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王敏;高锦明;王军;王丽云

关键词:苦荞茎叶粉, 总黄酮,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摘要:目的 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 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酶法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C,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 min,再在90C下提取3次,每次30 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47%.结论 纤维素酶适用于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的辅助提取.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远志蜜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远志蜜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 采用梯度洗脱法,分别对生远志及相应的10批蜜远志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记录时间为100 min.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 10批蜜远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生远志与蜜远志建立的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均小于0.9.结论 蜜炙对远志化学成分种类影响不大,但改变了成分间的比例关系;蜜炙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作者:夏厚林;董敏;吴希;盛燕;王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鸡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l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成分,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羽扇豆醇(Ⅱ)、原儿茶酸乙酯(Ⅲ)、胡萝卜苷(Ⅳ)、原儿茶酸(Ⅴ)、肌醇甲醚(Ⅵ)、7,3',4'-三羟基-黄酮(Ⅶ)、腺嘌呤(Ⅷ)、腺嘌呤核苷(Ⅸ)、biflorin(Ⅹ)、isobiflorin(Ⅺ)、相思子碱(Ⅻ)、N,N,N--三甲基-色氨酸(ⅩⅢ)、大豆皂苷I(ⅩⅣ)、槐花皂苷Ⅲ(ⅩⅤ)、去氢大豆皂苷Ⅰ(ⅩⅥ)、abrisaponin So1(ⅩⅦ)、白桦酸(ⅩⅧ).结论 Ⅲ、Ⅴ、Ⅶ~Ⅺ和ⅩⅧ皆为首次从本属中得到.除Ⅰ、ⅩⅡ、ⅩⅣ~ⅩⅥ外,其余13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史海明;温晶;屠鹏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舒宁胶囊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脑缺血神经元损伤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玉竹及其掺伪品的RAPD鉴定

    目的 探索鉴别玉竹及其掺伪品热河黄精、黄精等药用植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和RAPD技术进行药材鉴别.结果 通过所选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获得特异性的谱带,将玉竹及其主要掺伪品热河黄精、黄精区分开.结论 建立的该分析方法可用作区分玉竹及其掺伪品的依据.

    作者:王润玲;唐铖;周晔;刘奇;安适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紫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紫丁香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皮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羽扇豆酸(lupa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dic acid,Ⅱ)、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 phenylethanol,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ylethanol,Ⅳ)、橄榄苦苷(eleuropein,Ⅴ)、(8E)-gstroside(Ⅵ)、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2-(3,4-dihydroxy)phenyl ethyl acetate,Ⅶ]、七叶内酯(esculetin,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Ⅷ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Ⅳ、Ⅵ、Ⅶ首次从该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

    作者:张树军;张军锋;王金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

    目的 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斛多糖的量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稀土元素都对试管苗的叶片数、根数、分蘖数以及叶绿素a的量影响不显著.结论 为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周伟;沈亚芳;刘材材;戴黎鸣;陈军峰;开国银;周根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β1整合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

    目的 研究β1整合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Daudi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Daudi细胞及正常B淋巴细胞中β1整合素表达水平很低;T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β1整合素表达显著低于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低浓度姜黄素即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结论 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人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低表达,且β1整合素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作用不同,姜黄素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有希望成为抑制淋巴瘤侵袭、转移的新药.

    作者:吴秋玲;陈燕;张纯;何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百合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测定

    百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尔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

    作者:张慧芳;蔡宝昌;张志杰;李伟东;李林;杨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黄酮类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astragal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洋芹素(apigenin,Ⅲ)、香橙素(aromadendrin,Ⅳ)、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Ⅴ)、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Ⅵ)、虎耳草苷(saxifragin,Ⅶ)、4',5,7,8-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Ⅷ)、芦丁(rutin,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冯育林;李云秋;徐丽珍;杨世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血通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心血通胶囊(Xinxuetong Granule,XXTG)是以苦蝶子、葛根、元胡等为主要成分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古籍记载方中君药苦蝶子为长白山特有的中药材,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方中葛根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

    作者:周鸣;谢湘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微粉化对制何首乌中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影响

    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干燥块根的炮制品,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临床上以6~12 g饮片煎服,但制何首乌饮片常为不规则皱缩块片,厚约1 cm,质坚硬,以常规饮片形式煎煮其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

    作者:徐月红;王宁生;陈宝;徐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西藏木瓜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西藏木瓜和皱皮木瓜同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西藏木瓜Chaenomeles thibetica Yü是我国特有名贵药食两用果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藏、川等省,储量丰富.

    作者:龚复俊;卢笑丛;陈玲;王有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七总皂苷抗大鼠心肌肥大作用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及在体大鼠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刺激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采用Lowry法、3H-亮氨酸掺入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蛋白质的量、蛋白质合成速率和游离钙荧光强度.ip去甲肾上腺素法诱导大鼠心肌肥大,计算心脏指数和左心室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0.05、0.10、0.15 g/LPNS可显著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量和3H-亮氨酸掺入量,减弱细胞内Ca2+荧光信号.25、50、75 mg/kg PNS可显著降低心肌肥大大鼠左心室指数.结论 PNS对Ang 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在体大鼠心肌肥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海港;李晓辉;唐渊;周见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比较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心悸失眠等症.

    作者:徐丽华;梁春霞;孙萌;李桂凤;余伯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没药的研究进展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酶技术、蛋白技术等)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纳米中药、中药药动学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则使中药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

    作者:宋凡波;朱元元;张京玲;刘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蒺藜提取物中原薯蓣皂苷

    蒺藜,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北普遍.蒺藜味苦辛,性温,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功能,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多泪,皮肤瘙痒,胸胁胀闷,经闭癥瘕.

    作者:惠玉虎;强妮;寇玉锋;杨建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利舒康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影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慢性高原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危害高原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表明HAPC对机体的影响几乎涉及到每一个脏器,易受累的是心、脑,其次为肺、肝、肾等.

    作者:阿祥仁;张鑫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Ⅱ)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等症.其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等酚类成分,为全面阐明天麻的活性成分,前文对天麻的弱极性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继续报道其极性部位成分的结构鉴定工作.

    作者:王莉;王艳萍;肖红斌;徐青;梁鑫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山杨树皮中的一个新酚苷化合物

    目的 研究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方法分离山杨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 分离到一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E)-5-羟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氧]苯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结论 该化合物是一个新酚苷化合物,命名为山杨苷(davidianoside).

    作者:陈佩东;梁敬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李佃贵;赵玉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