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王强;陈利宏;黄敏;徐衡;高秀霞

关键词:肘窝处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尿毒症, 血管通路
摘要: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 对36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分为高位组20例,腕部标准组16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kt/v、成熟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内瘘在成熟时间无显著差异,但kt/v、内瘘血流量、假性动脉瘤形成差异显著(P<0.05),高位内瘘闭塞1例,标准内瘘闭塞1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和12.5%(P<0.05).结论 高位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为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以及多次前臂内瘘手术失败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佳选择.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湿敷预防红霉素静滴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50%硫酸镁湿敷预防红霉素静滴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静滴红霉素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输入红霉素时在留置针穿刺点前近心端3~4 cm处放置一块浸有25%硫酸镁的湿纱布,外加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观察组预防静脉炎效果明显优对照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3.3%,其中Ⅱ、Ⅲ度占36.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的留置天数为(3.91±0.51)d,对照组的留置天数为(2.30±0.57)d(P<0.05).结论 硫酸镁湿敷能有效降低静滴红霉素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作者:孙小花;许家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 对50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病史3~23年,男35例,女15例;年龄35~84岁,其中60岁以上者38例,术前血压控制在144~160/78~95 mmHg(1.0 mmHg=0.133 kPa)水平.术中因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舌下含化硝苯吡啶10mg,经鼻腔滴入硝酸甘油1.0 mg/次,或单次静注尼卡地平0.2~0.4 mg·kg-1,如用微量泵输注时剂量为0.1~0.2 μg·kg-1·min-1,对于异常高血压剂量可达1 μg·kg-1·min-1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用药后1~2 min血压下降,10~15 min内降至术前或略低于术前水平,无一例出现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高血压病人施行麻醉,要客观评估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风险因素和程度,妥善处置围术期高血压征象,因人而异防治围术期高血压发生,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尤其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值得麻醉科医师关注的临床问题.

    作者:方秀春;张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总结影响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47例各种原因大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临床疗效,以颅内病变原因死亡为评价终点,分析不同年龄、病因、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57例患者术后因颅内病变加重死亡,60岁以上者死亡49例,合并风心病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者死亡54例,死亡率高,48 h后手术死亡47例,大脑中线移位超过1 cm者死亡48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临床预后与年龄、病因、手术时机及方式、大脑中线移位程度有关.

    作者:方志成;郑翔;杨宝义;刘伯毅;陈黎;黄云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插管过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T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分步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从1.0 mg·L-1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 mg·L-1,每靶浓度输注1 min,目标靶浓度设定为3.0 mg·L-1;C组采用人工单次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同时两组均给予芬太尼2 μg·kg-1,罗库溴铵0.9 mg·kg-1静脉推注后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和插管后5 min(T4)血压(SBP/DBP)和心率(HR)并计算RPP.结果 T组全麻诱导过程中各时点血压、心率和RPP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和插管后5 min(T4)血压、心率和RPP与诱导前(T1)和C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泊酚分步递增靶控输注诱导有利于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杨晓斌;陆文汉;夏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拉呋替丁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拉呋替丁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溶出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溶出度第三法,以盐酸溶液(9→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1,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调节pH值为5.7)(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9 nm,进样量 20 μl.结果 拉呋替丁在5~500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RSD为0.47%(n=6).绘制的溶出曲线表明 30 min内拉呋替丁片可溶出 80%以上,确定的溶出时间为 30 min,限度为 80%.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可用于拉呋替丁片溶出度.

    作者:张萍;孙莉;吴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效果并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胰岛素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12 h HCO3、1 h血糖及24 h平均血糖值、配置RI维持液次数、住院天数、低血糖风险.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73 d,对照组为9.58 d;观察组胰岛素配置次数平均为2.3次,对照组为4.01次;24 h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平均为30.16单位,对照组是37.04单位;12 h HCO3平均为18.55 mmol·L-1,对照组是14.45 mmol·L-1; 酮体转阴时间观察组平均是46.93 h,对照组为49.38 h;24 h血糖观察组平均是12.11 mmol·L-1,对照组是13.45 mmol·L-1;低血糖发生人数观察组平均为0.11人次,对照组为0人次.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胰岛素的配置次数和用量显著降低、治疗效果亦明显优于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给药途径,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为患者带来了益处.

    作者:郑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某二甲医院247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甲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现状与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度已上报国家和省ADR监测中心的247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47例抗菌药ADR报告中,18岁及以下未成年人109例(占44.13%),ADR发生率高(0.51‰),60岁以上患者次之,发生率为0.23‰;涉及药品六大类32种,以β内酰胺类多(占72.06%),其次为喹诺酮类(占19.84%);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占97.98%);ADR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中皮肤及附件损害高(占66.79%).结论 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和ADR监测培训,以未成年人、老年人及过敏体质患者作为ADR监测重点对象;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选择佳的给药方案、正确的剂量和疗程、适宜的给药途径,加强用药监护,可有效降低或避免某些ADR的发生.

