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干预效果研究

刘丹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教育教育模式与强化教育模式进行饮食干预,比较其健康饮食接受程度、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组接受健康饮食教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加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合理膳食、提早预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4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8例,观察组7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神经症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及6周时,心血管神经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于治疗2周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群;王锋;闫兴国;李思召;吴秀明;吴玉超;孙超;刘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布洛芬混悬液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FDA共同推荐的首选儿童退烧药,适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引起的儿童发热、高热、头痛.通过对本院就诊的发热患儿服用布洛芬混悬液的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洛芬混悬液口服0.5小时内发挥药效,2小时可达到药效峰值,显效率达93%,有效率为7%,总有效率为100%,且药力作用强,药效特续时间长,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可视为儿科常用退热药物之一.

    作者: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宫外孕破裂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53例的手术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不失手术时机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希;章莺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用介入性超声治疗肝脓肿45例价值分析

    外科开腹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创伤大,患者住院时间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能够使患者免受手术开刀之苦,减少出血、腹膜炎、器官损伤等并发症,且能达到手术的效果.应用介入性超声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超声引导下定位准确,脓肿穿刺可反复进行,方法简单、安全、见效快.

    作者:李海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室需要留置胃管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5-10滴滴鼻后,胃管前端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后按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咽喉疼痛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置胃管时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不适,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张彩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通气功能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效果

    目的:探讨肺通气功能中的各项指标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被确诊为COPD的患者100例,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肺通气功能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OPD不同程度患者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 0.001);COPD各组间一秒量(FEV1),全部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COPD轻度患者25%呼气流速(V25)、50%呼气流速(V50)、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 <0.001);除轻度外,其他三种程度COPD患者的肺活量(VC)同其他组比较,下降非常明显(P<0.001);每组的大分钟通气量(MVV)、一秒量以及呼气峰流速度(PEF)部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肺通气功能已经成为COPD诊断中的重要标准,其中,V25、V50和MMEF为COPD诊断的敏感性指标,而MVV、PEF和FEV1则是判断COPD气流阻塞程度的相关指标.

    作者:杨夏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情绪的影响及治愈效果.方法:将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治疗、催眠疗法及暗示疗法,采用自评表对两组患者躯体化症状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心理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抑郁、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治疗有助于晚期癌症患者减轻疼痛症状及消除消极情绪,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郑克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对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随访调查1年,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患者的愈合平均时间4.5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51.61%,愈合平均时间为6.6个月,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两组的临床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王威;陈国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骨盆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骨盘骨折意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手术期间护理、术后支架固定护理、术后一般护理、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等.结果:5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随访跟踪6个月,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3%,2例出现术后感染,处理后炎症消退.结论:骨盘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的骨折恢复以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海霞;刘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4个月,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疗效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我院门诊药房的细化管理综述

    药房管理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干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药房实施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作者:熊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08年2月~2012年5月在我科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早期行颅骨修补术120例(为早期修补组),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38.2(36~40)d;另60例在大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为对照组),时间间隔去大骨瓣减压术107.6(90 ~ 153)d.通过分析手术并发症、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来回顾两组的临床效果,评估早期颅骨修补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但早期修补组的硬膜下积液率及皮瓣游离过程中硬膜破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7%(4/60)vs.30%(9/30)3.3%(2/60)vs.26.7%(8/30)(P< 0.01).早期修补组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比对照组都明显缩短,分别为(95.33±4.71)minvs.(133.67±5.12)min,(15.3±1.24)minvs.(40.67±3.11)min,(336.67±24.6)mlvs.(573.30±26.7)ml(P<0.01).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能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吴昌松;王佳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CAP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序贯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3-5天,待病情稳定后予莫西沙星片剂口眼;对照组予莫西沙星连续静脉滴注.10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结果 序贯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8.46 %;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78%和88.24%,两组不良反发生率分别为为5.56%和7.69%.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P>0.05);序贯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686±533元,对照组3763±592元,序贯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CAP与连续静脉滴注莫西沙星疗效相似,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红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1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8%.结论:中医治疗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

    急诊科作为医院十分重要的部门之一,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病情急剧、严重、不稳定、生命危险指数高的患者集中处,其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保证病生命安全,进而对维护医院的公信力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对医院急诊科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医疗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王燕;李春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标本采集途径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标本采集途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人员分别采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标本采集途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静脉血WBC,RBC,HGB、HCT、MCV、MCHC等各项检测结果与末梢血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较末梢血更为准确,提倡尽可能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2例重症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置换术麻醉期处理的安全性.方法:32例重症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Ⅲ级25例,Ⅳ级7例,心胸比例0.60~0.83术前30分钟肌注吗啡10mg、东莨菪碱0.3mg.以咪唑安定0.05~ 0.1mgAg和/或依托咪酯0.15~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舒芬太尼1~2μg/kg,静脉麻醉诱导,术中间断静推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及0.5~2.0MAC异氯醚间断吸入维持麻醉.先由主动脉根部灌注含氧温血停跳液,待心肌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后,改用冷血(灌注管途径0~4℃冰槽)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以保持心肌的持续供血.术中以冰屑盐水维持心肌10~15℃低温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全组舒芬太尼的用量为4~5μg/kg.自动复跳17例,余15例病人1~3次电击除颤后均复跳.本组早期死亡1例,为复跳后左心室破裂修补困难;术后8天严重心律失常死亡;余3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以舒芬太尼为主用于重症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和先由主动脉根部灌注含氧温血停跳液,待心肌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后,改用冷血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以保持心肌的持续供血,冰屑盐水冰敷心脏维持心肌低温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都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陆健君;文建乾;李中云;牙耀;甘立书;刘文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提供“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在手术实施前、中、后,给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上的舒适护理,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来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人性化”服务提升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及专业技术能力,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罗海燕;李红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颈椎病的健康护理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椎间关节退变累及神经、血管而产生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本文简要介绍了颈椎病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并对颈椎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作者:严大江;向凌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102例临床分析

    结肠息肉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可有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是下消化道常见出血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发生癌变,故息肉一旦发现,应尽可能摘除.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使用和镜下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肠道息肉均可在内镜下局部切除,剖腹探查手术已大为减少.

    作者:李洪光;刘铁军;陈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