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不同配比对肿瘤坏死因子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张萌;张伯礼;高秀梅;郭利平;杜嵘

关键词: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的影响.方法采用CMEC体外培养技术,建立TNF-α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一氧化氮(NO)合成、内皮素(ET)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指标,观察Sal B和TanⅡA不同配比(10:0,8:2,5:5,2:8,0:10)对TNF-α损伤CMEC的保护作用.结果Sal B和TanⅡA(5:5)组明显提高细胞活力,Sal B和TanⅡA(8:2)组显著降低LI)H释放水平,TanⅡA促进NO合成、降低ET分泌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好.结论Sal B和TanⅡA的各配比组均能明显改善细胞的损伤,佳配比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而不同.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旱生卷柏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旱生卷柏乙醇浸膏的水不溶物,以石油醚、氯仿依次提取,用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石油醚-醋酸乙酯不同比例梯度洗脱,分离得到7种成分.结果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分别是:二十四烷(Ⅰ)、棕榈酸(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三十烷醇(Ⅴ)、三十烷酸(Ⅵ)、大黄素(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Ⅰ和Ⅲ~Ⅶ为首次从卷柏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海青;林瑞超;冯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石见穿中两个酸性多糖的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石见穿Salvia chinensis全草中的多糖组份.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和光谱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分别从石见穿水提取物和稀碱提取物中分得2个均一多糖组份SC5和SC6,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8×104和>1.0×106,二者均为结构复杂的酸性多糖组份.结论SC5和SC6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酸性杂多糖.

    作者:刘翠平;王雪松;方积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不同配比对肿瘤坏死因子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的影响.方法采用CMEC体外培养技术,建立TNF-α损伤模型,以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一氧化氮(NO)合成、内皮素(ET)分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指标,观察Sal B和TanⅡA不同配比(10:0,8:2,5:5,2:8,0:10)对TNF-α损伤CMEC的保护作用.结果Sal B和TanⅡA(5:5)组明显提高细胞活力,Sal B和TanⅡA(8:2)组显著降低LI)H释放水平,TanⅡA促进NO合成、降低ET分泌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好.结论Sal B和TanⅡA的各配比组均能明显改善细胞的损伤,佳配比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张萌;张伯礼;高秀梅;郭利平;杜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课题组应用蛋白质组学对药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的研究,介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意义,并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中药现代化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蛋白质组学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作者:王志平;乔建军;元英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胶远志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阿胶远志膏由地黄、麦冬、远志等10余味中药研制而成,具有滋阴补血与养心安神之功效,既能治阴血少,营液不足,心神不宁之本,又治虚烦少寐,精神恍惚,夜寐多梦、健忘失眠、头晕、头疼心悸之标.为了控制质量,本实验采用TLC法对远志、麦冬、丹参、当归药味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阿胶远志膏中梓醇的含量,方法简便,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刘霞;倪艳;郝旭亮;王瑞明;李先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植物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车今智;傅德贤;欧阳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株产长春新碱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长春花叶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产生长春新碱的菌株.方法从长春花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发酵提取物进行TLC和HPLC分析.结果从长春花叶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无孢菌群菌株:97CY3.它能产生长春新碱,HPLC测定其长春新碱含量约为0.205 μg/L.结论长春花内生真菌中,有的菌株可产生与宿主所产相同的抗癌物质长春新碱.

    作者:杨显志;张玲琪;郭波;郭仕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深圳薇甘菊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具蔓生茎,攀缘并缠绕树、作物或其他植物,使其死亡.薇甘菊对森林、茶园、果园、人工林等危害特别严重.

    作者:冯惠玲;李勇;叶万辉;余珍;黄忠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西红花酸对过氧化氢诱发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作用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F1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结果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使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加,并不受细胞外环境是否存在Ca2+的影响,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也不能完全中止[Ca2+]i的增加;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则能减低H2O2引发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高的幅度.结论西红花酸能明显抑制H2O2诱发培养心肌细胞[Ca2+]i增加的作用,可能与调整胞内钙库Ca2+的释放和摄取、Ca2+内流等机制有关.

    作者:余卫平;钱之玉;绪广林;沈成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螺旋藻多糖和藻胆蛋白的肿瘤防治作用及机制

    螺旋藻多糖和藻胆蛋白具有显著的肿瘤防治作用,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抑制、动物肿瘤的防治及在临床上的应用3个方面,其肿瘤防治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两个方面.

