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娜;汪祥;汪涛;张慧;沈志滨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 RVD)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该院门诊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中度OSAS并发RV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CPAP组和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以及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OSAS并发RVD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秦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400 mg静点,此后一天一次,持续7 d。入院时及治疗7 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通过生物化学、ELA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血浆MDA、NO、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变化。结果治疗7 d末,两组患者血浆MDA、ET-1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较入院前显著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治疗7 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血浆MDA、ET-1水平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明;艾辉;曾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缝线内固定,B组患者接受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 B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A组[(96.73±6.56) vs(91.26±6.17),P<0.05];术后B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B组与A组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线内固定相比,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罗灏;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慈善赠药点接受埃克替尼治疗9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可评价疗效的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5例(61.1%),疾病稳定(SD)28例(31.1%),疾病进展(PD)7例(7.8%),客观缓解率(ORR)为61.1%,疾病控制率(DCR)为92.2%。90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5(1.3~22.3)个月。已知EGFR突变阳性的40例患者中CR 0例,PR 28例(70.0%),SD 12例(30.0%)。 ORR为70.0%,DCR为100%。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马祥垒;史美祺;寇莹莹;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 DSCT)双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金属内固定术后CT复查的患者进行双能扫描,用Dual Energy软件的Monoengergetic程序进行处理后行VR、MPR、MIP重建,对图像质量、伪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VR、MPR、MIP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优良者分别占92%、90%、88%,无明显伪影图像分别占88%、86%、88%。结论 DSCT双能扫描能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物的金属伪影及线束硬化性伪影,清晰显示内固定物及其周围结构细节,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程广金;梅尧;苏萱;祥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2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为联合应用姜黄消痤搽剂和阿达帕林凝胶,对照A组为单独使用姜黄消痤搽剂,对照B组为单独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6%,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为45.6%,68.7%,试验组的治愈效果增强(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为10.8%,明显降低于两组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未见刺激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3.1%、81.5%,降低了单独使用两种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姜黄消痤搽剂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相比于各自单独用药,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发应少,是治疗痤疮较好的外用药物方案。
作者:廖薇;王晓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于该院就诊的12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常规,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及特定饮食等综合干预处理,采用字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切口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丽丽;栾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评估测试( CAT评分)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2013年9月该院诊断为稳定期COPD患者220例,详细记录患者相关信息,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行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评估问卷(mMRC)等,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220例COPD患者中CAT评分轻微影响24例,中等影响95例,严重影响76例,非常严重影响25例。随CAT评分的增加,患者FEV1/FVC、FEV1及6MWT均有明显下降,而吸烟指数及mMRC明显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影响、严重影响、非常严重影响吸烟指数高于轻微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FEV1/FVC、FEV1、6MWT及mMRC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后FEV1/FVC、FEV1、6MWT、CA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C比较均无差异(P>0.05)。 CAT评分与FEV1/FVC、FEV1、6MWT呈负相关关系,与mMRC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AT评分可以对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与患者的肺功能,吸烟、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COPD患者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永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采用免钉合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采用钉合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复发率、慢性疼痛、感觉异常、阴囊血肿、血清肿、术区感染、睾丸鞘膜积液、大出血、尿路感染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钉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的优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念;李天梁;邓超;付振宝;李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在该院急诊行抢救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对照组:不锈钢弯喉镜)和可视喉镜组(观察组:通视达可视喉镜),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喉镜暴露声门时间、C/L喉镜显露分级、插管操作耗时( s)、首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暴露声门时间(5.23±0.56)s, C/L喉镜显露分级(Ⅰ~Ⅱ/Ⅲ~Ⅳ)35/5例,插管操作耗时(19.64±2.04)s,首次插管成功率达82.5%,总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7例(1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84±0.68) s,27/13例,(38.79±2.23) s,62.5%,90%,18例(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视达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抢救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王贵梅;孙立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可诱导肿瘤的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酪氨酸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VEGF和VEGFR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化学结构类型。
作者:江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在0.1652~1.15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橙皮苷在0.1698~1.1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n=6),RSD=1.8%;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n=6),RSD=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对专项整治期间(2012年1-11月份)和整治实施期间(2013年1-1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率等与整治期间相比分别下降8.6%、22.58%、4.43%、30.84%,且都已达标或接近达标。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未达标。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抗菌药物指标不稳定,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达标,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问题,需继续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长效化的目的。
作者: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目前认为,脑卒中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也日新月异,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根据NMDAR/PSD-95/nNOs复合体结构特点及其如何在缺血性脑卒中产生病理作用,阐明新型解偶联药物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贾艳菊;季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可能会引起抽搐,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关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收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引起抽搐的6例案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后数天,患者突发抽搐,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须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同时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高龄患者更应谨慎,密切关注临床症状,警惕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圣雨;邢海燕;姜玲;史天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间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心率差异分为A、B、C三组。检查后按照AHA分段标准将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共计显示血管1102节段,图像质量能够完全满足管腔评价共1036节段(94.01%),不能满足要求的共66个节段(5.99%)。三组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
作者:骆柏青;孟宪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小肠腺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小肠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42例小肠腺癌组织、16例小肠腺瘤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在小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1%)明显低于腺瘤组织(87.5%)和癌旁正常组织(90.4%)(P<0.01)。 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均无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小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小肠腺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李小燕;卢可;张志;廖东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2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131例。第一次化疗即开始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为综合护理。采用血象分析和采用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CTCAE v4.0)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血红蛋白的含量较常规护理组升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5),白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含量的比较,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常规护理组(12.97%)化疗结束后患者死亡率高于综合护理组(5.34%)(P=0.043)。结论对术后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护理,能更好的保护胃肠道肿瘤患者。
作者:金海花;朱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1(TIMP-1)系统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房水和血浆中MMP-2,TIMP-1的浓度,并计算各样本的TIMP-1/MMP-2的比值。结果 A、B、C组房水MMP-2质量浓度为(20.33±1.83)、(18.00±2.07)、(18.53±1.63)μg·L-1,房水TIMP-1质量浓度(12.65±3.02)、(8.28±1.72)、(12.58±4.01)μg·L-1,以上指标比较,房水中MMP-2、TIMP-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和TIMP-1与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强;顾永昊;孙思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RP-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Shim-Pack VP-ODS,250 mm×4.6 mm,5μm),柱温25℃,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50:50,每1000 mL流动相含十二烷基硫酸钠1.7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其它各组分基线分离良好,在所试浓度5.064~253.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1728X-14416,相关系数r=0.9999(n=6);精密度试验 RSD 为0.70%(n =6);重复性试验 RSD 为0.68%(n =6);平均回收率为99.40%(n =6),RSD 为0.45%;三批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5.78~5.82 g·L-1。结论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适合妇科清糜气雾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邦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