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杨酸火棉胶的稳定性研究

卢今;姚飞;柯福东

关键词:水杨酸火棉胶, 稳定性,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研究水杨酸火棉胶的稳定性.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留样观察试验.结果 该品对离心稳定,受高温及强光照射影响较大.结论 水杨酸火棉胶应密闭、避光、冷藏保存,以保证本品的稳定.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抑郁状况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对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合肥市某高校190名大学生的相关资料,使用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育锻炼对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外貌效果维度外,体育锻炼效果各维度评分和总分与SDS量表标准分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20 min以下的与60 min以上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OR(95%CI)=3.16(1.15-6.62),P=0.04];体育锻炼效果非常不满意的与非常满意的[OR(95%CI)= 4.10(1.51-11.13),P=0.01]、不满意的与非常满意的[OR(95%CI)= 3.13(1.19-8.17),P=0.02]之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增加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对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夏会林;夏果;潘发明;宋玉梅;高荣;杨威;刘利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牙本质敏感的治疗进展

    牙本质敏感是口腔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其治疗方法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牙本质敏感的治疗措施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旻;蒋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Supreme与ProSeal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比较

    目的 观察 Supreme 喉罩与 ProSeal 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组(P组)和Supreme喉罩组(S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即刻(T2)、喉罩置入后3min(T3)、气腹前、气腹后5 min和20 min、拔除喉罩前(T4)、拔除喉罩即刻(T5)、拔除喉罩后3 min(T6)MAP、HR、SpO2、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喉罩置入成功率、一次放置成功时间和喉罩密封压,并观察拔除喉罩时表面是否有血丝及术后咽喉部等并发症.结果S组平均置入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一次置入成功率和气道密闭压明显优于P 组.两组各时点MAP、HR、SpO2 、Ppeak 、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拔除喉罩后罩面沾血和咽痛发生率低,优于S组(P<0.05).结论 Supreme 与 ProSeal 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通气效果良好,气道密封效果可靠,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两者比较,Supreme 喉罩置入更便捷.

    作者:刘春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采用缬沙坦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6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评价左心室肥厚的3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评价心率变异性的4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缬沙坦降压效果确切,且能够逆转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率变异性.

    作者:吴桥;陈多学;江荣炎;卜令同;王敏;程丽芳;韩燕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把6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2~4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52.9%,对照组4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相似,但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化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4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均应用术中纤维胆道镜配合器械取石,39例结石全部取出,取净率为90.5%.3例有残余结石,术后6~8周经T管窦道取石取净.结论 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明显降低残石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高爱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编制医院处方集的原则思路和经验体会

    目的 探讨医院编制<药品处方集>的实用性与必要性.方法 以<中国国家处方集>为参照,结合该院实际在院药品目录,设计编制了<药品处方集>.结果 编制的<药品处方集>进行了初步应用,重点突出、适用面较广、使用方便.结论 医院编制的<药品处方集>,实用性强,在促进药物治疗的安全、合理、有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怡苹;秦侃;徐炳发;范鲁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1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 通过对2011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的分析,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1年1~12月份收集的847例基本药物的ADR报告进行系统分类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菌药物,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粉针所占比例高.结论 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吴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C2联合TCT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技术(HC2)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宫颈病变筛查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HC2联合TCT检测患者719例,对HC2阳性,TCT异常病例,临床高度怀疑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随着细胞学诊断学级别的升高,HC2负荷载量逐渐升高,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但不呈正比例关系,病理组织学确诊宫颈上皮瘤变以及宫颈癌增多.结论 采用HC2联合TCT检测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能够明显提高检测率和筛检有效率,降低漏诊率,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

    作者:冒福云;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效果并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胰岛素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12 h HCO3、1 h血糖及24 h平均血糖值、配置RI维持液次数、住院天数、低血糖风险.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73 d,对照组为9.58 d;观察组胰岛素配置次数平均为2.3次,对照组为4.01次;24 h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平均为30.16单位,对照组是37.04单位;12 h HCO3平均为18.55 mmol·L-1,对照组是14.45 mmol·L-1; 酮体转阴时间观察组平均是46.93 h,对照组为49.38 h;24 h血糖观察组平均是12.11 mmol·L-1,对照组是13.45 mmol·L-1;低血糖发生人数观察组平均为0.11人次,对照组为0人次.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胰岛素的配置次数和用量显著降低、治疗效果亦明显优于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给药途径,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为患者带来了益处.

