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玉虎;强妮;寇玉锋;杨建莉
心血通胶囊(Xinxuetong Granule,XXTG)是以苦蝶子、葛根、元胡等为主要成分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古籍记载方中君药苦蝶子为长白山特有的中药材,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方中葛根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
作者:周鸣;谢湘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酶法提取工艺.方法 苦荞茎叶粉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水提取总黄酮,研究酶加酶量、解温度、酶解时间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酶法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C,加酶量3.0μL,pH值6.5.酶解90 min,再在90C下提取3次,每次30 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47%.结论 纤维素酶适用于苦荞茎叶粉中总黄酮的辅助提取.
作者:王敏;高锦明;王军;王丽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丹皮酚(paeonol,简称Pae),又称牡丹酚,主要是从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unge)Kitagawa 干燥根或全草及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 Andr.、芍药P.lactlflora Pall.
作者:邢国胜;房德敏;周咏梅;陈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astragal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洋芹素(apigenin,Ⅲ)、香橙素(aromadendrin,Ⅳ)、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Ⅴ)、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Ⅵ)、虎耳草苷(saxifragin,Ⅶ)、4',5,7,8-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Ⅷ)、芦丁(rutin,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作者:冯育林;李云秋;徐丽珍;杨世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中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药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目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低产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克服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优化培养条件、筛选高产细胞株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途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低产问题.
作者:江湖;苏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紫丁香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皮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羽扇豆酸(lupanic acid,Ⅰ)、齐墩果酸(oleandic acid,Ⅱ)、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 phenylethanol,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 phenylethanol,Ⅳ)、橄榄苦苷(eleuropein,Ⅴ)、(8E)-gstroside(Ⅵ)、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2-(3,4-dihydroxy)phenyl ethyl acetate,Ⅶ]、七叶内酯(esculetin,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Ⅷ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Ⅲ、Ⅳ、Ⅵ、Ⅶ首次从该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
作者:张树军;张军锋;王金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为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三叶、红花苜蓿、红菽草、红荷兰翘摇、金雀菜、三叶草.红车轴草原产于小亚西亚和西南欧,在欧洲各国及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海洋性气候地区广泛栽培.
作者:陈寒青;金征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L)-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哺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Ⅵ)、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 6)-内酯-3-O-β-D-吡哺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 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周新兰;何祥久;周光雄;叶文才;姚新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远志蜜炙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 采用梯度洗脱法,分别对生远志及相应的10批蜜远志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记录时间为100 min.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 10批蜜远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生远志与蜜远志建立的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均小于0.9.结论 蜜炙对远志化学成分种类影响不大,但改变了成分间的比例关系;蜜炙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作者:夏厚林;董敏;吴希;盛燕;王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β1整合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Daudi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1整合素表达的差异;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β1整合素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Daudi细胞及正常B淋巴细胞中β1整合素表达水平很低;T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β1整合素表达显著低于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低浓度姜黄素即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结论 β1整合素在Raji细胞中高表达,在正常人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低表达,且β1整合素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作用不同,姜黄素能显著抑制β1整合素的表达,有希望成为抑制淋巴瘤侵袭、转移的新药.
作者:吴秋玲;陈燕;张纯;何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李嵘;王喆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对脑缺血神经元损伤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稀土微肥对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以石斛小苗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了3种不同稀土元素组合的1/2MS+20%的香蕉提取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 3种稀土元素中的镧(La)对试管苗增质量、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石斛多糖的量都有显著的影响;3种稀土元素都对试管苗的叶片数、根数、分蘖数以及叶绿素a的量影响不显著.结论 为铁皮石斛试管苗的壮苗以及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周伟;沈亚芳;刘材材;戴黎鸣;陈军峰;开国银;周根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离、纯化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仙人掌多糖组分.方法 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系列凝胶滤过色谱纯化得到5种仙人掌多糖组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检测多糖纯度,凝胶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糖的组成.结果 5种多糖都已达到电泳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0×103、1.0×106、4.0×103、9.2×105、5.0×103.ODP1由鼠李糖组成,ODP2可能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ODP4可能由鼠李糖和D-半乳糖组成.ODP3和ODP5分别由鼠李糖和一未知糖组分组成.结论 仙人掌多糖的提取没有必要采用脱蛋白、脱色素步骤,本实验所提取的仙人掌多糖是均一的.
作者:陶美华;曾富华;章卫民;梁伊丽;卢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李佃贵;赵玉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导数光谱也叫微分光谱,是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处理而得到的吸光度对波长(或波数)的变化率曲线,实际就是在整个区域内沿原始光谱曲线计算出的每个数据点处的斜率曲线.
作者:白雁;孙素琴;樊克锋;王东;朱凤云;娄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红藻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 Harv.系红藻门杉藻目海头红科海头红属海藻,多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
作者:张翼;陈昌祥;李晓明;王斌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离鉴定黄杨宁原料中的生物碱,为黄杨宁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并分离纯化黄杨宁中各主要生物碱成分,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黄杨宁中主要含环维黄杨星D,另外两个次要成分分别为环黄杨碱D和环常绿黄杨碱C.结论 经色谱分析、分离和光谱鉴定,确证黄杨宁主要由具有相同骨架结构的同系生物碱组成.环维黄杨星D单体不易由传统的柱色谱或重结晶分离等方法制得.
作者:刘洁;杭太俊;张正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工艺,考察工艺参数改变后对蛇床子素量的影响规律.方法 保持分离Ⅱ压力为5 MPa,萃取时间为80 min和CO2流速为18 L/h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二次回归连贯设计的方法,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Ⅰ压力、分离Ⅰ温度、分离Ⅱ温度这5个条件进行优选,确定佳工艺参数.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0 C;分离1压力5 MPa,分离Ⅰ温度45C;分离Ⅱ温度46C,此条件下蛇床子素的量可达21.08%.结论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可为以后进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宫竹云;张高勇;聂永亮;张晓霞;谷惠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等地.主要含有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及苷类、糖类、醇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作者:李克;王曙东;陈爽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