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疗分析与手术时机探讨

何伦新;李喜凤;黄解申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 诊疗分析, 手术指征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80例急性肠梗阻诊治情况: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程长短选择手术时机.初期20例,发病后3d内手术12例,中期40例,发病后3~7d手术38例,晚期20例,发病7d后手术18例.结果:初期组未出现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25%,平均住院时间12.5d;晚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平均住院时间13d.初期手术组治愈率100%,病死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病死率为3.33%,晚期组治愈率90%,病死率为10%.结论:早就医,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

    急诊科作为医院十分重要的部门之一,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病情急剧、严重、不稳定、生命危险指数高的患者集中处,其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保证病生命安全,进而对维护医院的公信力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对医院急诊科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医疗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王燕;李春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例乳腺癌术后留置VSD引流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为一种用于浅表创面处理和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堪称外科引流技术之革新.通过该技术,可有效去除创面及腔隙坏死组织或分泌物,当前已在乳腺癌手术中被逐渐推广应用.

    作者:吴志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4例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有效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 2011年间收治的3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3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修补18例,脾全切除8例,脾部分切除5例.结果:本组3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治愈率为100%.患者住院时间为9~ 18d,平均(13.4±2.1)d.治疗3个月后复查,发现脾破裂手术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有无合并伤,是保证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能够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提供科学的依据.严格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是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覃远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行后外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随访观察其脊柱骨折复位固定的效果、Cobb's角及ODI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6.5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其各项观察指标与术后即刻指标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在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社区产后访视护理工作的体会

    产后访视是医务人员进入社区,以家庭为单位,以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庭成员为对象的一种访视方式.目的是减轻家庭环境中不安全和致病的因素,减少母婴患病机会,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妇产褥期、围生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干预措施

    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使用方便安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患者常用、重要的血管通路,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透析超虑过量、低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高凝状态、血管狭窄等,其中低血压是致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之一;内瘘术前给予相应的内瘘维护、保养宣教,术后常规口服抵克力的或波力维等抗凝药物,对于血凝度过高病人,可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以减少内瘘栓塞的发生.

    作者:郑秀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18人平均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措施和护理手段治疗,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情绪以及病情均有所改善,心理护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消极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也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作者:邹牡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残胃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社区78例残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患者424例)的临康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营养护理措施的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重点对十二指肠球部进行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机体营养储备,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术后尽快康复.

    作者:顾新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08年2月~2012年5月在我科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120例(为早期修补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38.2(36~40)d;另60例在大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107.6(90 ~ 153)d.通过分析手术并发症、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来回顾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早期颅骨修补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但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7%(4/60)vs.30%(9/30)3.3%(2/60)vs.26.7%(8/30)(P< 0.01).早期修补组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比对照组都明显缩短,分别为(95.33±4.71)minvs.(133.67±5.12)min,(15.3±1.24)minvs.(40.67±3.11)min,(336.67±24.6)mlvs.(573.30±26.7)ml(P<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能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吴昌松;王佳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后尿潴留64例护理措施

    目的:面向产后尿漪留患者开展精心护理以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方法:对3028例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前宣教、产时与产后护理对其中尿猪留的患者,应正确指导其进行诱导式排尿.结果:64例出现产后尿漪留的患者通过诱导排尿与药物治疗之后,58例患者自行排尿成功,成功达率90.63%,无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强化产前宣教、产时与产后护理,是防止出现尿储留的关健环节,指导产妇进行诱导排尿,是切实缓解其病情,减轻其痛苦程度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若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临床分型心绞痛的护理措施

    心绞痛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一旦发作,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对患者的身心危害极大,甚至可威胁其生命.心绞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发作,对此病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还可降低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崔艳玲;王永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麻醉后导尿管的选择在术后拔除尿管时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醉后导尿管的选择在术后拔除尿管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需要留置导尿管进行导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麻醉后导尿管的不同选择将其分为两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的34例设为治疗组,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的28例设为对照组,统计术后拔除尿管时尿痛者的例数,排尿延迟或者排尿困难者的例数,尿潴留例数,同时计算百分率,后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统计指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尿痛4例(11.76%),排尿延迟3例(8.82%),排尿困难3例(8.82%);对照组尿痛15例(53.57%),排尿延迟8例(28.57%),排尿困难10例(35.7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尿道刺激及排尿困难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孙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采血血细胞分析结果讨论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血细胞参数测定的结果.方法:同时采集门诊256人的末梢血和静脉血血样,在(abx pentra6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结果:WBC、RBC、Hb、MCH、MPV,PDW与静脉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手指血的HCT、MCV、MCHC、RDW-SD、PLT、PCT与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末梢血为辅.

    作者:李银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结了37例高龄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发生时间、内科合并症、手术及麻醉的刺激、术后血压波动、术后疼痛、术后排便、术后电解质变化、术后长时间使用止血药和术后卧床时间过久.提出术前应做好脏器功能的评估和手术危险性预测,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减少因老年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所产生的负向影响,促进正向的功能护理.认为对高龄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珍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层三级甲等医院预约挂号服务实践与体会

    预约挂号是缓解看病难和看病等侯时间长及缓解就诊高峰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介绍了我院与第三方合作开展预约挂号工作的实施情况,并谈了在开展工作中个人的几点体会.

    作者:陈素玉;曾亚琴;孙幼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乳腺肿块治疗的患者100名,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并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观察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确诊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金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口腔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组加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胜天;叶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外科手术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外科手术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儿童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护理资料,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然后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外科手术治愈情况良好,治愈94例,治愈率达到92.9%.死亡1例.结论 儿童外科手术期间,患儿有独特的病理特征,需要护理人员的特殊护理,不仅需要专业的护理,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孙艳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践成果及运用感悟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无疑是其中为科学、规范、快捷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本系统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及其优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万面.笔者发现,本系统虽有很多方便快捷的地万,但也存在一些漏洞,希望以后的软件工程师可以予以改善.

    作者:颜会琴;万碧秀;吴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方式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绷带加压与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以下简称止血带)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绷带包扎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止血耗时、局部并发症(手臂肿胀情况、皮肤损害)、经济性等.结果及结论:止血带方法更为有效,局部并发症少,且经济实惠.

    作者:陈丽莉;肖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