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陈熙;许建明;胡乃中;李邦库

关键词:胃起搏, 胃肌电活动, 胃排空, 胃动力障碍
摘要:目的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14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胃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6.70±2.17分,治疗后降为3.40±2.44分(P<0.01);治疗后总症状改善率为52.3%±19.2%;对早饱、上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70.1%和83.3%.胃起搏治疗可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治疗后胃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胃起搏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4 h胃内钡条排空率,有效率为57.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提高胃排空功能.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症和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意义

    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正常组(NGT)和新发2型糖尿病组(2-DM)人群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瘦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地位.方法从我院健康体检的人中选取口服糖耐量试验正常组23例和新发2型糖尿病组25例,并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采用RIA方法检测真胰岛素(TI)和瘦素(SS)水平.分别测定入选对象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及餐后2小时瘦素和真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结果空腹血清瘦素水平、120分瘦素水平、瘦素曲线下面积有性别显著差异.各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空腹瘦素与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显著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负相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不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终进入方程的变量有体重指数、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肥胖、胰岛素敏感性、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瘦素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为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作者:陈海冰;叶山东;陈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氟哌啶、胃复安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术后镇痛不仅能解除病人手术后的痛苦,且可以预防手术后一系列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而已广泛为病人及医务工作者所接受.目前,药物选择及配伍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是力求镇痛效果完善、并发症小或无.本文采用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啶、胃复安混合液行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6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关于SBP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均获一些进展,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等方面仍存某些争议.为此,我们对本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80例肝硬化病人中并发SBP者7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彦亭;边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采用楔形切除、划痕术和偏曲软骨或骨组织局部切除方法,矫正鼻中隔偏曲24例;结果20例完全治愈,有效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直视下矫正或局部切除偏曲中隔,创伤小,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适合于高位和后方偏曲.

    作者:肖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断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STEAMI).近年来尽管ACS治疗获得进展,包括阿斯匹林、肝素、溶栓和介入治疗,但目前ACS仍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在ACS发病机理中,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可以显著减少ACS患者死亡和再梗机会,包括未能早期行血运重建以及肌钙蛋白(Tn)阳性的高危ACS患者[1~3].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及其在ACS治疗中若干研究进展.

    作者:褚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8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 34、Vim、SMA及S100蛋白.结果81.18%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和小肠.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呈弥散状、栅栏状、编织状排列,瘤细胞可形成较特征的团巢样结构.CD 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和87.05%,部分病例伴有SMA和(或)S 100蛋白的局灶性弱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存在一定的特征,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CD 34免疫标记对GIST的诊断有意义.

    作者:牛俊扬;王晓秋;胡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情感性障碍与季节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与季节的关系.方法46例按发病时间分入春夏组与秋冬组,并按发作次数分析发病类型.分析性别、阳性家族史、职业特点及病前精神诱因与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情感性障碍春夏季发作次数明显高于秋冬季(P<0.05),其中春夏季的躁狂发作(68.82%)高于秋冬季(31.19%),秋冬季的抑郁发作(58.33%)高于春夏季(41.67%).结论情感障碍与季节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泪囊鼻腔单瓣吻合加弹性皮片筒引流术

    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多有报道[1~3],其共同点是鼻腔内泪囊造口,或再加义管引流术.我们开展此类手术后,经过不断总结,形成相对固定手术方法.用电钻造骨孔,但保留鼻粘膜,并与泪囊内侧壁行单瓣吻合,于吻合口置弹性皮片筒引流,效果满意.

    作者:郑志生;徐潜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主动脉弓上隧道在中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段食管癌手术方式中利用主动脉弓上隧道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期间连续200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无一例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占4.5%(9/200),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2%),术后出血1例(0.5%),胸腔切口感染2例(1%),左喉返神经损伤2例(1%).结论主动脉弓上隧道的应用具有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省时,微创.胃置于食管床内术后有近似生理状态的胸腔,是中段食管癌外科治疗中值得应用的一种方法.

