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剑;李元海
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学龄前(3~6岁)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测定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分析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BMI、血清瘦素、胰岛素、IGF-I、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HOMA-IR、IGF-I、IGF-BP3和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T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对照组儿童BMI与各血清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和雌二醇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睾酮水平存在负相关,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乐;汪艳;张群威;孙捷;曾耀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唐红梅;周吕蒙;赵兰兰;李艳;罗俊;王婷婷;徐煜;蔡礼欢;郑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状况。方法从该院于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计行结肠镜检查的3632例患者中,经过是否符合肠道准备标准,有无相关病史以及结直肠是否有炎症和是否符合持续结肠镜检查标准等条件筛选,选取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患者采用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方式进行检查治疗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P<0.05)。半径小的息肉,无蒂型息肉和分布在乙状结肠,升结肠,横结肠的息肉漏诊率较高(P<0.05);患者漏诊率和息肉漏诊率与年龄,性别,有无症状无关,息肉漏诊率与息肉病理性质无关,但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下结直肠息肉的漏诊率与息肉大小,形态,分布位置有关。
作者:聂绪胜;熊德山;谢琴;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其中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5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24 h镇痛药使用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75,t2=7.408,t3=10.215,χ2=4.628,均P<0.05);(2)观察组二次手术、切口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分别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二次手术、肠梗阻分别各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0.088,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性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作者:万里鹏;万鸿;吴安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2组(D组:地佐辛+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每组100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1 min后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 mg·L-1)。记录麻醉前(T1)、注药后2 min(T2)、插造影管过子宫注入空气堵塞宫颈口(T3)、造影液完全充满全子宫腔及双侧输卵管(T4)、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1比较,T2时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降低(P<0.01);T2时SpO2D组明显高于F组(P<0.01);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和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杨纲华;林静丽;李辉;朱亮先;卢增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CAG或PCI)术前胱抑素C(Cys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功能损害(CI-AKI)的相关性及其对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85例,根据术前CysC水平将CysC<0.80 mg·L-1为C1组48例,CysC≥0.80 mg·L-1为C2组37例。结果(1)两组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ysC、NT-proBNP、术前肌酐(Scr)及术后Scr、肾小球滤过率(c-aGFR)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NT-proBNP与术后Scr呈正相关(P<0.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ysC 是发生 CI-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不是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CysC曲线下面积为0.697,佳阈值为0.80 mg·L-1,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63,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539,佳阈值为50.0 ng·L-1时,敏感度为0.93,特异度为0.35。结论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CysC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有相关性,并对术后发生CI-AK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无相关性,对术后发生CI-AKI的预测价值不显著。
作者:张颖;徐晓东;方中;方洁;程军;朱永新;刘少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与开腹肠黏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黏连性肠梗阻患者44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以及开腹肠黏连松解术的患者各2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所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较开腹手术组短,患者术后出血量以及患者在术后采用镇痛的病例数均比开腹手术组患者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治疗后腹痛腹胀的症状消失的有20例(90.91%),仍偶有腹痛的患者有2例(9.09%);而开腹手术组患者手术后症状消失的有18例(81.82%),仍有症状者3例(13.64%),其中有1例患者需再次进行黏连松解术,开腹手术组在术后仍有症状以及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多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比开腹肠黏连松解术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安全、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华;邱玺鹏;赵伟;张建民;曹汉彬;王长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植入Bigbag及MI60两种人工晶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该科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人工晶体83例(117眼)。其中植入Bigbag人工晶体44例(61眼)为A组,植入MI60人工晶体39例(56眼)为B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评价指标:眼轴及前房深度、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屈光状态、晶体位置、并发症等。结果(1)术后6个月两组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同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玻璃体腔前后径(视轴区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的差值:B组(4.51±0.81)mm明显大于A组(2.92±0.79)mm,P<0.01。(2)两组术后6个月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A组≤±1.0D有43眼(70.49%),B组≤±1.0D 有32眼(57.14%)。(3)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两组术后6个月BCVA(佳矫正视力)及对比度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观视觉问卷调查显示A组满意度高于B组。(4)并发症:A组后囊膜混浊4例、玻璃体后脱离2例;B组后囊膜混浊5例、人工晶体偏心1例、玻璃体后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Bigbag人工晶体使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前后径的改变较小,预留晶体度数更准确,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主观满意度较高。
作者:郑婕;温跃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孕妇体操配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该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90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孕妇在16~28周进行孕妇体操锻炼,28周进行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练习;对照组孕妇常规产前检查和准备。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5.682,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7,2.637,3.744,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侧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6.429,5.414,P<0.05)。结论产前孕妇体操配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可在初产妇生产保健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梅;郭建民;邓勇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65∶5∶30),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木香烃内酯在12~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16×104X+92064.7(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1.53%。结论 HPLC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木香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的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差别较大。