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袁继福;刘丽娟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免疫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手段是影响有效率的因素;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2(IL-12)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元素铁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铁水平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病人61例,分为T2DM正常对照组30例,DN Ⅲ期21例,DN Ⅳ期10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微量元素铁水平.结果 3组中,随着DN分期的进展,病人血清铁水平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血清铁成线性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铁是影响GF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铁水平是影响DN病人的独立因素,可作为DN的早期监测指标.

    作者:邵小娟;胡文;郝海荣;程亮;俞伟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免疫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手段是影响有效率的因素;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2(IL-12)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前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袁继福;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近况

    肝癌包括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其预后及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近况做一综述.

    作者:谢万桃;彭慈军;熊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加曲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对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7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阿加曲班,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检测两组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TGF-β1表达水平,比较并分析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TGF-β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大脑中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峰流速增高,流速差值及峰流速差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降低TGF-β1的表达.

    作者:高聚;姜华;肖展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创伤骨科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与优质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缩短创伤骨科病人的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的影响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支架注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转子间,探讨其对骨缺损后骨质量的局部改善情况.方法 通过切除30只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用电钻在股骨转子间人为制作骨缺损;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模型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PBS缓冲液,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考察术后1、3个月骨缺损部位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及分离度.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支架体外培养7 d,发现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生长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动物术后1个月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增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给药组动物术后3个月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大于模型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可修复大鼠骨质疏松部位骨缺损,改建骨小梁结构,提高骨质量.

    作者:黄成校;余化龙;高超;刘亚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PCI)术后对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反应性及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ACS行PCI术病人,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24例,无氯吡格雷抵抗(NCR)组62例.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其CYP2C19*2,*3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病人CR与基因型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CR的影响因素,并对病人进行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卒中、呼吸困难、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 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野生基因型(OR=0.15,P=0.011,95%CI=0.04~0.67)是CR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P=0.021,OR=8.136,95%CI=1.48~44.80)、空腹血糖值(P=0.012,OR=1.51,95%CI=1.10~2.06)、基础血小板聚集率(P=0.023,OR=1.06,95%CI=0.01~1.11)等3个因素是CR的危险影响因素;此外,术后1年随访,总MACE发生率CR组为29.2%,明显高于NCR的9.7%.结论 CYP2C19基因型与CR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有重要关联.CYP2C19野生型基因是高危ACS病人发生CR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高空腹血糖值、血小板高反应性为CR的危险因素,CR组病人PCI术后MACE事件显著增高.CYP2C19*2,*3是C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CR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增加.

    作者:徐林;金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并发症的一种,严重者可致命.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并发症的应用指南.该文综述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MAS的药物治疗进展,包括传统治疗JIA的药物以及新型生物制剂.旨在临床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用药指导.

    作者:曹璐;许静;张永;景霞;湛雯;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心血管(CV)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RA病人CV风险的增加除了与传统危险因素相关外,还与炎症负荷的增加和抗风湿药物的心脏毒性有关.尽管人们对RA病人CV疾病有一定的认知,但佳管理RA病人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严格控制疾病活动、管理传统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改善RA病人CV疾病结局.该文就目前有关RA与CV风险相关的文献、指南做一综述.

    作者:常文静;张蓓蓓;蔡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肝硬化病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肝硬化(LC)病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1例LC病人按Child-Turcotte-Pugh(CTP)计分评级分为三组:LC-A组25例,LC-B组35例,LC-C组31例;另选2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FT3)、反T3(r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 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用RXL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用全自动血凝仪(血凝固法)检测.结果 从LC-A组到LC-C组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血清TT3和FT3水平逐渐降低,rT3渐次增高,TT4/rT3比值顺次下降,血清TT3分别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和胆碱酯酶呈显著正相关(df=89,r值分别为0.568,0.260,0.317和0.599,P<0.05),与CTP分值及PT呈显著负相关(df=89,r值分别为-0.447和-0.297,P<0.01),TSH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26例LC病人出现低T3综合征,LC-A组为0,LC-B组8例(22.9%),LC-C组18例(58.1%).经保肝、支持治疗1~2周后,随着肝功能好转低T3综合征也随之消失.心得安试验仅见FT4有所下降(16.84±3.16)vs (14.00±2.45) pmol·L-1,地塞米松试验未见甲状腺激素及TSH有明显变化.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随着肝功能的下降,发生低T3综合征的比例增多,与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合成功能减退、T4向T3转化减少有关,但随着病情好转低T3综合征便逐渐消失,无须补充甲状腺素.心得安或地塞米松试验对甲状腺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短期适量应用此类药物是安全的.