    作者:归莱;朱爱国;陈岳敏;唐叶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糖尿病健康信念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24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状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对象生存质量水平较低的患者占2.4%,中等水平的占87.9%,较高水平的占9.7%,健康信念中高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占82.14%.健康信念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多居于中高水平,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改善患者的健康信念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鲲鹏;段艳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9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的心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SBP、DB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2%)高于对照组(69.3%).治疗组SBP、DBP、HR、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明显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景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治疗51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康忻)在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绞痛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51例高龄COPD合并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比索洛尔,疗程为6周,同时设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率等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降低心率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索洛尔在治疗COPD合并心绞痛的高龄老年患者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心绞痛治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作者:童晓玲;田海军;许丹;艾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孕期暴露重金属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影响的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其中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尤为严重,特别是铅(Pb)、镉(Cd)、汞(Hg)、铜(Cu)、锰(Mn)及其复合的污染为突出.重金属是一类毒性很大的无机污染物.大量资料显示,孕妇长期暴露某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可能会引起婴儿严重的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死胎、智力发育障碍等.

    作者:凡建东;黄朝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对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O-2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0、3.125、6.25、12.5、25、50 mg·L-1)的灯盏花素分别处理HepG2和LO-2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 33258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HepG2和LO-2的凋亡情况.结果 灯盏花素在3.1~50.0 mg·L-1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24 h的IC50为8.4 mg·L-1,并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但对LO-2的增殖影响较小,且几乎无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灯盏花素体外可选择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梁福贵;罗军强;梁汉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8例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对老年肺癌外科治疗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28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8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切除27例,手术切除率96.4%,剖胸探查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28.6%.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的年龄不应作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志勇;李睿;戴辉水;孙荣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LDL-C和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速率法检测LDL-C水平,并分析计算LDL-C和hs-CRP在诊断ACS方面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LDL-C和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单独LDL-C诊断ACS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1.2%和82.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和55.3%.单独hs-CRP诊断ACS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8.8%和85.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8%和52.9%.LDL-C和hs-CRP联合诊断ACS的阳性例数为82例,与单独LDL-C诊断的阳性例数差异有显著性(χ2=6.41,P<0.05),与单独hs-CRP诊断的阳性例数也差异有显著性(χ2=6.63,P<0.05),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5.6%和46.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6%和91.2%.结论 联合检测LDL-C和hs-CRP可有助于早期诊断ACS.

    作者:叶碧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NO、非PGI2介导大鼠大脑中动脉舒张反应与硫化氢的关系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与非一氧化氮(NO)、非前列环素(PGI2)介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舒张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微血管舒缩功能测定大鼠大脑中动脉舒张功能.结果 在U46619预收缩的大鼠大脑中动脉上,10-7~10-4.5mol·L-1的ACh可显著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呈浓度依赖性舒张,但血管用NO合酶抑制剂L NAME(3×10- 5 mol·L-1)和PGI2合成抑制剂Indo (1×10- 5 mol·L-1)预处理后,ACh的舒张反应有明显的减弱,大舒张率由78.2%±4.6%降至56.5%±4.0%,并且剩留舒张反应几乎可被内源性H2S合成酶抑制剂PPG(10-4mol·L-1)完全取消.H2S供体NaHS在10- 5~10-2.5mol·L-1范围内对U46619预收缩的大鼠大脑中动脉也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结论 非NO、非PGI2介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舒张反应与H2S有关.

    作者:蒋会慧;胡东华;陈志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在恶性肿瘤腹腔化疗中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及评估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在恶性肿瘤腹腔化疗中安全性.方法 收集57例腹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记录腹腔灌注化疗前5 min、化疗后30 min、60 min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患者腹腔化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57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过敏、严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腹腔化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的腹腔灌注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在恶性腹腔肿瘤患者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玲;武军;段巧虹;胡成文;范平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加硬化剂治疗肾囊肿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加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5例肾囊肿患者.局麻下俯卧位或侧卧位,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囊肿、抽吸囊液后注入95%酒精作为硬化剂,反复注入酒精3~4次直至囊液逐渐变为澄清,后囊内保留5~10 ml 95%酒精.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B超或CT.按囊肿缩小程度定为治愈、显效、有效或无效.结果 35例囊肿均1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痛、恶心、呕吐2例,腰部疼痛1例,面部潮红2例,肉眼血尿1例.经静脉输注等渗葡萄糖和休息后都得到缓解;血尿者经卧床休息、止血治疗后次日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随访35例患者中4例失访,其余31例总有效率为100%,显效19%,治愈 6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肾囊肿创伤小、费用低、简单易行,适合肾脏绝大部分部位的囊肿.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宋玉君;武立新;佘贤忠;王弘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已成为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该文结合我校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的不足,并在教学内容和模式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实验报告写作的规范以及实验教学考核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旨在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作者:张静;张秀丽;李燕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预防皮肤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给予营养支持及阻断各种发病诱因等.结果 患儿的皮疹明显减少甚至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本例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可促进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刘艳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芍药植株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分析

    目的 检测芍药植株不同部位芍药苷含量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 法,色谱柱Shim pack vp-C18 5 μm,4.6 mm×150 mm柱,流动相为乙腈 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6.48~64.8 μg,在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2.51X-0.393(r=0.999),平均回收率98.60%,RSD为1.23%.芍药苷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根茎>根>叶>茎>花.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除了从芍药根部提取芍药苷,还可以从花、茎、叶,根茎提取芍药苷.

    作者:孟祥松;蒋磊;李继武;简冬明;王振华;李磊;杨新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