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急诊中低血糖的防治

杨红军

关键词:急诊工作, 低血糖症, 急诊患者, 昏迷患者, 工作人员, 隐蔽性, 误诊率, 脑损伤, 后遗症, 诊治
摘要:在急诊工作中,昏迷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几率占急诊患者的比例很大.由于该症隐蔽性大,误诊率较高,应当引起急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果诊治不当,将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室需要留置胃管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5-10滴滴鼻后,胃管前端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后按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咽喉疼痛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胃管时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不适,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36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采用西医单纯治疗,观察组2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迸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Lequence膝关节严重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6个月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丘继成;葛跃华;包承群;卜晟彬;池华升;陈小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52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均按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教育组同时分阶段完成功能锻炼教育内容.结果:8周后,健康教育组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功能锻炼知识明显提高,功能锻炼计划完成量为98%,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全髋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纯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5例老年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与护理

    目的:分析脏卒中病人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5例老年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治疗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越早实施效果越好,这是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刘彩琴;李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是由于在单独服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两周后血压未降到满意的范围内而前来就诊的.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其中,坎地沙坦组患者在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培哚普利组患者在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进行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坎地沙坦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培哚普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0%.坎地沙坦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培哚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坎地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培哚普利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加用培哚普利的疗效,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的几率较低.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可将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坎地沙坦这一联合用药方案作为首选的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周良斌;胡昌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各类住院治疗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需采用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而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则使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进.行针对两组患者住院输液治疗期间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再次穿刺率、住院输液期总穿刺率、穿刺部位发生肿胀,脱离、液体外渗情况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除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观察组患者输液再次穿刺率、住院输液期总穿刺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输液期穿刺部位发生肿胀、脱离、液体外渗情况以及患者护理质量满意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拥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故比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戴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主要以临床表现、试验室抽查结果为依据,对小儿腹泻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在0至3岁(包括3岁)的小儿腹泻中,腹泻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受感染引起,其中占30.0%左右;而在3岁至6岁(包括6岁)的小儿腹泻中,70%属于感染性腹泻.结论:小儿腹泻的主要因素是非感染性腹泻,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

    作者:赵劲松;酆奇;洪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股沟疝术后应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应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采用电子镇痛泵实施镇痛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促进患者的睡眠、排痰、帮助患者早期活动.结论:应用镇痛泵对腹股沟疝术后患者实施镇痛,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止痛方法.

    作者:刘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臂皮瓣即刻修复舌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前臂皮瓣即刻修复舌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找出护理要点,为临床观察提供参考.方法 对12例舌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密切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按照护理要点严密观察,术后发现1例皮瓣瘀斑,及时行手术处理,12例全部存活.结论 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对保护术后前臂皮瓣的成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理;邓亚丁;张清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昌平沙河地区拇外翻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昌平区沙河镇地区常住成人拇外翻发病率.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对昌平沙河镇地区779名成年人进行逐人测查,采用目测和X线拍片综合确定拇外翻患者.结果:沙河地区成人拇外翻发病率10.14%,其中男性3.22%,女性14.74%,女性拇外翻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沙河地区拇外翻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50岁是发病高峰的开始.

    作者:崔宾;王光义;刘铁军;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过渡期护理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过渡期护理模式TCM为依据,将100例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辅以过渡期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评估表及自我护理行为进行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护理行为状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自护行为及各维度碍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TCM为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知识与能力水平.

    作者:彭锐;廖容;马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头颅磁共振检查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6例经MRI证实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行MRI检查的时间(6小时为限),将其分为早期治疗组(N=35)及晚期治疗组(N=31),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治疗4周后,死亡13例(19.7%),严重残障8例(12.1%),早期治疗组的预后好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徐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儿科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儿864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处方665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处方3164张,占总处方数的47.52%,以静脉滴注居首位.单用抗菌药处方2988张,占使用抗菌药处方数的94.43%,二联抗菌药处方176张,占使用抗菌药处方数的5.57%.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为此,应加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论培训,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孙广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牵引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实验组加行牵引及康复锻炼治疗,5周为一疗程.使用疼痛VAS评分和膝关节LKSS评分进行前后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减轻(P<0.05),膝关节LKSS评分明显增高,两组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配合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延长关节寿命.

    作者:史达;樊晓晨;段虹昊;孙银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整合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小儿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科,综合分析各项诊断及治疗方式,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5例(89.74%)患者痊愈.4例(10.27%)患者好转康复,无治疗失败情况,每位患者均住院治疗12天左右.患儿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显然低于治疗后.结论 观察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症,及早的对其进行确诊,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者:宋红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脂血症的治疗及预防体会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并分析其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选取本院2007-2011年确诊的高血脂症患者200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给予生活干预及随访,了解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随访显示,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15例,发生率为7.5%,其他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保持较好.结论:对高血脂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对其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很好地降血脂,并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小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及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完全保留血管和神经功能的特点,成为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有效率可达87.5%-99.3%.本文对46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徽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证明其效果满意.

    作者:杨卓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综合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干预观察组和常规健康指导对照组,观察肠两组患者的梗阻相关症状、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相关症状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KPS、MUNSH、QOL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具有预防价值.

    作者:于小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例前列腺结石手术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本中心收治的20例前列腺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及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对比均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结石具有出血小、术后疼痛感小及术后感染率低的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门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反应的预防方法.方法:对门诊输液室2011-2012年6000例患者实施静脉输液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作者:江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