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娟娟;伍振峰;尚悦;王学成;岳鹏飞;王雅琪;臧振中;杨明
目的 探究大黄Rheum officinale提取物(ROE)对果蝇肠道干细胞(ISC)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果蝇食用正常玉米粉-酵母培养基,实验组果蝇食用含有0.05 g/mL或0.1 g/mL ROE的玉米粉-酵母培养基.对果蝇喂食有毒化合物诱导肠道损伤.分别检测分析果蝇的生存率、肠道前体细胞形态数目、ISC的增殖与分化、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肠上皮死亡细胞数目以及果蝇的寿命.结果 0.05 g/mL和0.1 g/mL ROE均可以提高肠道损伤后果蝇的生存率,0.1 g/mL ROE可以降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导后ROS的水平,减少死亡细胞的数目,抑制ISC的过度增殖与分化,缓解前体细胞的过度积累,维持肠道内稳态.此外ROE还可以延长果蝇寿命.结论 ROE可以抑制ISC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增强果蝇肠道免疫功能,延长果蝇寿命.
作者:巩媛;金秋霞;白建洋;金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大黄原药材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可行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 清洗鲜大黄药材,主根分离,去皮,先纵切成厚度为5mm的薄片,再将薄片切制为长×宽=8mm×8 mm的定尺寸饮片,将切制好的饮片平铺置于自动恒温鼓风式干燥箱内,干燥温度设定为45℃,连续干燥8h,自然冷却,检定,即得生大黄定尺寸饮片.采用UPLC法测定大黄定尺寸饮片放置1年前后总游离葸醌和番泻苷A、B的量,评价其质量稳定性.测定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等指标评价其质量安全性.通过测定调剂称量误差范围来评价其调剂精准性.通过测定在水沸腾后煎煮10 min内番泻苷A的煎煮溶出曲线(煎煮溶出率)来评价其煎煮顺应性.考察了大黄定尺寸饮片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的工艺可行性.结果 结果显示,大黄药材具备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工艺可行性.趁鲜加工后游离葸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6.92%、93.27%、91.67%,大黄定尺寸饮片室温放置1年后,游离蒽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0.47%、86.59%、81.82%,表明其有效成分的保留率较高.趁鲜加工而成的定尺寸饮片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也未见重金属超标.连续称量6次大黄定尺寸饮片的RSD值为0.62%,而连续称量6次大黄常规饮片的RSD值为8.56%.箱形图显示,大黄定尺寸饮片的6次称量值的分布范围均匀,离异值极小.与大黄常规饮片相比,大黄定尺寸饮片中番泻苷A具有快速溶出、溶出率较高的特点.大黄定尺寸饮片可以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结论 大黄药材趁鲜加工成为生大黄定尺寸饮片具备可行性,可避免由于干燥不及时导致的发霉变质现象,可降低有效成分的流失,缩短了生产周期,并提高了调剂精准性,质量稳定性良好.以鲜大黄药材趁鲜加工制备而成的定尺寸饮片具有品质道地性、质量稳定性、规格均一性、调剂精准性等特点,并具备加工成为不同炮制品的可行性.
作者:谭鹏;张海珠;张定堃;周永峰;王伽伯;肖小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1葡萄糖苷后尿中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和质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后的尿中提取分离得到5个代谢产物,分别为毛蕊异黄酮(M1)、3',4',7-三羟基异黄酮(M2)、大豆素(M3)、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醛酸苷(M4)、毛蕊异黄酮-3'-O-3-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M5).结论 代谢产物M5为新的化合物.
作者:王李俊;杨琴;王飞;朱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CS-NT-NP),研究其鼻腔给药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性及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神经毒素(NT)制剂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浓度;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EB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及分布;ELISA法测定不同NT制剂鼻腔给药后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分别与壳聚糖(CS)组和NT水溶液组比较,CS-NT-NP能明显增加大鼠脑内EB浓度,有一定时效关系,且在120 min时达到高峰(P<0.01);而鼻腔给药相较于ip和im给药,EB入脑量明显增加(P<0.01),且达峰时间短,荧光检测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CS-NT-NP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CS-NT-NP鼻腔给药能显著增加BBB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脑内NT的浓度,壳聚糖纳米粒是大分子药物入脑的良好载体.
