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美云
目的 研究清凉巴布剂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考察清凉巴布剂的抗炎作用,试剂盒检测足肿胀大鼠炎性组织中SOD、MDA、IL-1的含量.结果清凉巴布剂中剂量和高剂量对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IL-1、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清凉巴布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夏勤;郑雪平;张兴德;周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PD组及4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结果 PD组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84±0.12)mm和(0.53±0.04)mm,PD组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PD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是36%和13%,PD患者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46,P < 0.001),CRP(r=0.51,P <0.05),ALB(r=-0.2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传统的人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也是加速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利娜;石永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2月以来我院诊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280例,单纯微波治疗的142例,云南白药配合渡微波治疗138例,将两种治疗方法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做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重度一次性治愈率分别为为93.59%和88.33%,在对照组中为87.5%和82.88%,P<0.05.同时阴道出血、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缩短.结论云南白药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优于单独微波治疗.
作者:胡利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麻醉药品使用管理水平,确保麻醉药品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严防麻醉药品由使用环节流入非法渠道.方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院情的麻醉药品管理流程.结果对麻醉药品使用流程化管理后,使用情况井然有序.结论医院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办法主动管理麻醉药品.
作者:许岭;马力;李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天然台湾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方法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法,对其甲醇提取物及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混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甲醇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甘露醇、醌茜素、油酸和一种可能为羰基氨基酸类的化合物.对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混溶剂提取物的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可能为醌茜素、麦角甾醇、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Ternatin、C12H30N8O8、C14H32N4O4、C19H38N2O6以及一种挥发性强或难离子化的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上述化合物都是首次在台湾虫草子实体中发现,其中化合物C12H30N8O8、C14H32N4O4和C19H38N2O6为3种新化合物.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台湾虫草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其药用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亚琼;胡丰林;王金彬;章能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前列泰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线性范围为0.275~1.650 μg,回归方程为Y=2182.3460X-8.7753,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0.37%.结论该方法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前列泰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永军;代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1998年7月~2008年10月间该院实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出现11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应注意鉴别.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张建群;荚从正;王正安;汪雁鸣;章荣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作者:陈佳佳;刘守金;高原;方成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前后患者腹水量的变化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腹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联合白介素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宁宁;卜金钟;李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HPLC法测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试验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将血清酸化后用正戊烷提取,ɑ-溴苯乙酮和三乙胺衍生,然后用HPLC法进行测定,其中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 (65:35),柱温30℃,检测波长262 nm,流速为1.2 ml·min-1.结果丙戊酸钠浓度在 20~2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监测浓度为7 mg·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6%,萃取回收率为96.6%,日内日间RSD均<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应用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快速检测,本院采用该方法监测了23例病人,效果良好.
作者:陈艳;袁君;王晓娟;岳一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浅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点.方法本文查阅了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状况,并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情况,对如何防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应用生物洁净技术和药物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静脉药物配置的一种服务机构,PIVAS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开展临床药学提供了工作平台,使药师的职能转向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为主,在发挥临床药师作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结论虽然,PIVAS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建立和发展将会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晶晶;陶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I级、年龄6月~5岁,行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Ⅰ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Ⅱ组(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 min,两组 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 min,Ⅰ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Ⅱ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
作者:徐忠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为消化道肿瘤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late synthase,TS)达到抗肿瘤活性.目前临床上嘧啶类化疗药物的使用仅依据体重或身高指导给药剂量,不能真正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综述TS酶的功能、特点及其与5-氟尿嘧啶疗效,耐药的关系,以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现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愈率与生存率.
作者:钱小军;胡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β细胞功能异常是糖尿病发病中心环节之一,通过分泌模式和数量两方面来评价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常用的β细胞功能评价方法及其典型特点,以期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来选择符合要求的临床评估方法.
作者:张宗兰;王佑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的含量.方法路路通样品经过无水乙醇超声处理后,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的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0.7%醋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in-1,柱温30℃,漂移管温度45℃,载气为N2,流速3.5 min-1.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路路通酸在0.058~0.580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25%.结论各产地路路通中路路通酸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湖北各地路路通有较高的路路通酸,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刘菁;李志浩;郑芳;朱雪松;孙新建;何婧;陈银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脑部病变[1~4],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病无特殊疗法,临床上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住HIE患者102例,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SCI后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形成的髓鞘的变化.方法选用成年Wister大鼠,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大鼠SCI模型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大鼠SCI后1、3、7和14 d的损伤脊髓及其周围区ED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SCI后ED1阳性细胞向损伤脊髓募集,细胞数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3d时达高峰期,此后ED1阳性细胞数目逐步下降;损伤脊髓MBP染色较正常浅、分布不均匀,显示白质疏松,髓鞘结构紊乱,细胞肿胀,有空泡,反映髓鞘MBP缺失.结论实验性大鼠急性SCI后,在损伤脊髓可引起ED1炎性吞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的断裂和肿胀.
作者: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过程,而显性癌基因激活和隐性抑癌基因失活又是这些因素重要部分.在分子水平上分析肿瘤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热点,多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来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相关基因KLK4、MDM2、EZH2、RUNX3、CHFR、Maspin在子宫内膜癌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真理;陈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两组术后48 h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e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VAS评分B组略低于M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esay评分B组优于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PCA可取得满意镇痛和镇静效果,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
作者:赵兵;罗宏丽;夏晓琼;郭春年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