等功效.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标准收录情况、药理活性、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地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菍的后续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金凤;张评浒;王雨彤;王玲华;李强;李谦;林瑞超;张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以分子筛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能选择性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的吸附剂.方法 从4种原料铁红粉末、快脱粉(活性氧化铝)、13X分子筛原粉、硫化锌粉末中筛选出13X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为原料,使用混料均匀试验方法,筛选吸附剂配方.再选用壳聚糖、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扩孔剂,制备了扩孔型吸附剂.结果 经混料均匀试验,可得吸附剂中13X分子筛原料比例处于0.275 6~0.465 5时,对水中5种重金属Cu、Pb、Cd、Hg、As均有较好脱除效果.将混料设计优选的吸附剂用于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吸附时间4h,Cu、Pb、Cd、Hg、As脱除率分别为14.4%、74.5%、54.6%、13.4%、8.8%.而相同组成的扩孔型吸附剂对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脱除率有明显提升,Cu、Pb、Cd、Hg、As的脱除率分别提高至21.0%、91.5%、97.5%、60.3%、46.8%.结论 所制备的扩孔型吸附剂,能在较短时间内脱除丹参提取液中5种重金属,具有一定工业应用前景.
作者:余金鹏;唐英;张艳红;徐华胜;樊敏伟;王鹏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肝能滴丸及其原料药中8种成分(去氢双松柏醇、波棱醇I、波棱内酯A、波棱甲素、波棱素、herpetetrone、波棱酮、波棱乙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波棱甲素为内参物,建立波棱甲素与其他7种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k/m),并计算各待测成分的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5批肝能滴丸及原料药中这8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一测多评法所得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建立的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 在一定线性范围内,波棱甲素与去氢双松柏醇、波棱醇I、波棱内酯A、波棱素、herpetetrone、波棱酮、波棱乙素的fk/m分别为0.908、0.728、0.516、0.720、0.461、0.623、0.410,在不同情况下重现性良好;5批肝能滴丸及原料药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波棱甲素为内参物,同时测定肝能滴丸及原料药中8种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肝能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娟;钟瑞娜;刘肖;庞建云;汪小涵;沈成英;申宝德;夏厚林;袁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海南红树植物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拟海桑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海桑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植醇(1)、豆甾-4-烯-3,6-二酮(2)、豆甾-4,22-二烯-3,6-二酮(3)、胆甾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香叶木素(6)、小麦黄素(7)、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8)、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0)、香草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水杨酸(1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16)、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7).结论 除化合物4、11、15、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苗双;满玉清;周肖龙;杨丽娟;宫凯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均为道地药材.温郁金炮制方法主要有炒制、酒制、醋制、蒸制;温莪术炮制方法主要有酒制、醋制、蒸制;片姜黄炮制方法主要是切制.目前,三者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以莪术油、莪术二酮、榄香烯类和姜黄素类等物质为主,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温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解热、抗氧化、抗血栓等作用;温莪术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血栓、提高免疫等作用;片姜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早孕、终止妊娠等作用.三者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等功效.综述温郁金、温莪术、片姜黄炮制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研究进展,为其炮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袁玮;秦宇雯;陆兔林;季德;姜程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石蒜碱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石蒜碱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凋亡形态;透射电镜观察HepG-2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酶标仪检测Caspase-3蛋白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yt-C、Caspase-9的表达.结果 石蒜碱对HepG-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3μmol/L;形态学观察发现石蒜碱作用48 h后,细胞生长密度变疏、皱缩,且细胞生长呈现不规则形状,出现凋亡小体,随着给药浓度升高,凋亡小体也逐渐增多;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石蒜碱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随之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开放;石蒜碱作用48 h后,HepG-2细胞内Caspase-3蛋白相对活性升高,细胞内Cyt-C蛋白、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蛋白表达量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石蒜碱对HepG-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启动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辛国松;季宇彬;于淼;魏驰;朱洪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HPLC-DVD法)同时测定双参龙胶囊(SSLC)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鲁斯可皂苷元、苦杏仁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阿魏酸、西红花苷-I、丹酚酸B、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丹参酮ⅡA 10种指标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DVD法,Hypersil ODS C18(150 mm×4.0 mm,3 μm)色谱柱;甲醇-水(8∶2,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检测波长为260 nm,鲁斯可皂苷元的检测波长为280 nm,苦杏仁苷的检测波长为210nm,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的检测波长为203 nm,阿魏酸的检测波长为320 nm,西红花苷I的检测波长为440 nm,丹酚酸B的检测波长为286 nm,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检测波长为250 nm,丹参酮ⅡA的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10种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3.88~69.86mg/L (r=0.999 2)、鲁斯可皂苷元在22.1~397.8 mg/L (r=0.999 1)、苦杏仁苷在37.43~673.5 mg/L (r=0.999 4)、人参皂苷Rb1在45.15~812.72 mg/L (r=0.999 6)、人参皂苷Re在4.55~81.95 mg/L (r=0.999 5)、阿魏酸在3.06~55.15 mg/L (r=0.999 4)、西红花苷-I在1.93~34.76 mg/L (r=0.999 5)、丹酚酸B在15.68~282.15 mg/L (r=0.999 6)、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11.31~203.58 mg/L (r=0.999 1)、丹参酮ⅡA在1.89~34.16 mg/L (r=0.999 6)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RSD≤1.27%;重复性良好,RSD≤1.28%;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8h内稳定,RSD≤0.96%;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99.61%、1.21%,100.11%、0.76%,101.52%、0.62%,101.22%、1.03%,100.83%、1.14%,98.94%、0.53%,101.04%、1.09%,100.05%、1.25%,99.81%、0.68%,101.94%、1.31%.9批次供试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鲁斯可皂苷元、苦杏仁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阿魏酸、西红花苷-I、丹酚酸B、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丹参酮ⅡA量分别为0.142~0.158、0.747~0.764、1.578~1.619、2.163~2.185、0.235~0.251、0.557~0.580、0.105~0.122、0.311~0.328、0.605~0.624、0.062~0.079 mg/粒.结论 建立的HPLC-DVD法同时测定SSLC中的10种成分,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SSLC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