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泰组,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3.85,7.7,15.4 g·kg-1)。于给药第7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渗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含量分析药物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E)测定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 TQHXD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脑中伊文思蓝的含量,且均能阻止脑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结论 T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亚芳;汪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9月该医院收治的65例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实验组)完成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32例患者(对照组)入院后直接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R0切除32例、R1切除1例,对照组患者R0切除24例、R1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4.55±1.48)枚和(6.38±2.27)枚(t=-3.838,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24±2.67)枚和(20.19±2.71)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例和3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术中失血量(434.29±86.64)mL,对照组为(190.97±47.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5个月,对照组为17.7个月(P=0.138)。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化疗毒副作用可耐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徐迅;张长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作者:张颖颖;夏瑞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降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药品损耗率。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药品损耗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有形成果:药品损耗率由活动开展前1.58支/千份输液降低到开展后0.85支/千份输液,进步率为46.20%;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用于降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药品损耗率是可行有效的,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张婷婷;杨燕;成遥;汪永忠;高家荣;夏伦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3 d组及感染7 d组。大鼠禁水24 h,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尿道注入108 cfu·mL-1活性大肠杆菌(E.co-li)约0.5 mL,同时细线结扎尿道口2 h后松开。测量大鼠处死前体重及双侧肾重,计算肾重指数。膀胱内尿液及肾脏匀浆行细菌培养,肾脏HE染色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各组大鼠肾脏均较对照组增大,肾重系数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3 d组与7 d组间无明显差异。感染3 d组及7 d组大鼠膀胱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2.5%,肾脏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5%,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可见感染3 d组肾盂黏膜下及间质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感染7d组可见肾盂黏膜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两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可成功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
作者:李敏;那宇;韦加美;高月花;李爽;柳慧敏;高建军;黄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变化率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入室即刻(PCT1)、入室后72 h(PCT2)检测静脉血中PCT含量,并计算PCT变化率。患者入室后24 h内利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进行评分。以患者入室后28 d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PCT变化率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室即刻PCT含量分别为14.72μg·L-1(7.82~20.25μg·L-1)比18.25μg·L-1(13.43~21.83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72 h PCT含量分别为4.11μg·L-1(2.03~8.22μg·L-1)比12.33μg·L-1(8.21~15.76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T变化率依次为0.718(0.589~0.827)比0.365(0.256~0.5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T变化率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同APACHEⅡ评分一致,但优于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82.7%,特异度75%。结论患者静脉血中PCT变化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其预测能力优于入室即刻PCT和72 h PCT含量的预测能力。
作者:周登川;王楠;方芳;张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在不同糖代谢人群的差异,研究血清MMP-9水平对糖耐量异常(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1)大组比较:分别检测A组(47例正常人)、B组(62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C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上臂皮下脂肪厚度、小腿后区皮下脂肪厚度、血压、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2)亚组比较: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5名受检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进一步分为A1(正常亚组)、B1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亚组)、B2组(糖耐量异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IGT并AS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C2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T2DM并AS亚组),对比各亚组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1)大组比较:B组(IGT)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A组(正常组),低于C组(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2)亚组比较:B2组(IGT并AS亚组)MMP-9较A1组(正常对照亚组)、B1组(单纯IGT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可能作为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循环标志物,发挥早期预警作用。
作者:吴筠;蔡德鸿;陈宏;张桦;柯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拮抗Toll样受体4(TLR4)观察其对于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表达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取THP-1细胞,LPA以不同浓度水平(0~10μmol·L-1)刺激4 h,或1μmol·L-1浓度刺激不同时间(0~8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TNF-α,随后在LPA (1μmol·L-1)条件下分别予不同浓度TLR4单克隆抗体(TLR4 mAb)(5,20,30 mg·L-1)干预THP-1细胞,观察其对LPA诱导的核蛋白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 LPA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TNF-α分泌,并可诱导THP-1细胞NF-κB p65活化,予TLR4 mAb阻断TLR4后,可显著抑制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结论 LPA可经由Toll4/NF-κB信号途径激活单核细胞,终引起TN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雷蕾;张智燕;周志斌;彭军;姜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教路径卡在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初次使用眼药水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宣教路径卡以强化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两组均于出院当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获得青光眼相关知识、如何规范使用眼药水以及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宣教路径卡,为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还增强了青光眼患者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
作者:何红;王锋;董静;陈美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该院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8—12月份该院所有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采集相关信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调查的331例患者中,外科所占比例大,57.70%;其次为结核科17.82%、呼吸科10.57%、肿瘤科9.67%、急诊科3.63%、内科0.60%。不合理病例比例为34.44%。无适应证用药17.52%,遴选药品不适宜5.74%,用法用量不正确0.00,有配伍禁忌的为3.63%,未监测脂肪廓清能力13.60%。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进一步强化药物规范使用。
作者:张云玲;贺思勋;朱学应;方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