    作者:郑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硫酸镁湿敷预防红霉素静滴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50%硫酸镁湿敷预防红霉素静滴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静滴红霉素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输入红霉素时在留置针穿刺点前近心端3~4 cm处放置一块浸有25%硫酸镁的湿纱布,外加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观察组预防静脉炎效果明显优对照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3.3%,其中Ⅱ、Ⅲ度占36.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的留置天数为(3.91±0.51)d,对照组的留置天数为(2.30±0.57)d(P<0.05).结论 硫酸镁湿敷能有效降低静滴红霉素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作者:孙小花;许家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体会

    目的 总结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腹腔镜下困难胆囊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83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胆漏.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月至3年无胆道狭窄、胆石残留.结论 完善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技巧,完成腹腔镜下困难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 对36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分为高位组20例,腕部标准组16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kt/v、成熟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内瘘在成熟时间无显著差异,但kt/v、内瘘血流量、假性动脉瘤形成差异显著(P<0.05),高位内瘘闭塞1例,标准内瘘闭塞1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和12.5%(P<0.05).结论 高位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为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以及多次前臂内瘘手术失败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佳选择.

    作者:王强;陈利宏;黄敏;徐衡;高秀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APCO在围术期液体治疗反应性中的研究进展

    APCO(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对围术期液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对Flo Trac/Vigileo系统在液体治疗反应性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该系统与某些静态监测技术和其他动态监测技术的优劣,阐述了该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其预测液体治疗反应性的佳阈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季;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现阶段的乡镇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

    目的 探讨现阶段乡镇医院开展适宜的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方法 根据乡镇医院的特点可开展合理设计给药方案、全程监督用药安全、进行药学情报宣传与交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等临床药学工作;以及医院领导重视、加强知识培训、合理确定临床药师职责和工作范围等主要措施来实施.结果 与结论现阶段的乡镇医院应大力开展适宜的临床药学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方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螺旋CT平扫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CT表现,探讨和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16例临床急诊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和复习其CT表现并经影像学和临床追踪证实临床终诊疗结果.结果 本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8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结论 螺旋CT平扫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实时准确和重要的诊断价值及对病因评估的有效性和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范晓萌;刘海俊;邹玉红;张东升;陈琪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芍药植株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分析

    目的 检测芍药植株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 法,色谱柱Shim pack vp-C18 5 μm,4.6 mm×150 mm柱,流动相为乙腈 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6.48~64.8 μg,在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2.51X-0.393(r=0.999),平均回收率98.60%,RSD为1.23%.芍药苷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根茎>根>叶>茎>花.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除了从芍药根部提取芍药苷,还可以从花、茎、叶,根茎提取芍药苷.

    作者:孟祥松;蒋磊;李继武;简冬明;王振华;李磊;杨新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预防皮肤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给予营养支持及阻断各种发病诱因等.结果 患儿的皮疹明显减少甚至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本例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刘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治疗与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抑郁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康复治疗手段尚不十分全面,本文就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键;高晓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某二甲医院247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甲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现状与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度已上报国家和省ADR监测中心的24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47例抗菌药ADR报告中,18岁及以下未成年人109例(占44.13%),ADR发生率高(0.51‰),60岁以上患者次之,发生率为0.23‰;涉及药品六大类32种,以β内酰胺类多(占72.06%),其次为喹诺酮类(占19.84%);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占97.98%);ADR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中皮肤及附件损害高(占66.79%).结论 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和ADR监测培训,以未成年人、老年人及过敏体质患者作为ADR监测重点对象;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选择佳的给药方案、正确的剂量和疗程、适宜的给药途径,加强用药监护,可有效降低或避免某些ADR的发生.

    作者:归莱;朱爱国;陈岳敏;唐叶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