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余继海;许戈良;汪建;英卫东;傅斌生

关键词:内皮细胞, 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手段.方法采用胶原酶Ⅱ灌流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当原代培养细胞80%以上汇合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细胞表型和分泌蛋白流式细胞术(FM术)免疫荧光检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12小时贴壁生长,48~72小时生长快,7~10天汇合.内皮细胞呈接触抑制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FM术检测CD31和VⅢ-R-Ag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消化酶灌注脐静脉消化内皮细胞是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好方法,可靠性大,成功率高,可以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cd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对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例AMI静脉溶栓成功者溶栓前与溶栓24h后心电图以及同期1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与入院24 h后心电图,测定QTcd.结果溶栓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71.8±16.3 ms和45.6±17.4ms,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溶栓组为72.5±17.0 ms和71.7±15.9 ms,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24 h后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能使紊乱的心肌复律恢复稳定,显著缩短AMI的QTcd,改善预后.QTcd缩短可作为AMI溶栓成功指标之一.

    作者:朱正芳;吴方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采用楔形切除、划痕术和偏曲软骨或骨组织局部切除方法,矫正鼻中隔偏曲24例;结果20例完全治愈,有效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野清晰,直视下矫正或局部切除偏曲中隔,创伤小,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适合于高位和后方偏曲.

    作者:肖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Poincare散点图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Poincare散点图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住院病人142例,其中,冠心病组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60例,将冠脉造影阴性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性别、年龄、血压、血糖、尿酸、胆固醇、甘油三脂、24 h HRV的部分时域指标及Poincare散点图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增大,男性患者及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甘油三脂的患者比率明显增高,HRV中的SDNN、彗星状散点图比率及定量指标VLI明显降低.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SDNN、VLI及彗星状散点图比率进行性降低,较临床指标改变明显.结论提示冠心病患者伴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并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二者互为影响,Poincare散点图更具直观性.

    作者:干岭;郑林林;韩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6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关于SBP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均获一些进展,但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等方面仍存某些争议.为此,我们对本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80例肝硬化病人中并发SBP者7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彦亭;边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对EH组(40例)及对照组(20例)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对EH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EH患者的VWF、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WF与D-dimer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r=0.047,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可能是其易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曙光;唐海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止血海绵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寻求更好的鼻腔、鼻窦填塞止血材料.方法对60例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后患者应用美国M-PACT公司生产的IVALON无痛鼻腔止血海绵填塞,并与35例凡士林纱条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鼻部疼痛明显者IVALON组9例,凡士林组29例;抽填塞物时出血量IVALON组少,几乎无出血,凡士林组平均20 ml;鼻腔粘膜反应IVALON组轻微,凡士林组重;术后于痂形成情况IVALON组少,凡士林组较多;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IVALON组时间短,凡士林组时间长.结论IVALON无痛鼻腔止血海绵膨胀性强,止血效果好,海绵内注入抗生素、激素,具有消炎抗水肿作用,对鼻腔粘膜损伤小,反应轻,愈合快,是目前理想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填塞物.

    作者:胡金旺;程芳;李谋元;吴思广;马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宫颈糜烂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为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排除滴虫和念珠菌阴道炎后的190例宫颈糜烂患者,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其中轻度宫颈糜烂28例,中度糜烂120例,重度宫颈糜烂42例.结果轻度糜烂感染率21.4%、中度糜烂感染率66.7%、重度糜烂感染率78.6%.190例中,支原体感染率57.9%,衣原体感染率为12.6%.结论宫颈糜烂,特别是中、重度宫颈糜烂者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潘天慧;刘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明确诊断的34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尿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对隐性感染或感染源进行治疗,然后再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结果3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血糖均降到9.0 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2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抗炎、利胆治疗后安全出院.结论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尿糖降到一定的范围内,消除潜在的感染,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德志;李章钧;伏树奇;熊壮;关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对体外循环的抗凝疗效.方法11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作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观察第1,4次透析器凝血情况,透析2 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变化.结果与SH相比,LMWH对APTT影响小,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缩短.结论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可代替SH在血液透析中广泛应用.

