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的作用

王月明

关键词:药师, 药物不良反应, 判断处理, 作用
摘要:由于药品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对此也越来越关注了.因此,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老百姓对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以及医生对不良反应的报告误区出发,提出了药师如何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感染发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白血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后各测评一次,并进行比较.结果:效果佳,给予护理干预后感染发热率显著降低.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感染引起的发热,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方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创新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的研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要求护理服务充满人文关怀,欲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针对目前护士人文素质不尽人意的现状,通过创新培养模式,采取教育引导、强化学习、践行完善等措施.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通过引导护士时刻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自觉接受人文科学的熏陶,使其人文素质得以持久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爱萍;张光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痛伴双下肢肌力丧失的主动脉夹层1例急诊诊断分析并文献复习

    报告1例我科接诊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以及早诊治.

    作者:宫新岗;李瑞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情况分析

    改良电痉挛治疗简称(MECT),是我国精神科治疗精神障碍的另一有力武器,它与化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能够快速抵制自杀行为,对改善抑郁,抵制兴奋,改善饮食、木僵、违拗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精神病人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尽快从阴影走出来.

    作者:战晓梅;陶占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压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因脑缺血而受到损伤的有关生理因素以及在治疗方面的进展,并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以鼠为例通过实验对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各组大鼠其它生理参数的变化、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倪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护理管理

    麻醉在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危重患者手术数量的增加,对于麻醉的要求就更高.对于一个手术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非常容易出现很多的并发症或一些常见的病理反应,所以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护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余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并发DVT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的二-般情况以及DVT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股静脉置管的病人在DVT中的比例较高,DVT多发生在起病后2~4周,发生部位多在患侧,并且随着肌力的下降DVT的发生率增加.结论:高龄、吸烟、合并多种疾病、股静脉置管以及肌力下降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处理有望预防DVT的发生.

    作者:夏希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用中医药治疗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的临床探索

    临床研究表明,癫痫病正朝向不典型化和特殊化的方向发展,故在临床上西医治疗此病愈来愈显得苍白无力.例如用西药治疗癫痫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癫痫性失语却毫无办法.在我国,用中医药治疗癫痫有着悠久的历史.笔者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有效地抑制癫痫性失语患者癫痫发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失语的症状.

    作者:王艳琨;邢向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用碘伏和苯扎氯铵清创换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严重感染1例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的治疗,临床上一般清创换药,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做皮瓣或皮肤移植手术.本病例因感染严重,又有骨质肌腱内固定物外露,一直流脓较多,故未行手术,仅通过清创换药治愈.

    作者:刘恒平;孙鲁;王明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创伤后极高型肌酸激酶增高1例报告

    肌酸激酶(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活性升高常引起重视,但活性减低在临床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CK活性减低与临床疾患的关系.

    作者:孙大川;彭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的作用

    由于药品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对此也越来越关注了.因此,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判断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老百姓对不良反应的认识误区以及医生对不良反应的报告误区出发,提出了药师如何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王月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78例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8例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的具体病情完善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护理措施,予以临床相关护理干预.结果:43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出现配合不良情况,35例观察组患者无配合不良情况发生,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 h,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7h;观察组患者对比剂使用量约为148.7±29.3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剂使用量215.9±50.7ml,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积极性,较好的缩短手术治疗时同,降低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愈后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孙晓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锁骨骨折的新型固定方法

    锁骨骨折临床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占四肢骨折的20%,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以中外1/3处骨折为主,由于骨折的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向后错位,远端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的牵拉而向下、向前变位.一般利用手法很容易复位,用传统的多种外固定方法固然有一定效果,然而传统的固定方法导致的重新错位及畸形愈合屡见不鲜.如何有效的控制其骨折整复后再次变位,而达到预计效果.

    作者:曾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3123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87例.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78%,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1.25%,胎盘因素占18.11%,软产道损伤占9.24%,凝血功能障碍占1.4%.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是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廖静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8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6例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方式.结果:18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治愈,无伤口出血及感染.结论: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宣教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视力.

    作者:黄康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口腔分析与治疗的方法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问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现在的技术,许多牙周病完全可以治愈.

    作者:周向阳;王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青年脑梗死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96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在15-45岁,平均年龄27.5岁.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复发率低,愈合率良好.本组显效41.67%,有效58.33%.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仍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为主,少数病因可由高脂蛋白(a)所致,积极防治可减少发病.

    作者:李平;向海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给尿激酶溶栓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白血病颅神经侵润MR表现

    目的:探讨白血病颅神经侵润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白血病颅神经侵润MR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颅神经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梭形占位等信号,明显强化,无坏死囊交.结论:MRI是诊断白血病颅神经侵润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再妊娠围生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的分娩方武选择和围生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其中15例行剖宫产,3例经阴道分娩.在其围生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对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和加强围生期观察与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通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和加强围生期护理可提高瘢痕子宫再妊娠的母婴的安全.

    作者:梁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