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455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病人绒毛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杨晓杰;宋俊霞;杜增利;王青

关键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miR-45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摘要:目的 探讨miR-455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72例URSA病人根据自然流产次数分为2~3次者(n=45)和≥4次者(n=27),同期,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者40例作为对照组,留取绒毛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4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URSA中2~3次者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低于≥4次者,而VEGF mRNA表达量高于≥4次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VD为(9.9±3.2)条,低于对照组的(21.5±3.8)条,URSA中2~3次者绒毛组织中MVD为(13.4±3.1)条,高于≥4次者的(7.2±2.4)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负相关(r=-0.452、-0.433,P<0.05),而与sFlt-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539,P<0.05).结论 miR-455在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sFlt-1表达呈正相关,与VEGF表达和MVD均呈负相关,提示可能通过促进sFlt-1表达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绒毛组织中血管新生.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意义.方法 在该院临床药学室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院平均每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提升了23例,增长率为143.75%;圈员品管手法、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促进病人用药安全.

    作者:李飞;廖玉芳;岳建农;邹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后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始诱导化疗后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指导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60例初治的ALL完成初始诱导化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感染持续时间,以及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纳入分析的60例患儿中,3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64例次,感染率58.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占82.82%,感染持续时间平均16.98 d,培养阳性率28.54%,其中血培养阳性率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占60.00%,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是否住层流床与感染有关.结论 初治ALL患儿在初始诱导化疗中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好发部位是呼吸道,病原菌培养率低,且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低龄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否使用层流床都是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珅;刘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研究认为AITL来源于生发中心的辅助T细胞,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也无明确的影响预后的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病理、免疫学等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对其起源、病因、病理、遗传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的认识有所深入,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黄晓路;顾康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西多福韦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抗病毒药西多福韦(CDV)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分析CDV和阳性对照药顺铂(DDP)对HeLa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Giemsa染色技术,观察CDV和DDP导致HeLa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CDV和DDP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结果 MTT法和细胞集落实验结果显示CDV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CDV和DDP使HeLa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并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CDV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CDV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另一策略.

    作者:吴五洲;徐祥;欧琴;李蓓;丁娜娜;李明远;杨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根因分析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应用根因分析法,改善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药品质量,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病区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应用根因分析法寻找问题发生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2016年1-4月的药品管理问题明显减少,与2015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签字迹模糊、贮存不当的问题,干预后连续3个月未再发生.结论 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提高护士药品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了药品管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病区用药安全.

    作者:王玉婷;朱冬春;龚桂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的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持续用药至出院后2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够缩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时间,对于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病人100例,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常规治疗组、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慢代谢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三组病人疗程均为15 d,比较各组病人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代谢常规治疗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率低于慢代谢个体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西洛他唑可以克服氯吡格雷抵抗,根据基因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良好.

    作者:柯光敏;何军;陈亦农;孔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尊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护理及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社会技能训练.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干预组在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婚姻功能、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方面比训练前分值明显降低,且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出院1个月后自尊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康复,使病人更有自信,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作者:胡传存;徐连英;朱春燕;汪家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研究进展

    作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杂交手术等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文就目前几种主流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一综述.

    作者:郭靖;单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分析

    目的 探究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人138例,共150颗患牙,并采集患牙的根管标本.根据患牙是否为初次治疗,分为初次治疗组(n=75)和非初次治疗组(n=75).对于根管标本做以下处理:应用16S rDNA PCR技术,检测微小小单胞菌的DNA,并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差异;对标本检测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髓卟啉单胞菌以及粪肠球菌与微小小单胞菌进行关联影响分析.结果 检出率:与非初次治疗组相比,初次治疗组的微小小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微小小单胞菌检出情况均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密切关联(P<0.05).结论 微小小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定植可能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存在共生关系.

    作者:方南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当前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该文分析了紧张医患关系的表现,从社会、医院、法制三个方面对畸形医患关系进行根源分析,并从信任、尊重、公正、平等四个伦理视角进行了医患关系分析.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注重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道德建设.

