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颞叶血肿临床分析

霍小东;许晓波;左春生

关键词:颞叶, 血肿,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颞叶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007年以来 21例颞叶血肿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以患者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中线移位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结果按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颞叶血肿因解剖特点具有很高危险性,适度放宽手术指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利于改善预后.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小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SCI后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形成的髓鞘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Wister大鼠,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大鼠SCI模型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大鼠SCI后1、3、7和14 d的损伤脊髓及其周围区ED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SCI后ED1阳性细胞向损伤脊髓募集,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3d时达高峰期,此后ED1阳性细胞数目逐步下降;损伤脊髓MBP染色较正常浅、分布不均匀,显示白质疏松,髓鞘结构紊乱,细胞肿胀,有空泡,反映髓鞘MBP缺失.结论实验性大鼠急性SCI后,在损伤脊髓可引起ED1炎性吞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的断裂和肿胀.

    作者: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颞叶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颞叶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007年以来 21例颞叶血肿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以患者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中线移位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结果按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颞叶血肿因解剖特点具有很高危险性,适度放宽手术指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霍小东;许晓波;左春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手术的进展

    现代鼻内镜手术技术兴起至今已发展成熟,鼻内镜鼻窦手术是鼻内镜手术的基础,并随着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正在向周围扩大手术领域,且治疗效果确切.现将鼻内窥镜手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治疗

    脊柱侧凸术后腰背疼痛是脊柱侧凸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创伤后围手术期疼痛可以通过硬膜外置管持续滴注或自控性静脉泵从静脉注入吗啡和曲马多混合液,也可以口服或肌肉给予NSAIDs类药物.但脊柱侧凸术后3个月以后的疼痛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也缺乏相应的治疗手段.可能的原因包括:创口内血肿形成,创口瘢痕粘连压迫、内固定物固定不良致松动、钉尾对周围软组织刺激引起的滑囊炎、术后纠正力线不良所致腰背肌的劳损.假关节形成、延迟深部感染、金属内固定物蚀损形成的碎屑引起的变态反应炎症、内固定物邻近节段的退变继发畸形和慢性肌肉劳损.NSAIDs类药物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但是副作用明显.中医认为脊柱术后的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为手术后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筋脉,血滞为瘀.正气虚弱,局部气血紊乱,淤血停滞,水湿内阴,血水互结,经脉不通而出现疼痛,血瘀与水湿互为因果,交互作用,是为气滞淤血腰痛,构成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病机制.舒筋通络可以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达到祛除淤血疏通经络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之栋;许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HPLC法测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清酸化后用正戊烷提取,ɑ-溴苯乙酮和三乙胺衍生,然后用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 (65:35),柱温30℃,检测波长262 nm,流速为1.2 ml·min-1.结果丙戊酸钠浓度在 20~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监测浓度为7 mg·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6%,萃取回收率为96.6%,日内日间RSD均<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应用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快速检测,本院采用该方法监测了23例病人,效果良好.

    作者:陈艳;袁君;王晓娟;岳一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方法该院从1992年6月~2005年10月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病例101例临床资料.本组中三切口颈部吻合术和经颈经腹二切口食管拔脱术23例,二切口经胸经腹治疗食管下段贲门癌13例,胸腹联合切口手术8例,单纯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19例,左胸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贲门癌33例.右经胸探查手术2例,左经胸探查手术1例,经腹探查手术2例.结果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44例(发生率43.56%).结论食管癌贲门癌老年患者的病例及手术途径恰当合理的选择、术前充分的准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光荣;丁士海;何军;史学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功血饮颗粒的醇提工艺

    目的 优选功血饮颗粒的佳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和人参皂苷Rg1及浸出物为指标,对功血饮颗粒的醇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醇提工艺为:加饮片总量为18倍量的70%乙醇分3次回流提取,每次2 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陆元元;毛春芹;谈瑄忠;陆兔林;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赤苷脉通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赤苷脉通注射液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犬冠状动脉结扎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用心外膜标测法测定心肌梗死程度,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赤苷脉通注射液(4,2,1 mg·kg-1)减轻犬冠脉结扎所致ST段升高总mV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清LDH、CK活性的升高.结论赤苷脉通注射液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兰婷;汪春彦;董六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60例,分为抗坏血酸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治疗组每次透析开始给予抗坏血酸持续静脉滴注至透析结束,治疗3月.非治疗组30例未给予抗坏血酸静脉滴注.2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MHD患者透析前后及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含量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血浆抗坏血酸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MHD组血浆MDA含量、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DA 含量、血清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SOD、抗坏血酸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P<0.01).3月后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血浆MDA 含量、血清HsCRP降低(P<0.05,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而SOD、抗坏血酸含量升高(P<0.01).结论 MHD患者体内存在OS、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能有效改善MHD患者OS及微炎症状态.

    作者:丁琼;陈雷;阚明;吴永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

    β细胞功能异常是糖尿病发病中心环节之一,通过分泌模式和数量两方面来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常用的β细胞功能评价方法及其典型特点,以期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来选择符合要求的临床评估方法.

    作者:张宗兰;王佑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1998年7月~2008年10月间该院实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11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应注意鉴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张建群;荚从正;王正安;汪雁鸣;章荣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酞栓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0: 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线性关系为Y=15.8649X+3.8656,r=0.9999,线性范围在10.035~401.400 μg,平均回收率104.99%(n=9),RSD=1.0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酚酞栓中酚酞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董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茵栀黄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38例茵枝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9例(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191例(20.49%),胃肠系统损害64例(6.87%),心率及心律紊乱30例(3.22%),呼吸系统损害13例(1.39%)等.其中过敏性休克8例(0.85%).对新生儿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存在新生儿使用成人剂量的茵栀黄注射液的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腹泻(35.48%),皮肤及附件损害(35.48%),发热(12.90%).结论应加强对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不超量使用,特别是关注新生儿的应用.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作者:居靖;黄萍;汪海孙;张承绪;杨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快速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心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心衰组(106例)和对照组(32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各组血浆BNP(ng·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P<0.01).血浆BNP与超声指标做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1).房颤组血浆BNP水平(929.65±240.60)ng·L-1,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465.98±169.28)ng·L-1(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海学;胡泽平;骆志刚;刘敏;陈大年;刘和俊;王邦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S酶与5-FU的关系及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late 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活性.目前临床上嘧啶类化疗药物的使用仅依据体重或身高指导给药剂量,不能真正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综述TS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耐药的关系,以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愈率与生存率.

    作者:钱小军;胡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PD组及4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PD组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84±0.12)mm和(0.53±0.04)mm,PD组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PD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是36%和13%,PD患者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46,P < 0.001),CRP(r=0.51,P <0.05),ALB(r=-0.2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传统的人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也是加速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利娜;石永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

    目的 浅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点.方法本文查阅了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状况,并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情况,对如何防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应用生物洁净技术和药物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静脉药物配置的一种服务机构,PIVAS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开展临床药学提供了工作平台,使药师的职能转向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为主,在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结论虽然,PIVAS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建立和发展将会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晶晶;陶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置管联合白介素Ⅱ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前后患者腹水量的变化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腹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宁宁;卜金钟;李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两组术后48 h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e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VAS评分B组略低于M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esay评分B组优于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PCA可取得满意镇痛和镇静效果,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作者:赵兵;罗宏丽;夏晓琼;郭春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