作者:沈淼山;张苏宏;邱璐琦;阮叶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构建大风藤Cocculus orbiculatus根与茎的指纹图谱,对比两者相似度,为科学评价大风藤根与茎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贵州省14个产地20批的大风藤根与茎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条件为Agilent ODS C18 (250 min×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运行时间为95 min,体积流量1.0 mL/min,测定波长254 nm,柱温30℃.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进行数据处理,对大风藤根与茎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建立了大风藤根与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归纳出大风藤根与茎共有峰8个,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85~0.998.结论 大风藤根与茎化学成分相近,但不同产地和部位的大风藤所含活性物质的量具有一定差异.
作者:魏茂陈;易琴;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药浸膏是中药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干燥工艺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干燥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统计,综述了目前中药浸膏常用干燥方式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浸膏干燥工艺的相关特性、适应范围等,探讨了其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特性中药浸膏所适合的干燥方式进行了总结,后阐述了我国中药浸膏干燥发展新趋势,为研究并开发适用于中药浸膏的高效干燥技术提供有益参考,并为相关设备的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
作者:詹娟娟;伍振峰;尚悦;王学成;岳鹏飞;王雅琪;臧振中;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及不同部位的梅花鹿鹿茸脂肪酸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氢氧化钾皂化、甲醇甲酯化与正己烷萃取相结合的前处理方法得到待测样品的脂肪酸甲酯,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 排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6.00、10.32、5.51 g/kg;带血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14.81、6.04、4.88 g/kg;煮炸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06、6.20、4.23 g/kg;冻干茸蜡片、粉片、蜂片的脂肪酸分别为9.46、7.54、6.23 g/kg.结论 不同加工方式鹿茸中的脂肪酸量有所差异,排血茸高于带血茸,煮炸茸低于冻干茸;同一加工方式不同部位的鹿茸脂肪酸呈现蜡片、粉片、蜂片依次降低的趋势.鹿茸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的量较高.
作者:王燕华;金春爱;孙印石;肖利和;赵海平;陈宝;祁玉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阿纳其(罗马除虫菊Anacyclus pyrethrum)根提取物对慢性抑郁模型和药物诱发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刺激的方式制备外源性大鼠抑郁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考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的量与海马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量.采用药物诱导方式制备内源性小鼠抑郁模型,分别采用利血平拮抗实验、5-羟色氨酸(5-HTP)诱导甩头实验和育亨宾毒性实验建立内源性小鼠抑郁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眼睑下垂动物数、运动不能动物数、甩头次数和死亡率,研究阿纳其根提取物抗抑郁作用.结果 慢性抑郁模型中,阿纳其根提取物可明显提高CUMS抑郁模型大鼠糖水偏好度、旷场实验中水平穿格次数和直立次数,显著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大鼠的不动时间,同时抑制大鼠血清中皮质酮水平,促进大鼠海马中5-HT和DA水平的升高.药物诱发抑郁模型中,阿纳其根提取物能够减少利血平诱导小鼠的眼睑下垂动物数和运动不能动物数,显著提高5-HTP诱导小鼠的甩头次数,但对育亨宾诱导致死小鼠数量没有影响.结论 阿纳其根提取物对慢性抑郁大鼠和药物诱导的抑郁小鼠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皮质酮和促进5-HT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田红林;陈良;孙芸;霍仕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乌头炮制前后镇痛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从物质基础上揭示高乌头炮制后镇痛抗炎活性增强的原因.方法 通过HPLC梯度洗脱分别建立10批不同地区高乌头药材炮制前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生、制高乌头三氯甲烷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在生、制品三氯甲烷活性部位图谱中分别标出3个共有峰、15个共有峰,制品新增12个峰,其中1、2、7号峰增加特别明显,占新增峰面积的72.3%~84.5%;同时对生、制品三氯甲烷部分2个共有成分(高乌甲素、冉乌头碱)进行定量测定,炮制后其量均降低,冉乌头碱量降低至原来的1/3.结论 该方法重现性好、特征性强,可用于高乌头生、制品镇痛抗炎活性部位的质量评价,为阐明高乌头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立军;戴海蓉;杨志军;李芸;张艳霞;马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安宫牛黄丸(ANP)HPLC指纹图谱,测定其中6种有效成分的量并进行化学模式分析.方法 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对4个不同厂家生产的12批ANP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对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苷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进行了定量测定.并采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不同厂家产品进行分析.结果 4个不同厂家生产的12批ANP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对6种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厂家产品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以黄芩所含成分差别较大,说明ANP中黄芩原料药材差异较大,其中C厂家产品中黄芩苷、汉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量较其他厂家更为稳定,并且其量普遍高于其他厂家.通过主成分分析中的F综合评分,进一步评价不同厂家样品质量的优劣.