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

孙虎;孙颖

关键词:腹腔镜, 单孔, 经脐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37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的手术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无出血及胆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美观、安全、可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L-33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间37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 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IL-33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MM患者IL-33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L-33水平与MM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IL-33水平降低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的变化而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维持T细胞亚群平衡可能有助于骨髓瘤疾病的治疗.

    作者:牛淑丽;王建芳;王智霞;王伟宝;常占英;高树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桔梗中桔梗皂苷D及总多糖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及总多糖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桔梗中的桔梗皂苷D和桔梗总多糖.结果 各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不同产地的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通过多指标评价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质量,可以为桔梗药材的选用提供依据.

    作者:金传山;张伟;桂双英;彭代银;吴德玲;黄力;李保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GP73,AFP,AFP-L3及AFU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AFP,AFP异质体(AFP-L3)以及α-L-岩藻糖苷酶( AFU)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81例,肝硬化72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健康对照27例,分别检测每例的血清GP73,AFP,AFP-L3及AFU,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项检测中AFP-L3特异度高为88.8%,AFP灵敏度、准确度高分别为60.5% 、73.2%,而联合检测组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9.2%、60.5%及77.03%,高于各单项检查组;ROC曲线分析提示联合检测组的线下面积大为0.765,大于各单项检测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各单项检测相比,均高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血清GP73,AFP,AFP-L3及AFU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并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相鉴别.

    作者:徐瀚峰;王礼学;朱传东;朱小方;丁婕;俞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油磷酸胆碱的层析纯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目的 对甘油磷酸胆碱粗品进行层析纯化,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从而为工业化生产、包装、贮存和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三氧化二铝脱色法和硅胶柱层析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甘油磷酸胆碱进行层析纯化;设计影响其稳定性试验:分别取三份GPC(批号为100301、100302、100303)光线强度为4 500 LX的强光照射10 d,60℃高温放置10 d,温度25℃、相对湿度75%放置10 d,密闭于40℃、相对湿度75%的器皿中放置12月的加速试验,密闭于25℃、相对湿度75%的器皿中放置12月的长期试验并做重复试验,采用色谱柱为GraceSmart RP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60%乙腈-水溶液,检测其含量变化.结果 通过三氧化二铝脱色法和硅胶柱层析法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分离纯化,能得到纯度达99.5%以上的甘油磷酸胆碱产品;强光试验含量均数为99.51%(n=9)、RSD=0.40%,高温试验含量均数为99.65%、RSD=0.42%(n=9),高湿试验含量均数为99.30%、RSD=0.47%(n=9),加速试验含量均数为99.61%、RSD=0.57%(n=15),长期试验含量均数为99.12%、RSD=0.50%(n=15),重复试验含量均数为99.68%、RSD=0.43%(n=5).结论 层析纯化度高,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甘油磷酸胆碱的稳定性好,且采用的稳定性测定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高志荣;赵艳艳;张洪斌;崔云龙;曹明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糖、心肌酶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血糖(GLU)、心肌酶(AST、CK、CKMB、LDH)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患儿中的44例(危重组),小的为7个月,大的为4岁,年龄平均1.58岁,正常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小的为3岁,大的为4岁,平均3.72岁.分别对危重组和对照组的WBC、PLT、GLU、AST、CK、CKMB、LDH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 危重组患儿的WBC、GLU、PLT、AST、CK、CKMB、LDH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患儿的检测结果越高,症状越重,预后越差.WBC与PLT、GLU、AST、CK成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CKMB、LDH无明确相关(P>0.05).结论 测定手足口病患儿的WBC、PLT、GLU、AST、CK、CKMB、LDH对预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实用临床价值.

    作者:叶迎宾;黄秀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肝结核1例

    在各种组织器官的恶性黑色素瘤中以皮肤多见.淋巴转移是其多见的播散途径;亦可为血道播散,可致全身各组织、多见于肺、骨、肝、肾上腺、脑、骨髓、胃肠道和软组织.眼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死亡率高.笔者报道1例眼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20年后仍发生肝转移比较少见,且难以发现,被误诊为肝结核,报道如下.

    作者:冯艳红;李丽;戴玮玮;邱洁;常家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无菌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B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用0.1%蛋白胨水溶液作稀释剂进行稀释,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过滤,加相应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六种试验菌供试品阳性对照(PPC)与阳性对照(PC)比较均生长良好,符合验证要求.结论 验证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无菌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徐全华;单天炎;李忠辉;张莹;吴蒙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2010-2012年收集的安徽省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91例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1,高峰年龄段集中在<1岁,占46.1%.发生时间分布主要为0~1 d,占85.4%.季节分布集中在夏季6月、7月、8月,占39.9%.临床损害多为发热/红肿/硬结,占82.9%.发生原因为一般反应占97.6%和异常反应占2.1%.98.1%的病例好转或治愈.结论 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在存在<1岁、夏季炎热季节等条件的儿童中使用时,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疫苗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免疫规划的落实.

