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铮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60例健康人员(正常组)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CT检查,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前列腺癌组、增生组患者CT测定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横径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但前列腺癌组、增生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实施CT诊断准确率为96.7%.前列腺癌组患者前列腺形边缘不规则、向膀胱突入、边缘不规则突起、平扫及增强扫描不均匀病灶、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与增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前列腺癌实施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且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脑出血长期输液适宜置管方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长期输液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穿刺置管组(股静脉组)各60例,对比分析组间置管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留置一次穿刺成功率(93.75%)与股静脉组(90.63%)相近,P>0.05,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颈内静脉组置管时间(22.85±7.93)d优于股静脉组(17.71±8.74)d,且并发症发生率(14.06%)少于股静脉组(23.44%),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置管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建议在脑出血长期输液治疗中推广.
作者:张庆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普胸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28例,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抛硬币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联合分段分段抽剥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8h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6±0.38)h、(0.42±0.1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03±4.36)mL、(14.84±2.28)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9.15±3.88)h、(14.14±0.43)h;术后48h VAS评分分别为(5.31±1.12)分、(2.36±0.62)分;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比对照组显著偏低,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施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高建光;谭振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早产儿均为60例.两组早产儿均使用相同的护理模式干预,但采用不同的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其中一组新生儿暖箱不加水(对照组),另一组暖箱水槽内加水(实验组),对比两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暖箱内湿度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的室内温湿度、暖箱内温度均比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下降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加值、恢复至日均体重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暖箱水槽中加水,可提高暖箱的湿度,加快新生儿的体重增长,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李昕;赖素贤;庄婉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对照组,为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观察组,为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两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值得应用.
作者:章满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本文针对传统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机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主控制的角色分配机制.利用主控角色进行全局权限的统筹和审计,通过主控角色的主控性检查和角色移交的原子性控制,对用户权限分配中可能存在的冲突进行有效的避免.此种改进的机制已在围手术期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并且对系统的安全性、回溯性和健壮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飞;董瑞国;黎学武;张德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对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维修人员、维修设备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维修管理策略.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问题主要为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设备维修零件的匮乏、维修手段落后.应加强维修人员的业务培训、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严谨性、增进与设备厂家的合作沟通.
作者:符德贵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为促进数字健康创新,确保患者从新技术中获益,美国FDA的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发布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阐述FDA为确保大众及时获得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电子健康产品,提出新监管方法的计划.文章扼要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供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和业界参考.
作者:黄文慧;田少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取的尿液标本共800份,对所有尿液标本都采用镜检法(A组)以及尿液分析仪(B组)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尿蛋白、红细胞与白细胞阳性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A组的白细胞阳性率为29.25%,明显比B组的19.8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红细胞阳性率为11.63%,明显比B组的15.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管型检出率为1.13%,B组的尿蛋白阳性率为13.0%.结论:于尿液检测当中采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法,可有效发挥出两者所具备的优势,提高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陈少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思路构建.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8例.常规组患儿术中麻醉用到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实验组患儿只用到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拔管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以及出手术室时间等麻醉情况.结果:常规组患儿的躁动率为22.9%,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为10.4%,对比两组患儿的躁动率,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为(5.92±0.46)min,拔管时间为(9.31±2.35)min.而常规组的出手术室时间为(12.18±0.95)min,拔管时间为(16.45±3.51)min.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儿实行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麻醉处理,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低,麻醉效果显著,可广泛地推广于临床.
作者:吴亚洲;韦林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CT诊断在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和肝胆管细胞癌患者18例,78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B超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在诊断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均比B超检查高(P<0.05),两种疾病患者之间对比并发症影像学结果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的将肝细胞癌和肝胆管细胞癌鉴别出来,联合并发症影像学结果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高大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观察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接诊的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采用氯胺酮和异丙酚麻醉,观察组(44例)患儿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评估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有麻醉恢复快和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崔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分析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应的诊断价值,进而为肝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笔者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接诊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实施诊断,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率.结果:肝脏MRI检查以98.3%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83.3%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中肝脏MRI相对于肝脏增强CT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避免了放射损伤,但是检查费用较高,不同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优先选用MRI检查.
作者:吴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7月于本科室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9例,对照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66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清除淋巴结数量、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清扫淋巴结数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99.7±25.6)mL、胃肠恢复时间(47.2±21.6)d、住院时间(11.3±1.8)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0.4±40.2)mL、胃肠恢复时间(96.7±23.3)d、住院时间(18.2±3.4)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徐施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胃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25例患者病变部分全部被切除,其中ESD完整切除病灶60例,ESD分片切除15例,EMR切除病灶50例.ESD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29±8.86)min;EMR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31±4.65)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胃息肉20例,胃早癌25例,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30例,结肠息肉50例.125例患者经ESD及EMR治疗后,一次切除率为97.60%(122/125),穿孔率为6.40%(8/125),出血率为8.00%(10/125),穿孔及出血患者经积极处理后,效果良好,患者可顺利出院.结论:在胃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施以EMR和ESD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对病理评估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综合分析CSSD(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1000件手术室外来器械,按照不同管理法方法分为实验组共500件,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管理方法和对照组共500件,应用常规外来器械流程管理方法.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的有效验收率、数量缺失率、清洗质量合格率以及术后器械遗失率.结果:实验组外来器械的有效验收率、清洗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来器械的数量缺失率、术后器械遗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在手术室外来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医疗风险和器械缺失率、术后器械遗失率.
作者:陈姚平;郑芹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足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以本院骨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4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外置治疗,经过1年左右的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对44例患者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骨折均显示愈合;根据足功能评分,患者足功能恢复良好率为90.9%;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3%,采取抗感染治疗后切口即发生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现象,也未发生骨折再移位等问题.结论:在跟骨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外置操作简单、创伤少,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作者:李凤宇;邓子阳;马晓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采取结肠透析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n=41)与观察组(常规治疗+结肠透析治疗,n=41),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SCr、Hb、BUN、症状积分及Alb、SG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采取结肠透析机治疗,疗效显著,早、中期患者疗效好于肾功能衰竭期患者.
作者:申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比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经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息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OV、CFV及SFV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MGV和CF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民众是否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患者及早医治.
作者:林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