    作者:范军;马冬春;徐美清;朱晓枫;郭明发;魏大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150例分析)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认识.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经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 150例,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加以分析.结果HIE表现为累及1~4个脑叶密度减低区,常累及额叶和顶叶;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结论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熟悉新生儿的正常头颅CT表现,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石英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手段.方法采用胶原酶Ⅱ灌流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当原代培养细胞80%以上汇合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细胞表型和分泌蛋白流式细胞术(FM术)免疫荧光检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12小时贴壁生长,48~72小时生长快,7~10天汇合.内皮细胞呈接触抑制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FM术检测CD31和VⅢ-R-Ag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消化酶灌注脐静脉消化内皮细胞是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好方法,可靠性大,成功率高,可以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作者:余继海;许戈良;汪建;英卫东;傅斌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89例腹部多脏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腹部多脏器损伤系腹部两个或两个脏器以上损伤,病情危急,处理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腹部多脏器损伤89例,现就护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来我院41例髁状突骨折治疗情况.结果髁状突骨折保守及手术治疗总体上疗效满意,但是仍存在各自不足.结论髁状突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移位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虫草菌丝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蛋白质、脂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院从1996年7月至1996年12月,用冬虫夏草菌丝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过5个月,40例患者的观察及统计处理,冬虫夏草菌丝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具有改善和促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吉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止血海绵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寻求更好的鼻腔、鼻窦填塞止血材料.方法对60例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后患者应用美国M-PACT公司生产的IVALON无痛鼻腔止血海绵填塞,并与35例凡士林纱条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鼻部疼痛明显者IVALON组9例,凡士林组29例;抽填塞物时出血量IVALON组少,几乎无出血,凡士林组平均20 ml;鼻腔粘膜反应IVALON组轻微,凡士林组重;术后于痂形成情况IVALON组少,凡士林组较多;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IVALON组时间短,凡士林组时间长.结论IVALON无痛鼻腔止血海绵膨胀性强,止血效果好,海绵内注入抗生素、激素,具有消炎抗水肿作用,对鼻腔粘膜损伤小,反应轻,愈合快,是目前理想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填塞物.

    作者:胡金旺;程芳;李谋元;吴思广;马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创伤性浮动胸壁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浮动胸壁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7月~2002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3例创伤性浮动胸壁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采用以治疗肺挫伤为重点的非固定疗法,5例行手术内固定,手术率21.7%.全组均治愈.结论创伤性浮动胸壁的病人相对于传统的外固定为主的治疗方法而言,采用以治疗肺挫伤为重点的非固定疗法具有简便易行、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但对一些重症患者需行手术内固定.

    作者:付文生;汪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在口腔贯通伤处理中的应用(附3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口腔贯通伤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并于口内置入引流物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口腔贯通伤患者,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再处理口内创口,并视伤情于口内放置引流物,或不放置引流物.结果①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具有组织对全位缝合准确,患者容貌恢复满意之优点.②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创口炎症而致延迟愈合.结论在口腔贯通伤的处理中,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并于口内置放引流物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绍璞;陈传俊;朱祖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宫颈糜烂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排除滴虫和念珠菌阴道炎后的190例宫颈糜烂患者,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其中轻度宫颈糜烂28例,中度糜烂120例,重度宫颈糜烂42例.结果轻度糜烂感染率21.4%、中度糜烂感染率66.7%、重度糜烂感染率78.6%.190例中,支原体感染率57.9%,衣原体感染率为12.6%.结论宫颈糜烂,特别是中、重度宫颈糜烂者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潘天慧;刘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旨在探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途径.方法随机选择10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局部表麻以后,在鼻内窥镜的指导下应用微波在下鼻甲内侧前、中、后,鼻丘以及筛前神经鼻外侧支区域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73.79%,总有效率100%,随访1年后复发率6.8%.尤其对变应性鼻炎流清涕、打喷嚏,改善鼻塞效果显著.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好、治疗准确性高、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持久、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特点,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潘晓玲;晋小祥;桂晓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国产闭合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1例

    患者男性,10岁,学生,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2003年5月22日入院,查体:BP 90/50 mm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75次/分,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SM4/6杂音.ECG:大致正常,心脏超声示左房左室大小正常,室间隔膜部可见回声中断6 mm,CDFI示该处左向右分流,各瓣膜正常,诊断室间隔膜部缺损.

    作者:杨大严;王晓晨;周文兵;张庆斌;黄开宝;时之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