结果发现,C厂家产品在综合排名中排名较靠前,其结果与其定量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有效成分的化学模式分析能更全面地反映ANP的质量和优劣,所建立的方法对进一步合理控制ANP的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徐彤;黄萌萌;刘丽芳;陈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虎杖膏透皮吸收和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工艺制备虎杖普通粉和虎杖超微粉,再分别制成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吸收实验,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为考察指标比较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差异;以表观黏度、屈服应力为指标,采用旋转流变仪测定,比较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流变性的差异.结果 虎杖普通粉和超微粉的d0.9分别为(210.011±3.468)、(63.496±2.570) μm,径距分别为5.412±0.055、2.913±0.117.虎杖膏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100 3±0.154 5)、(2.114 5±0.341 6)、(6.2104±0.750 0) μg/cm2,透皮速率分别为(0.175 3±0.022 6)、(0.234 0±0.020 2)、(0.337 4±0.051 6) μg/(cm2·h);超微虎杖膏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4.247 9±4.875 0)、(4.399 3±0.628 7)、(6.768 6±0.728 6) μg/cm2,分别比虎杖膏提高6.8、2.1、1.1倍,透皮速率分别为(0.815 9±0.277 1)、(0.313 2±0.043 0)、(0.393 7±0.042 6)μg/(cm2·h),分别比虎杖膏提高4.7、1.3、1.2倍.虎杖膏和超微虎杖膏的表观黏度分别为34.940、8.865 Pa·s,屈服应力分别为41.211、7.381Pa.结论 超微虎杖膏与虎杖膏相比透皮吸收效果更优,且膏体细腻,黏稠度和屈服应力更小,涂展性更好.
作者:王森;欧水平;赵萍;李秀楠;王玉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松萝Usnea diffracta中功效化合物赤星衣酸甲酯的体外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赤星衣酸甲酯对宣威肺癌XWLC-05细胞、肝癌HepG2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抗癌活性;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赤星衣酸甲酯对HepG2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赤星衣酸甲酯对MCF-7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赤星衣酸甲酯能够显著抑制XWLC-05、HepG2、MCF-7细胞的增殖,其体外抗癌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3株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818、11.905、13.328μg/mL.赤星衣酸甲酯主要阻滞HepG2细胞于G0/G1期.基因芯片分析得到MCF-7细胞差异倍数大于1.5的mRNA有2 394个,其中1 605个下调,789个上调.结论 赤星衣酸甲酯为首次从松萝中分离得到,且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和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税靖霖;贺小琼;姜重阳;吴怡;姚乾;郭吉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与发展的关键,中药质量标准决定着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使得中药难以走向国际.面对这一难题,现代中药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内在成分进行定量测定,从单一指标到多指标,并结合指纹图谱和药效关系的研究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质量标志物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对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为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佘一鸣;胡永慧;韩立云;刘素香;陈常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Gardenia jasminoides的成熟果实,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资源,一直备受关注.栀子的活性成分包括京尼平苷和藏红花素,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综述了这2种主要功能性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缺血等疾病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立;潘海鸥;钱海峰;张晖;齐希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蟾酥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临床用途较广.通过对蟾酥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已确定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蟾蜍内酯类、吲哚类生物碱、甾醇类等化合物.随着国内外对蟾酥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机制也日益清晰,主要被用于抗肿瘤、强心、抗菌、镇痛等方面,甚至用于局部麻醉,且治疗效果显著.对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蟾酥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陈瀛澜;郝艳艳;郭夫江;卞雪莲;吴迎春;李医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藤梨根总黄酮(WAR)体内与体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为指标对TFAR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以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为模型,测定大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的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及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SOD2、GPX1mRNA表达.结果 TFAR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27.01 mg/mL和29.55 mg/mL.与模型组比较,TFAR各给药组肝脏组织中MDA、SOD、CAT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表现在MDA水平降低,SOD、CAT活性升高,并回调到对照组水平以上.TFAR各剂量组对指标的调控作用呈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TFAR3个剂量组均能够上调衰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上清液中SOD1、SOD2、GPX1mRNA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0.01),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TFAR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与上调大鼠肝脏组织中SOD1、SOD2、GPX1mRNA表达有关.