    作者:钱光荣;焦宝珠;王明英;朱翔;张向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150例分析)

    目的为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认识.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经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 150例,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加以分析.结果HIE表现为累及1~4个脑叶密度减低区,常累及额叶和顶叶;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结论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熟悉新生儿的正常头颅CT表现,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者:石英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8例(92侧),术后系统换药,结合局部用药.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治愈32例(66.7%),好转9例(18.8%),无效7例(14.6%).结论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系统换药及局部用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等是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永田;冯益进;张抗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肥胖症和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意义

    目的研究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正常组(NGT)和新发2型糖尿病组(2-DM)人群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瘦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地位.方法从我院健康体检的人中选取口服糖耐量试验正常组23例和新发2型糖尿病组25例,并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采用RIA方法检测真胰岛素(TI)和瘦素(SS)水平.分别测定入选对象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及餐后2小时瘦素和真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结果空腹血清瘦素水平、120分瘦素水平、瘦素曲线下面积有性别显著差异.各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空腹瘦素与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显著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负相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不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终进入方程的变量有体重指数、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肥胖、胰岛素敏感性、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瘦素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为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作者:陈海冰;叶山东;陈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情感性障碍与季节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与季节的关系.方法46例按发病时间分入春夏组与秋冬组,并按发作次数分析发病类型.分析性别、阳性家族史、职业特点及病前精神诱因与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情感性障碍春夏季发作次数明显高于秋冬季(P<0.05),其中春夏季的躁狂发作(68.82%)高于秋冬季(31.19%),秋冬季的抑郁发作(58.33%)高于春夏季(41.67%).结论情感障碍与季节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甘油三酯和冠心病发病间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TG)和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方法分析15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CHD组)及116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的TG水平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TG明显高于对照组(2.86±0.87 vs 1.36±0.71,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与CHD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β值0.25,P=0.0001,复相关系数为0.45).结论高TG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TG值对CHD发病有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洁明;褚俊;丁晓梅;严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89例腹部多脏器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腹部多脏器损伤系腹部两个或两个脏器以上损伤,病情危急,处理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腹部多脏器损伤89例,现就护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在口腔贯通伤处理中的应用(附3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口腔贯通伤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并于口内置入引流物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口腔贯通伤患者,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再处理口内创口,并视伤情于口内放置引流物,或不放置引流物.结果①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具有组织对全位缝合准确,患者容貌恢复满意之优点.②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创口炎症而致延迟愈合.结论在口腔贯通伤的处理中,优先关闭口外创口并于口内置放引流物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高绍璞;陈传俊;朱祖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D+4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与CD+4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CDs+进行了36例次的检测.结果CD+4>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人次(33.3%),CD+4<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0人次(95.8%),CD+4<1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人次(100%).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CD+4>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较少,CD+4<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鲁朝晖;苏斌;章秋霞;徐少保;沈强;唐炎;徐媛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放射性碘治疗

    目的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15例,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1例.经内科升自治疗后,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仍无法使用ATD治疗,经采用131I-NaI治疗,同时继续使用升白药物,而甲亢病情得以控制.结果16例甲亢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为(4.1±1.1)×109/L,131I治疗后2周为(5.1±1.8)×109/L,131I治疗后1个月为(5.0±1.8)×109/L.比较131I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经t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131I治疗后1个月,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放射性碘治疗是甲亢伴有粒细胞减低患者的佳选择.

    作者:刘学公;洪波;金晓毛;程义壮;任安;刑学农;叶山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腹联合伤的诊治体会

    胸腹联合伤伤情重,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因此探讨和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11例胸腹联合伤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66例临床分析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性传播性尿道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也引起皮肤性病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我院性病门诊自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间诊治的66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夏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