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鸣安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自愿终止妊娠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钳刮术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于术前第1d、第2c服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孕妇的宫口有效扩张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宫口有效扩张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人流综合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宫口的软化和扩张作用较好,有利于人流患者减轻疼痛,方便可行.
作者:曾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进胸水吸收,减少胸膜肥厚及粘连的方法.方法:对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抗痨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均未出现胸膜肥厚及粘连.结论: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佐治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吸收快,后遗症少.
作者:苏世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手术治疗后引起的并发症状,为今后的治疗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性抽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对205例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个月~2年的回访调查,统计患者并发症的状况与处理方式.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状包括:术后坐骨神经痛、术后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结论:在手术前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手术中严格各方面的操作,可以显著改善手术治疗,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生率.术后对病人采取多方面的护理,可有效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祝天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寻护理新生儿脐部的佳方法.方法:将36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200例),观察组新生儿采用的脐部护理法是微波断脐联合护脐包扎法,另外一组为对照组(16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的脐部护理法是传统的断脐护理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创面愈合时间更少,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断脐联合护脐包扎法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
作者:向茂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3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多索茶碱用药,另外3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常用的氨茶碱用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肺功能疗效还是副作用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作者:王国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肝脾肾挫裂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00例严重脾肾挫裂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修补30例,肾切除8例,脾切除56例,脾修补4例.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肾损伤,如无肾蒂损伤,多数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对于成人的严重脾损伤,可通过脾切除术获得较好效果,肝挫伤较轻者可修补治疗,重者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宏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大多发生在院外,相当一部分人因来不及抢救而在到达医院前发生死亡.入院后有效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院前急救及入院后宣教应引起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丽丽;陈玲玲;赵凤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用现代电休克(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对30例应用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施行MECT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BPRS总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战晓梅;陶占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病情危急状态下斜型体位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181例行斜型体位经口行气管插管,对比组160例按常规体位行气管插管.结果:两组准备时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观察组准备时间明显比对比组缩短.两组气管插管效果比较,观察组成功率98%,对比组成功率97%,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践证明斜型体位行气管插管比常规体位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缩短,不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而且为急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抢救的时间.
作者:朱瑞红;陈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645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45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作者:梁荣花;杨美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将粉刺分成肺胃郁热、湿热蕴结、痰湿瘀滞三型进行辨证论治,分别用自拟清肺汤、茵陈蒿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并外用自制5%硫磺霜剂,配合体针疗法,多法联合,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廖运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加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相同的前提下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加微量喂养,一周后逐渐增加奶量.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问.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24小时内排出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加微量喂养能促进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作者:吕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ADR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敬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通过及时的临床治疗、护理之后,有103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临床显效率约为85.83%;15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12.50%;2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不明显,临床无效率约为1.67%;总有效患者为118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8.33%.结论:临床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丽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脊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脊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结果:显微镜下全切69例,大部分切除9例(其中3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42例,好转18例,无变化15例,恶化3例.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步骤和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除脊膜瘤的关键.
作者:陈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010年4年内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8例,予以手术加中药熏蒸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中经X线证实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其中愈合达优者12例,良6例,无一例不愈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作者:唐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产后的影响及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的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胎位异常发生率达28.12%,早产发生率达10.42%,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分娩时宫缩乏力发病率增加达29.13%,剖宫产率达63.54%,并使产后恶露时间延长.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不增加手术失血量,利于术后子宫缩复.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明显增加胎位异常、早产、宫缩乏力发病率,影响产后子宫恢复,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和必要的.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来减少剖宫产出血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0min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且在胎儿娩出之后,在产妇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中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20U.收集产妇在术中及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合并妊娠高征产妇血压的变化,记录处理.结果:两组方法的术中和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出血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方法在术中、术后监测记录的产妇血压、平均动脉压、脉搏等变化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使用较单用缩宫素使用,可以明显的减少剖宫产手术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与麻醉工作的配合.方法: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协助麻醉医生调整体位,做好输液和输血的配合,积极参与抢救工作.结果:术前、术中、术后热心细致的护理,减轻患者病痛,减少麻醉的并发症.结论: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手术室护理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展、更新、完善,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过程中担负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每一次麻醉的成功与否和手术护理的配合密切相关.
作者:黄蔚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五官科门诊护士如何提高对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护理技巧和健康宣教水平.方法:对84例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的门诊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总结.结果:84例患者经有效紧急处理、精心护理和健康宣教,无1例发生异物下滑、窒息死亡、呼吸道损伤和再次异物梗阻等发生.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要开放绿色通道,做好心理安慰和疏导,合理处置取出异物,通过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或家属提高认知和防止再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吴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