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状况的危险因素研究

闫波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耳鸣,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曲线的类型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对耳鸣响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耳鸣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07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程度以3级所占的比例大,为32.94%(167/507);所占比例低的为1级,为13.02%(66/507);2、4级分别各占27.02%(137/507)。不同耳鸣程度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耳侧、不同听力损害程度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在年龄、性别、耳侧等方面的不同分布情况、不同听力损害程度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等不同的突发性耳聋的听力学特征及治疗效果与耳鸣的严重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并非造成突发性耳聋患者伴发不同严重程度耳鸣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服毒自杀病人175例救治后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该科收治的175例服毒自杀患者(观察A组)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对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另选取68例服毒自杀患者作为观察B组,仅采取一般救治和心理护理,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次服毒自杀率。结果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悲观失望、恐惧、自卑、意志消沉及孤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服毒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关心、爱护患者,肯定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让患者意识到服毒自杀的后果的严重性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随访1年期间,观察A组随访1年期间21例(12.00%)再次服毒自杀,观察B组18例(26.47%)再次服毒自杀,观察A组再次服毒自杀率明显低于观察B组(P<0.05)。结论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临床上可因人而异的采用护理对策,不仅可取得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而且可降低再次服毒自杀率。

    作者:陈彦侠;孔云;郏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另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溃疡、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田先;田会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Bcl-2、Bag-1、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Bag-1、Bax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收集128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Bcl-2、Bag-1、Bax表达情况。结果经过检测,癌组织中Bcl-2、Bag-1、Ba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4%、89.8%、80.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Bcl-2、Bag-1、Bax的表达率57%、59.4%、65.6%。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卡方检验Bcl-2、Bag-1、Bax阳性表达与各个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检验,得出Bcl-2、Bag-1与肿瘤的直径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Bcl-2、Bag-1呈现正相关性(r=0.63,P<0.05)。结论 Bcl-2、Bag-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勇;李运辉;张鹏;吴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和评价

    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组综合征,高尿酸血症是其病变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有得到公认的稳定持久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对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该文简述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的原理及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作者:杨韬;陈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研究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关系。方法将该院从2011-2013年收入的90例肾结石患者(结石<2.0 cm)随机分成2组均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碎石术。术后观察分析2组留置双J管时间(留置2周和4周)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所有患者记录在其拔除双J管前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于拔除双J管后1周和1月复查尿常规;拔管后1个月复查彩超、腹部平片检查残石率,并行99 Tc m-DTPA核素肾图检查,记录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拔除双J管前2组患者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LUTS)分别为33例(70.2%)和40例(93.0%),腰腹痛分别为13例(27.7%)和21例(48.8%),肉眼血尿分别为36例(76.6%)和42例(97.7%),双J管上移分别为0例(0.0%)和2例(4.7%),拔管管壁钙盐沉积或拔管困难分别为4例(8.5%)和11例(25.6%)。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留置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双J管1个月后复查彩超及腹部平片,提示无泌尿系结石残留,或残留结石直径<3 mm,2组的结石残石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拔管后1周及1个月复查尿常规大致正常。2组比较,患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2周较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不影响残石清除及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子剑;刘龙;孙永明;段中阳;李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保心康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保心康(BXK)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na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ECG)改变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测定心肌含水量以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心肌缺血模型组比较, BXK(18、36 mg·kg-1)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LD,LDH和CPK含量。BXK(18、36 mg·kg-1)能够不同程度减少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结论保心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芬芳;李维祖;张骏艳;戴文杰;朱瑞明;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味合剂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五味子、麦冬、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五味子、麦冬和甘草,阴性对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3012~3.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1.05%(n=6)。结论所建立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管敏;王淼;达庆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与i-gel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i-gel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的心血管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常规腹腔镜手术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20~66岁,随机分两组:i-gel喉罩组(A组)及气管插管组(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罩)即刻(T2)、气腹即刻(T3)、气腹后10 min(T4)、停止气腹(T5)、拔管(罩)即刻(T6)等6个时间点观察两组的HR、MAP、PETCO2等指标。结果 B组插管、拔管过程中,患者HR,MAP等心血管反应较A组有明显升高(P<0.05)PET CO2无明显变化。术后吸痰例数,咽喉痛,B组较A组有显著增多(P<0.05)。手术结束至苏醒拔管时间B组较A组有明显的延长(P<0.05)。结论在全麻腹腔镜手术中使用i-gel喉罩,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变化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甫营;王胜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根治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萍;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用NIR技术建立异烟肼片一致性比对模型的研究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异烟肼片一致性检验模型快检方法。方法收集异烟肼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OPUS 软件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采用三台仪器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异烟肼片进行验证。结果模型通过仪器交叉验证,也能区分出其它厂生产的异烟肼,利用该一致性检验模型能无损伤、快速、准确地判断异烟肼片的真伪。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有效,能作为异烟肼片真伪鉴别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HHcy伴有传统危险因素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干预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HHcy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P<0.01)。使用单一维生素治疗6周无效(P>0.05),联合使用两种维生素治疗4~6周起效(P<0.05),但尚未达标,联合使用三种维生素治疗2周开始起效(P<0.05),4~6周达标,且随访观察1.5年,三种维生素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减少。结论 HHcy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三种维生素干预治疗4~6周,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未服维生素治疗组、一种或两种维生素治疗组。