    作者:汪娟;黄萍;汪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伽玛刀治疗前后MRI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磁共振(MR)特点,探讨MR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γ刀治疗前后行MR平扫、增强、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对其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经γ刀治疗前后MRS各峰下化学物质含量的均值是否有差异.结果 该组共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6例单发,3例多发,T1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低信号,T2WI显示4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握拳征,经γ刀治疗后病灶均明显缩小或消失;9例MRS显示:胆碱(Cho)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4例见脂质(Lip)峰;与治疗前波谱比较显示:Cho降低,NAA升高;比较治疗前后NAA、Cho各含量及NAA/Cr、Cho/Cr的均值,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分析MRI及MRS特点对于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临床诊断和γ刀治疗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宋文;余长亮;王海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和肝癌病发的相关性,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5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HBV感染、饮酒、饮茶、食用剩饭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烟、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质量等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 CI)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HBV感染、饮酒、饮茶、食用剩饭菜、食用腌制食品、吸烟、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文化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饮酒、饮茶、食用剩饭菜、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生活质量其OR值分别为13.524、4.856、0.080、3.806、24.691、19.815和0.095,95 % CI分别为6.952~18.625、3.784~7.367、0.059~0.605、3.018~8.224、10.890~35.265、8.754~29.543和0.275~0.569.结论 HBV感染、饮酒、家族肝癌史、慢性肝病史、食用剩饭菜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和吃食用腌制食品可能是其次要危险因素;饮茶和生活质量则可能是其重要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可能是其次要保护因素.

    作者:钟文洲;陈正义;王齐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成本与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院于2012年2月-10月收治的10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为2.07,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为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分析结果为1.86,对照组为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型高血压都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成本效果优于氯沙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好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在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在高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高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2例实施心理、体位、饮食、生活、口腔等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A组的72.50%(P<0.05);B组完全依从率为66.67%,高于A组的42.50%(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提高高龄RE患者治疗成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程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骨密度及糖尿肾病的影响.方法 对5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10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TC、LDL-C、左前臂骨密度、左髋骨骨密度、舒张压及体重指数均降低,eGFR升高,FBG、HbA1c、TG、HDL-C、收缩压及尿白蛋白/肌酐上均无差异.结论 甲亢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TC、LDL-C、舒张压及体重指数,升高eGFR,合并甲亢的2型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

    作者:王高峰;任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3例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行综合治疗的23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率为100%,18人随访满2年.全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9%,39.6%,26.4%,生存率分别为83.2%,56.0%,33.6%,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和照射方式(同野照射与分隔野照射)为预后影响因素(χ2 =8.385、6.489,P=0.015、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方式为影响预后因素(χ2 =6.917,P=0.009).结论 食管多原发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综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作者:李广虎;陶振超;马军;赵于飞;张红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使用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临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利用某三甲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急诊内科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全部处方数及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记录抽取结果.同时,利用医院药品微机管理系统(HIS)和PASS随机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急诊内科含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每月100张,共600张,药学人员对每张处方进行初评,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终评,得出点评结果.通过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有效沟通,反馈处方点评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每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数分别为432、327、233、185、271、264张,合计总处方数1 448张,占急诊内科总处方数的11.97%,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急诊内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处方合理率分别为28%、43%、36%、48%、73%、70%,总体上合理率由28%上升到70%.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等.抽取的处方中部分处方医师不合理处方比例在下降,合理率不断提高.结论 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及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等干预措施,地塞米松磷酸钠处方开具的合理率在不断提高,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处方点评取得一定效果.但仍需完善HIS功能设置,加强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的学习,提高药学人员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伍章保;杜陈侠;陈泳伍;张圣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藤碱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研究

    目的 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为体内青藤碱微透析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回收率,采用超高效液相测定青藤碱含量.结果 流速相同时,探针的回收率和损失率与周围药物浓度无关;探针的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与损失率在各流速下相近.结论 微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体内药动学研究,反向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作者:钱珊珊;陈玉林;桂双英;刘明群;陈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补肺益肾胶囊醇提工艺

    目的 优选补肺益肾胶囊的佳醇提工艺.方法 以乙醇浓度(A)、加醇倍数(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为考察因素,以丹参酮ⅡA和马钱苷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确定补肺益肾胶囊的佳醇提工艺.结果 提取因素按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次数(D)>提取时间(C)>乙醇浓度(A)>加醇倍数(B),佳醇提工艺条件为: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 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转移率高.

    作者:韩露;李成网;严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癌及其癌旁组织、良性病变survivin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良性病变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标本60例、癌旁组织15例、良性病变10例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survivin在肺癌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低表达、良性病变无表达.(2) survivin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部分位于胞核,部分胞质胞核均表达.(3)survivin胞质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4)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胞质阳性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survivin胞质表达是肺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危险度为:18.882、3.546.结论 (1)survivin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2)survivin胞质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其他病理特征无关.(3)survivin胞质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马建梅;陈承;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例体会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治疗经过顺利,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1例胆漏予以穿刺引流,1例因胆道损伤致梗阻性黄疸而二期手术.28例全部治愈.无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认识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的解剖特点,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重视并存病及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胆囊良性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方许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序贯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序贯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30 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6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压、营养神经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即序贯化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I指数(ADL评分)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变化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并对两组患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与相应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及BI指数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SAS及SDS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序贯化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雁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