    作者:陈新美;梅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种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研究

    目的寻找金丝桃属中草本植物含金丝桃素而木本不含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依据,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金丝桃属中6种植物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透明材料,并进行组织化学实验和石蜡切片观察.研究分泌结构在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分布和结构.结果存在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道)两类形态结构特点不同的分泌结构,草本植物中两者都有,而木本植物中只有分泌囊(道).金丝桃素储存于分泌细胞团内.结论为金丝桃属中只有草本植物含金丝桃素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益斌;赵晶;徐帆;李景秀;高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桃儿七的研究进展

    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桃儿七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桃儿七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化学成分、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及解决办法,特别介绍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毛状根培养等生物技术方法来生产鬼臼毒素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海军;徐艳;苏国庆;李春燕;王莉;刘玉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药材.对三七的开发和使用一般是经过干燥后的干三七,鲜三七的研究尚未有文献报道,由于传统三七干燥过程中需打磨,是有害物质二次污染三七的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利用产区优势,直接开发利用鲜三七,开展了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为鲜三七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马妮;高明菊;曾江;陈中坚;王朝梁;崔秀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枳实为芸香科乔木酸橙Citrus aurantium L.,或枸橘(枳)与香橼未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苏、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其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和化痰散痞的功效[1].枳实的挥发油有镇静、镇痛、镇咳、祛痰、抗菌及中枢抑制作用[2].

    作者:廖凤霞;孙冠芸;杨致邦;夏之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魏酸的稳定性及其在川芎和当归药材中的存在形式

    目的确认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反应及川芎、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存在形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研究阿魏酸的异构体转换.结果反式阿魏酸在常规保存条件下,可部分转变成为顺式,在川芎和当归药材中,反式和顺式阿魏酸是共存的.结论反式阿魏酸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存在缓慢的异构体转换反应.

    作者:丁明玉;马帅武;刘德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甘遂醇提物中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

    目的阐明甘遂醇提物中4种化合物:甘遂大戟萜酯A(Ⅰ),13-十一酰基-3-(2,4二甲基丁酰基)巨大戟萜酯(Ⅱ),3-(癸-2,4-二烯酰基)巨大戟萜酯(Ⅲ)及甘遂萜酯A(Ⅳ)的体内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鼻吸入法以流感病毒亚甲型小鼠肺炎适应株FM1对小鼠造模,对病毒感染小鼠分别ig 4种二萜类化合物,以对小鼠病毒感染肺指数的抑制率为体内抗病毒活性指标.以3H-TdR渗入法测定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4种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病毒活性,Ⅰ~Ⅳ分别在20,40,50,30 mg/(kg·d)以下,抗病毒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强;3种具有四环结构的Ingenol衍生物其体内抗病毒活性呈现出明显的构效关系,在适当剂量下,C-13,C-20有长链酰基的Ⅰ和Ⅱ表现出较强的体内抗病毒活性,而这两个位点没有长链酰基的Ⅲ仅表现出弱的抗病毒活性.在低浓度(0.025~7.85×l0-4μg/mL)下,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论甘遂二萜类化合物中,C-13,C-20有长链酰基的Ingenol衍生物有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来实现的.

    作者:郑维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葛根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葛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提取葛根的各影响因素,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葛根乙醇提取的佳条件为:80%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12倍量乙醇,提取1 h,第二次10倍量乙醇提取30 min.结论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葛根提取工艺能较好地保证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彤;徐莲英;陶建生;姚震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调心方对杏仁核注射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心方(HBR)对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相关病理变化的作用.方法单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RT-PCR法,以Aricept为对照,观察HBR对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胆碱能系统、Aβ1-40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脑额叶皮层内APP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BR可显著改善Aβ25-35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高模型大鼠的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活性及M受体结合容量(Rt)值,减少APP mRNA的表达和Aβ1-40的沉积,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结论HBR对Aβ25-35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系统损害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以明显减轻Aβ1-40的沉积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作者:刘学源;赵伟康;徐品初;林水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术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初探

    目的分析平江、怀化和浙江白术的挥发油成分并比较其色谱指纹图谱,为建立白术药材色谱指纹图谱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渗漉法提取平江、怀化和浙江白术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景(HELP)法解析所得的GC-MS数据,从整体上比较了其色谱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更有利于白术挥发油的提取;HELP法较好地克服了色谱峰重叠对定性、定量的影响;不同产地的白术有共同的特征峰和不同点.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白术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周枝凤;沈菊文;龚范;梁逸曾;邱细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波辅助萃取葛根和刺五加微观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萃取葛根和刺五加的微观机制.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葛根和刺五加药材细胞内液泡膜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微波辅助萃取与传统提取对液泡膜的影响是不同的.结论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较传统提取工艺更易使细胞内的有效物质溶出.

    作者:王娟;沈平孃;沈永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