    作者:俞建家;张东军;赵宏;孙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吴氏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吴氏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性眩晕病人196例.根据手法治疗方式分为吴氏手法组(手法组)10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96例,均进行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手法组接受吴氏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头晕评估问卷(DHI)评估眩晕症状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头晕评分量表(DARS)评估病人眩晕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手法组DHI和DARS评分与对照组DHI和DA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病人DHI评分和DA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手法组病人治疗后DHI及DA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病致颈性眩晕在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能取得较满意疗效,而吴氏手法相较于常规颈部推拿手法,在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中更具优势,疗效更佳.

    作者:李键;刘鸣;陈和木;高晓平;吴毅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组(MS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 μg复合甲强龙10 mg混合液5 mL,甲强龙组(M组)鞘内注射甲强龙10 mg/5 mL,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2、4、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爆发痛的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并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升高(P<0.05);与M组比较,MS组病人治疗后4、12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MS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补救药物用量明显小于M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长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杰;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病人的效果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与手术医生的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分别是(32.06±0.18)、(29.56±0.55)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0.0%,手术医师满意评分(70.3±9.7)分,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症状,缓解病人疼痛感,提高病人和手术医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燕;孙玲琳;李影;李薇;李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仲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高迁移组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在百草枯(PQ)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EP)干预研究.方法 将90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实验后的6、12、24、48 h、3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MGB1、白细胞介素-1(IL-1)和TLR-4mRNA变化;并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Q中毒组和EP治疗组染毒后6、12、24、48 h、3 d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 mRNA、HMGB1 mRNA、IL-1 mRNA、TLR-4 mRNA的表达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 活力降低(均P<0.05);与PQ中毒组相比,EP治疗组在染毒后12、48 h时间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TLR-4 mRNA、IL-1 mRNA、TNF-α mRNA表达量及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均P<0.05),血清SOD 活力均升高(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免疫系统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丙酮酸乙酯可通过抑制该过程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作者:廖泳;吴晓飞;王芳莉;徐波;陆国玉;张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并评价咸阳地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咸阳市区6家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人住院病例中抗高血压药物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品种使用按用药频度(DDDs)排序依次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降压治疗方案多采取联合用药,以两联方案居多(占比49.76%),但社区医院主要是以单一用药(占比57.49%)和两联方案(占比37.84%)为主,联合用药方案中以CCB+ARB联合应用为常见.结论 咸阳市区6家医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仍存在社区医院药品品种有限、联合用药占比较小等不足之处,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欣;卢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痔血管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8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诊断为痔的病人采用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评价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3.0~15.0(12.7±1.8)月,无肛门狭窄、脱出复发者;有肛门坠胀感18例,到手术7个月左右肛门坠胀感消失;出血者1例;对疗效非常满意者62例(78.5%);满意者15例(19.0%);不满意者2例(2.5%).结论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比DG-HAL的临床疗效,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更微创等优点,疗效确切,但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阿迪力江·艾麦提;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吴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联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群MS患病率高达25.5%,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MS是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代谢异常于一体的临床症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MS发病机制尚缺乏明确认识,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目前控制MS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诱因,且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MS主要组分密切相关,是MS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此,笔者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着手,就HUA与MS的关联性作一综述,探索采用血尿酸筛选MS高危人群的可行性,为MS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焕珍;左翔;袁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网络售餐行政监督管理的理念与途径

    网络售餐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同时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升级.该文对网络售餐的复合主体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食品安全大于消费方便的原则,并分析了网络售餐监管的理念,对现行监管制度进行评价,尝试从专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完善监管的途径.

    作者:霍敬裕;陆维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没食子鞣酸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肝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在建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基础上,研究没食子鞣酸对血吸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没食子鞣酸高、中、低浓度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等5组,每组10只.血吸虫感染4周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不予药物干预.没食子鞣酸连续灌胃4周后,观察小鼠的生活状况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开始8周后处死小鼠取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造模组小鼠相比,3个没食子鞣酸干预组肝肉芽肿面积较小,纤维化程度较轻,肝组织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食子鞣酸可明显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小鼠感染模型肝病理学损伤,缓解肝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李尤玲;杨靖;李健;李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