    作者:庾建英;杨雪荣;刘继新;李春丽;王志丹;依斯哈尔;迪里夏提;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马鞍山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调查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情况,以探讨和分析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症(OP)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方法选取820例自2012年起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并根据其体质量及年龄分别进行分组,根据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年龄划分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年龄>70岁者合并为一个年龄段。对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DPX 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每位受试者腰椎1-4(L1-4)、股骨颈、髋部进行骨密度值(BMD)和T值测量。结果判断:T≤-2.5为骨质疏松,-2.5~-1为低骨量,≥-1.0为正常。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体质量受试者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50岁年龄段,男性与女性在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骨骨密度的BMD及骨丢失率均无明显差异,但>50岁各年龄段,女性在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骨骨密度的BMD值及骨丢失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骨密度明显高于低体质量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机体相对体质量的增加,骨密度也随之升高。结论马鞍山地区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50岁的女性骨密度及骨丢失率显著,其与低体质量者均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朱俊;晏莲英;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幽门螺杆菌(Hp )是人类医学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直接病因,临床上证实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目前国内外对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确定Hp为I类致癌因子。Hp之所以对人体消化道造成重大危害,是因为它可以产生很多附带的毒性因子[2]。Hp对人类有很强的依附性,如果任由Hp在人类胃部黏膜感染不予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引起胃炎、溃疡病甚至胃癌,Hp感染几乎总是与炎症有关,其通过直接侵袭和细胞毒素及代谢酶等多因素造成胃黏膜炎性反应。研究者经过广泛深入地研究,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做一探讨。

    作者:杨宗澄;李思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不同性别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特发性膜性肾病7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性别及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男女两组比较,两组在年龄(P=0.000)、病程(P=0.016)、水肿(P=0.000)、镜下血尿发病率(P=0.000)、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P=0.00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在女性稍高于男性(P=0.0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均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两组在小血管病变、病理分期构成比方面有差异(分别P=0.001,P=0.000)。按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的年龄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血压、浮肿及镜下血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肾功能正常组的总胆固醇(P=0.020)及血白蛋白(P=0.000)稍高于肾功能下降组;小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00)。年龄、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男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更多见,其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女性更高,但肾小球率过滤并不低于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年龄、血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玉静;柴华旗;沙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由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该院骨科住院的患者40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运用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40例患者与手术前的VAS/ODI/JOA评分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20.65±4.71)个月时的评分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在短期的治疗效果来看,采用单侧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许纯锐;温伟;吴剑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可可碱精制工艺的优化

    目的:针对可可碱精制过程中,由于3-甲基黄嘌呤残留高,造成的产品色泽差,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对精制工艺优化改进。方法通过优化调整精制工艺过程中可可碱结晶析出pH值,而将可可碱成品精制步骤由两次降为一次。结果3-甲基黄嘌呤残留由原可可碱产品中的0.6%降至0.2%以下,产品外观由黄绿色改善为乳白色,产品色泽和质量符合企业要求。结论该精制工艺简捷,降低了可可碱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作者:刘晖;韩志杰;黎冰;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局部伤口护理在蛇咬伤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局部护理在蛇咬伤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护措施,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局部针刺排毒。观察两组间局部症状恢复、临床疗效和留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肢肿胀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92.3%,对照组为76.9%;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留院时间则分别为(4.5±1.8)d和(7.1±2.3)d;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局部伤口护理在蛇咬伤急救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莲;邢翠萍;朱冬梅;丁霞;王九菊;程荣;傅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加三乙胺0.85 mL,用磷酸调pH至2.5)(150∶85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门冬氨酸在进样量为2.06~12.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徐三能;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的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姜黄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在体外对多种常见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2、5、10、20、50、100μmol·L-1姜黄素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72 h时的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结果姜黄素在体外对上述4种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张君;童钟;李迎霞;孙忠杰;李鸿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