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云
湿疹是一种人们经常面临的皮肤科疾病,也是人们及其容易发生的病变之一.湿疹发生之时,患者会有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这种病症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但病因复杂,不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而且病情容易发生反复,难以彻底根除,不仅造成了患者治疗费用的负担,也严重损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湿疹临床治疗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湿疹的临床治疗原则,并分析了常见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娟;单百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救及手术方式.方法:选择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存活27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救活率为71.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选择不同的方式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作者:王耿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和ENA检验结果与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120例,通气选择正常对照组120例,都进行对血液抗ANA抗体与抗ENA抗体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血液抗A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7%和99.2%;而血液抗E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98.3%,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和ENA检验都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不足,需要在临床上合理选择指标进行诊断.
作者:霍继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的有效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周期间我院产科收入院的产妇18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率、疼痛、产程时间和舒适度.结果:产前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对照组290例(32.2%)、自然分勉率234例(26%);观察组为875例(97.2%),自然分娩765例(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及部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勉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作者:陈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引发胎儿畸形的原因除了遗传基因突变以外,还和环境污染、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等相关.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早期干预,既会增加孕产妇的生理,心理,压力,也给孕产妇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多经济上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产前胎儿排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对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做出探讨.
作者:王洪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教育教育模式与强化教育模式进行饮食干预,比较其健康饮食接受程度、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组接受健康饮食教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加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合理膳食、提早预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凝等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性疾病,以及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等的治疗.随着NSAIDs使用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也呈增多的趋势,美国每年因NSAIDs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就导致10万患者住院,16 500例患者死亡,费用已超过20亿美元[1].另有报道[2],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的医源性费用中,约有30%用于治疗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国内报道NSAIDs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占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16.5%~25.2%[3].因此,合理使用NSAIDs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以便临床更合理更安全地使用该类药物.
作者:张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标本采集途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人员分别采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标本采集途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静脉血WBC,RBC,HGB、HCT、MCV、MCHC等各项检测结果与末梢血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较末梢血更为准确,提倡尽可能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胃肠道癌症淋巴清扫术后乳糜腹的疗效.方法 11例经腹水常规检查确诊为乳糜腹的胃肠道癌症淋巴清扫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低脂饮食及奥曲肽治疗,对比组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的腹腔引流物形状及引流量.结果 生长抑素治疗组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乳糜液减少至每天50ml以下的时间分别为4.68±1.63天和16.28±2.63天;治疗后拨除引流管时间分别为6.23±2.12天和19.36±2.56天,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不行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的生长抑素治疗能快速减少胃肠道癌症术后乳糜腹的量,并有望成为标准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波;张伟;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AS评分为41.57±7.93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52.48±8.71分(t=6.21,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其治疗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密切护患沟通.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雌性激素对绝经期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己烯雌酚片0.25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3.3%,对照组为46.7%;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雌性激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国辉;付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患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均给予滴注1次/d,治疗周期15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起效较快,且总有效率高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共64眼,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例,对照组30眼实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组34眼给予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即治疗组患者眼压为18毫米汞柱—22毫米汞柱,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组即对照组(眼压17毫米汞柱--21毫米汞柱)相比,两组不具有差异性.在视力、前房反应、滤过泡和并发症方面有些差异.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创痛的小梁切除术一样,部具有降眼压的效果,可是其手术安全系数更高,术后并发症也少,具有很高的临床医学价值.
作者:陈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丹参酮20毫升,1次/天静脉滴注,连用2周,观察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丹参酮使患者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91.4%,P<0.05.结论: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田元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在治疗乳房纤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达到女性患者要求保存乳房完整,无疤痕的形态美的审美要求.方法:对符合要求的56例乳房纤维瘤患者,采用高频聚焦超声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治疗时间25~40分钟,平均31分钟,无一例皮肤灼伤,肿块等并发症,3例术后证实没完全治愈,行第二次治疗后肿瘤消失.结论:HIFU治疗纤维腺瘤是一种无痛、无疤痕、不出血、费用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女性患者要求保留乳房形态美、无疤痕的审美要求.
作者:吴俊;胡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从我院2011年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200眼初诊患者,年龄在13~19之间(平均16)岁,其中,男80眼,女120眼.近视在0.50~ 4.50DS之间,散光在0.50~ 2.00DC之间,对其进行基础检查,排除眼病.将综合验光仪验光得出的结果和美多丽P(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插片验光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初诊13~19岁青少年近视在应用综合验光仪验光与美多丽散瞳后验光后的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综合验光仪验光者屈光度的均值为1.58±0.70D,美多丽P散瞳后插片验光者屈光度的均值为1.44±0.75D,综合验光仪验光得出的结果比美多丽P散瞳后插片验光得出的结果高.对于初诊的13~19岁青少年近视患者,临床中还要广泛应用美多丽P(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其比小瞳下综合验光仪的验光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段永芳;莘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预约挂号是缓解看病难和看病等侯时间长及缓解就诊高峰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介绍了我院与第三方合作开展预约挂号工作的实施情况,并谈了在开展工作中个人的几点体会.
作者:陈素玉;曾亚琴;孙幼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实施全面精心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本文从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和出院指导五个方面介绍了护理体会.
作者:杨书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在2011年1-12月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病历中每月抽取20份,共2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240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高达58%,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率为63.8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起点过高、手术前预防用药对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很多,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需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杨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的全程护理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中心收治的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6例).对86例对照组儿童实施常规护理,对86例观察组儿童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将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接种过程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及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对接种过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实施全方位的全程综合护理,可降低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对接种过程的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在完整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孟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