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文珍艳

关键词:高龄, 前列腺增生, 心脑血管疾病, 护理
摘要:总结了37例高龄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发生时间、内科合并症、手术及麻醉的刺激、术后血压波动、术后疼痛、术后排便、术后电解质变化、术后长时间使用止血药和术后卧床时间过久.提出术前应做好脏器功能的评估和手术危险性预测,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减少因老年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所产生的负向影响,促进正向的功能护理.认为对高龄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小肠出血患儿,均采用腹腔镜及放射性核素99mTc检查诊断,回顾比较两组相关结果.结果:腹腔镜检查定性和定位准确率均为100%,放射性核素99mTc检查定性准确率为80%,定位准确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采取腹腔镜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小儿小肠出血采用腹腔镜诊治,具有微创,定性和定位准确率高,漏诊率低的特点,可同步进行探查及诊治,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高,并加快了疾病康复进程.

    作者:毛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使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2010年收治的160例妇产科手术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术前给予头孢呋辛治疗,手术后8小时内重复给药一次,对照组手术后按照常规方法予以头孢呋辛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疼痛率、感染率、住院时间抗生素的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明显低干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韦秀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体会

    总结小儿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经验.密切观察病情患儿变化,预防感染,给予患儿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可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谢功群;荣德明;张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采血机构控制输血风险的对策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措施都是有风险的,构成输血风险的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对采供血风险、潜在风险的分析,提出了避免或减少这些风险所应该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以及出现输血风险时应该采取的对策.

    作者:万蕾;王丛立;宋修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探析

    目的:探讨X线和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骨科门诊收治的48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参照骶髂关节病变标准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病变(0级~Ⅱ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在病变征象检出率上,关节面狭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强直的检查率,CT分别为25.0%、31.2%和20.8%,高于X线检查的11.8%、22.9%和1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相较X线,更能清晰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且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更高,诊断更为精确,可作为临床AS骶髂关节性病变诊断的首选.

    作者:蔡军;王慧英;周佳;陈永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标本采集途径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标本采集途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人员分别采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标本采集途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静脉血WBC,RBC,HGB、HCT、MCV、MCHC等各项检测结果与末梢血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较末梢血更为准确,提倡尽可能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与静吸复合全麻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ASAⅠ级或Ⅱ级妇产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金麻组)和B组(静吸复合全麻组).A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B组应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异氟醚吸入,记录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监测术中血糖.结果:B组中MAP高于、HR快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较麻醉诱导前均显著升高,但A组均低于B组,全麻药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程度、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结论:A组有利于抑制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清醒质量好.

    作者:高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中期引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中期引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中期妊娠引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静脉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口服和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0.6mg.结果:联合用药后,本组28例产妇子宫收缩明显,阴道流血显著减少,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结论:采用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及按摩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1例产妇切除子宫及死亡,其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量均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尤其适用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作者:王显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08年2月~2012年5月在我科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120例(为早期修补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38.2(36~40)d;另60例在大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107.6(90 ~ 153)d.通过分析手术并发症、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来回顾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早期颅骨修补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但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7%(4/60)vs.30%(9/30)3.3%(2/60)vs.26.7%(8/30)(P< 0.01).早期修补组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比对照组都明显缩短,分别为(95.33±4.71)minvs.(133.67±5.12)min,(15.3±1.24)minvs.(40.67±3.11)min,(336.67±24.6)mlvs.(573.30±26.7)ml(P<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能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吴昌松;王佳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了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留置期间做好护理观察十分重要.本文对留置针常见并发症作了具体分析,并系统介绍了护理方法和体会.

    作者:来艳丽;杨社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CO中毒血清NSE及SOD水平严重程度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中毒严重程度.方法:选取不同程度CO中毒患者93例,分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各31例,在中毒后6h内及治疗后分别测定其血清内的NSE值和SOD值,选取健康体检30例患者测定其血清内的NSE值及SOD值.结果:中毒组的NSE及SOD值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中毒组较对照组、中毒中毒组较轻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重度中毒组较中度中毒组差异无统一学意义.结论:NSE和SOD有助于判断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兰亚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备份计划

    本文从硬件方面的故障、软件方面的故障、数据方面的故障及其他方面的故障几个方面,简要说明了维护预案及备份方案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完善文档制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廖纪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1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8%.结论:中医治疗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孕前体质辨识及中医调理社区网络化的意义

    目的:从理论角度论述为社区孕前女性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调理的必要性,对孕前保健迸社区及网络化保健方式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进行孕前保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对目前在社区进行的保健方式进行概述.结果:通过为社区进行宣教,及通过目前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在社区有效推广女性孕前保健.结论:女性孕前保健值得在社区推广,通过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能提高推广效率.

    作者:徐俐平;潘佩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4例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并进行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TBIL、DBIL、TP、AST的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ALB的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溶血对肝功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边小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1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恩替卡韦作为新的抗病毒药,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的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买提江·司马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纵隔气肿的X线和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X线胸片和螺旋CT对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的120例纵隔气肿患者行X线胸片或螺旋CT检查,其中行X线胸片检查50例,行螺旋CT检查70例,同时行X线和CT40例.观察两种检查图像以及诊断率.结果:行X线胸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现透亮影像,侧位片比正位片显示更清楚,诊断率是73.3%.螺旋CT可清晰显示纵隔气肿呈现气体密度,以及被气体勾画出的纵隔结构,诊断率是100%.结论:与X线诊断比较,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积气量,根据图像还能判断病因和是否有并发症.

    作者:张华;徐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组26例,精蛋白人胰岛素(NPH)加人胰岛素组26例,静脉胰岛素输注组26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控制血糖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量、降血糖平均费用的差异.结果:空腹血糖、午晚餐前血糖、血糖调整时间、降糖费用方面,甘精胰岛素组和精蛋白胰岛素加人胰岛素组与静脉胰岛素均有统计学意义;三餐后2小时血糖:甘精胰岛素组和精蛋白胰岛素加人胰岛素组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午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甘精胰岛素组、精蛋白胰岛素加人胰岛素组与静脉胰岛素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其血糖达标情况明显优于NPH皮下注射、静脉胰岛素输注组,适宜在无胰岛素泵的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才蔚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收治CO中毒患者45例,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结果:43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康复,随访观察半年,未出现CO中毒迟发型脑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提高高压氧治疗CO中毒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喻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330例无痛胃镜检查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33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30例患者检查过程顺利,且对整个过程无记忆,只有极少数老年患者在检查结束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结论:无痛胃镜的开展,既能保证患者诊疗过程的安全和舒适,又便于临床医生的操作,缩短了胃镜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的损害.

    作者:吴红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