作者:滕坤;臧皓;沈鹏;张海丰;阮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常压硅胶柱、中压制备液相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仪器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紫外、核磁、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番荔枝种子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分得10个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13R)-13-[(2R,2'R,5R,5'R)-5'-[(1S)-1,5-二羟基壬基]八氢[2,2'-双呋喃]-5-基]13-羟基十三烷基]-5-甲基-2(5H)-呋喃酮(1)、3-[(2R,9R)-2,9-二羟基-9-[(2R,2'R,5R,5'R)-八氢-5'-[(1S)-1-羟基十五烷基][2,2'-双呋喃]-5-基]壬基]-5-甲基-2(5H)-呋喃酮(2)、6-羟基-去乙酰紫玉盘辛素(3)、6-羟基4去氧-番荔枝太辛(4)、bullanin (5)、10-羟基-巴婆双呋内酯(6)、刺叶番荔枝素A(7)、多鳞番荔枝辛素Ⅰ(8)、多鳞番荔枝辛素C(9)、番荔辛Ⅰ (10).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28-羟基-番荔枝素L和4-羟基-番荔枝素Y,化合物3~7为首次从番荔枝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月;苗筠杰;马程遥;陈建伟;李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后在大鼠海马组织的分布及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海马组织丹酚酸B的浓度;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于脑缺血后1周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采用Moms水迷宫方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甲酚紫(尼氏)染色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区形态学特征的影响.采用BrdU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考察丹酚酸B鼻腔给药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脑内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在海马组织有一定分布,其峰浓度(Cmax)为(2.47±0.55) μg/g,曲线下面积(AUC)为(336.4±73.0)μg.min/g;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以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脑缺血损伤大鼠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P<0.05),增加脑缺血损伤大鼠跨越原平台次数(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层数减少,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海马形态结构清晰,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BrdU标记结果显示脑缺血损伤稳定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但丹酚酸B鼻腔给药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1).结论 丹酚酸B鼻腔给药可在海马组织有一定的药物分布,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损伤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直接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鞠爱春;耿诗涵;杨欣鹏;国大亮;庄朋伟;周大铮;李德坤;张艳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甜梦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效果及抗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诊断为更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未用雌激素替代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甜梦胶囊,30 d为1个疗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甜梦胶囊治疗更年期广泛性焦虑障碍安全、有效,不依赖性激素水平改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李兆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青龙衣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二氢菜豆酸(1)、4-丁氧基-5,8-二羟基-3,4-二氢-萘酮(2)、4-乙氧基-5,8-二羟基-3,4-二氢-萘酮(3)、茸毛香杨梅苷元(4)、多节孢酮(5)、4S-甲氧基-5,8-二羟基-二氢-萘酮(6)、4-甲氧基-5-羟基-α-四氢-萘酮(7)、胡桃种萘醌(8)、4,5,8-三羟基-1,2,3,4-四氢-萘-1-酮(9)、苹果酸-1-单乙酯(10)、苹果酸-1-单丁酯(11)、丁二酸(12)、葡萄糖乙苷(13)、1α,2α,4β-三羟基-1,2,3,4-四氢萘(14)、L-2-O-甲基-手性肌醇(15).结论 化合物5、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15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作者:邱继莹;王伟明;李军;赵明;王金兰;张树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