作者:张毅;周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致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大鼠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比较体质量变化,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10的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IL-4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分层不清,排列紊乱,尼氏体浅染或消失.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给药组大鼠糖水消耗量、穿越横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加;血清及海马内IL-1β、IL-6、TNF-α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海马神经元分层较明显,尼氏体浅染.结论 交泰丸可明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及海马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有关.
作者:梁如;殷佳;潘晔;周好波;高树明;于春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连接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在感染和过敏反应中,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并维持自身抗原免疫耐受.DCs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有益于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治疗,同时DCs诱导的免疫耐受在控制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或炎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能够调控DCs的表型与功能,并在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中被证明有效.因此,利用天然产物调控DCs免疫功能将为开发有效且低成本的细胞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对近年来关于天然产物调控DCs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天然产物对DCs表型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秉春;袁建龙;邱英;云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 (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o值均大于10 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方振峰;凌志群;施璐;曹晓琴;张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大鼠视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量的变化,探讨青蒿琥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9)和青蒿琥酯组(n=9),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3个月后,给予青蒿琥酯ip 10d后,摘除眼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视网膜MMP-9及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青蒿琥酯组大鼠视网膜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TIMP-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青蒿琥酯组大鼠视网膜MMP-9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MP-9表达的作用.
作者:陈晶;关晓海;杨杉杉;李铁英;程光;曹福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己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菌等药理活性.对野鸦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梁文贤;倪林;邹小兴;黄维;邹双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汉防己甲素滴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溶出速率.方法 首先以基质配比、基质与药物配比、滴制温度、滴速、滴距、冷凝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使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对汉防己甲素滴丸的成型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关键因素;再以汉防己甲素滴丸成型率、滴丸质量差异作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转篮法比较了汉防己甲素滴丸与片剂的体外溶出速率.结果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分析表明,基质配比、滴制温度、冷凝温度对汉防己甲素滴丸的成型率影响较为显著;经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得到汉防己甲素滴丸的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基质配比为2.6∶1、滴制温度为82.4℃、冷凝温度7.5℃,制备的汉防己甲素滴丸成型率高、圆整度好、重量稳定、药物溶出速率较快.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法优化制备的汉防己甲素滴丸质量符合要求,可以进一步放大研究.
作者:果秋婷;张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现代仿生技术阐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子舌、电子鼻等仿生技术是判定滋味、气味等的客观方法,基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内涵,对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在中药性味物质基础的辨识,中药基原品种、产地、生长时期、储藏年限以及炮制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本课题组对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实践,提出中药五味药性物质基础界定和表征的基本研究模式,为中药五味药性研究提供可参照的技术方法.
作者:马文凤;许浚;韩彦琪;张洪兵;龚苏晓;张铁军;刘昌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地评估了生脉注射液(SMI)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检索7个数据库,纳入SMI结合常规治疗与单独常规治疗比较对AMI患者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使用RevMan软件(V5.3).18个文献的RCTs(包括1 258名患者)被纳入评价系统.与常规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加用SMI可降低死亡率及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发生轻度出血、心悸、呼吸短促、疲劳等不良反应.纳入研究样本量少且质量较低,所得结论尚需低偏倚风险和足够样本量的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作者:卢芬萍;苏宁;征宗梅;朱明明;申毓军;施洪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消岩汤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及定量PCR(RT-CR)检测方法检测消岩汤干预下肺癌干细胞中多种炎性蛋白及因子表达的变化,探索消岩汤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榆测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磷酸化白细胞抑制因子-3 (p-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IL-6、TGF-β、TNF-α、MMP-2、MMP-9基因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岩汤主要通过抑制肺癌炎性微环境中的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传导来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
作者:李小江;张莹;杨佩颖;孙彬栩;朱津丽;贺斌;孙月红;姜珊;贾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