    作者:秦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Toll样受体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 Toll样受体2(TL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人异位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异位内膜39例(EMs异位内膜组)以及在位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再选取30例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TLR2在EMs异位内膜、EMs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在各组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s异位内膜组、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中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EMs异位内膜组和EMs在位内膜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Ms异位内膜组中的TLR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Ms在位内膜组.结论 TLR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说明TLR2在EMs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顾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羟考酮联合曲马多静脉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联合曲马多静脉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 100例连续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单胎,孕周>37周,ASAⅠ或Ⅱ级,年龄25~35岁,体质量55~85 kg.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术毕O组静脉缓慢注射羟考酮0.07 mg·kg-1,硬脊膜外间隙注射生理盐水5 mL;M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硬脊膜外间隙注射吗啡1 mg.之后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持续输注速度为2 mL·h-1,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术后6 h拔除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手术后1、3、6 h产妇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6 h产妇CRBD发生情况和程度,以及术后8 h内相关不良反应和PCIA按压次数.结果 两组产妇手术后1、3、6 h OAA/S和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BD发生情况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8 h内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PCI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尿潴留发生率高于O组(P<0.05).结论 术毕静脉注射羟考酮联合曲马多静脉镇痛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CRBD的发生,且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低.

    作者:刘红霞;沈亮言;方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结合病原学检查在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病原学检查的变化,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医学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53例,选取同期非感染性休克病人37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检测、病原学培养,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分组中血清PCT水平和病原学检查的差异,分析感染性休克PCT水平分布与病原学检查的关系.结果 与非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PCT阳性率(35.14%)及病原学阳性率(16.22%)相比,感染性休克组血清PCT阳性率(86.79%)及病原学阳性率(75.47%)明显升高(P<0.05).生存组血清PCT阳性率80.00%、病原学阳性率65.71%及APACHEⅡ(21.56±4.28)分,死亡组血清PCT阳性率100.00%、病原学阳性率 94.44%及APACHEⅡ得分(26.49±4.65)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等级的升高,病原学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阴性病人血清PCT(0.68±0.27) μg·L-1,明显低于阳性病人(3.85±1.32)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感染状况,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朝辉;吴启梅;王生池;程慧;马小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病人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6例病人临床资料相对比.结果 保脾组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0.5)、(4.6±0.7)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9±30.3)、(81.3±29.8) m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8.2%、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6)、(14.1±3.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作者:沈阳;曾永庆;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辅助用药临床合理应用调查及管理对策

    目的 促进辅助用药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2015年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期间,辅助用药重点监测品种(KMAD)的品种类别、品种数及消耗金额等情况.结果 2013-2015年,KMAD的类别主要为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类、神经营养类.各年度KMAD品种数构成比依次为5.19%、4.39%、3.88%;消耗金额构成比分别为46.36%、43.88%、41.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与2014年相比,χ2=84 981.343,P<0.001;2013年与2015年相比,χ2=30 2141.674,P<0.001;2014年与2015年相比,χ2=76 754.880,P<0.001).结论 该院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辅助用药临床合理应用,取得成效.

    作者:忻志鸣;叶根深;杨阳;王蕾;余兴群;李杰;陈慧颖;宦娣;王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观察

    目的 观察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精确定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住院行PICC置管的病人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腔内心电图,监测P波振幅和形态变化,P波高尖时再退出导管2 cm固定.对照组PICC导管送至预置长度后,用超声排除同侧颈部静脉无异位后固定.两组病人均行X线摄片定位.结果 观察组病人导管尖端佳位置56例多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无导管异位,对照组4例异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电图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准确,避免了导管异位等的发生,病人输液安全.

    作者:程丽芬;吴云;张秋霞;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宁小方;姬富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药用辅料β-环糊精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离子色谱方法,并用质谱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CarPac PA 200离子柱,柱温30 ℃,安培检测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高分辨质谱法采用电喷雾电离模式,离子阱扫描范围为300~1 400.结果 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的检出限为0.2和0.5 mg·L-1,定量限分别为0.4和1.0 mg·L-1.采用离子肼质谱法确认了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结果与离子色谱相一致.所有样品均检出γ-环糊精,同时探讨了其限量标准,为该品种标准提高和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结论 该方法快速、有效,可用于β-环糊精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靳贵英;王淼;王彩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药学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效果.方法 对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经药学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格率上升36.0%,疗程合格率上升43.0%,抗菌药物费用下降41.3%,总药费下降23.1%.结论 经药学干预,该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王东;詹三华;金涌;赵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