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王昌青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分为急诊手术组(组Ⅰ,n=40)、延期手术组(组Ⅱ,n=40)、择期手术组(组Ⅲ,n=40),对并发症,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治愈率高,(P<0.05),且LC术式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LC术式成功率显著高于前两组.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早期手术和择期手术优于延期.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 h内均可进行安全的胆囊切除手术.病程超过一周者宜采取保守治疗,6~8周后行择期手术.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05~2007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评估我院近3年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方法 收集全院2005~2007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从用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临床用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逐年增长,主要用于手术麻醉镇痛的芬太尼注射液DDDs居首位,芬太尼贴剂、吗啡缓释片逐渐成为癌症镇痛的主流.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赵迎宾;张小林;孟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新辅助化疗食管癌患者.根据食管钡餐X线片显示病变长度,将食管病灶分为T1、T2、T3、T4期,CT扫描确定N、M分期.FL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结果 68例患者中,Tl、T2、T3、T4期分别为2、31、24、11例,N0、N1期分别为12、56例.临床分期Ⅲ、Ⅳa及Ⅳb期分别为25、20、23例.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CR 1例,PR 27例,SD 30例,PD 10例,RR为41%.结论 RECIST标准能够评价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食管钡餐X线片显示病灶长度确定食管癌T分期,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作者:朱学庆;张从军;钱勇;陈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560例报道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 1560例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年患者,枕仰卧,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夹角的平分线上,距离夹角顶部约1.5 cm,针头指向胸锁关节下缘,穿刺时穿刺针与水平面呈25°,刺入2.5~4 cm即能进入锁骨下静脉,把导管导丝沿穿刺针插入中心静脉,插入时需无明显阻力.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结论 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杨卫军;方胜;吴忠寅;张运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胆囊癌是胆系肿瘤中恶性程度高的一种,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预后差.因此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转归,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治水平.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对多种与胆囊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作了研究,人们从胆囊癌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胆囊癌的分子转移机制以及胆囊癌的激素依赖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这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戴成林;刘会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针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5例大咯血患者(支气管扩张18例、肺结核3例、肺癌1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2例、原因不明咯血1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其中支气管动脉栓塞22例,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加明胶海绵条栓塞15例,使用明胶海绵条与聚乙烯醇颗粒联合栓塞2例.使用明胶海绵颗粒与钢圈联合栓塞5例.结果 栓塞后即刻止血19例,咯血量明显减少3例.1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未再出现咯血.有效率为88% (22/25).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汪名权;熊壮;余永强;张国兵;朱赤;张德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分为急诊手术组(组Ⅰ,n=40)、延期手术组(组Ⅱ,n=40)、择期手术组(组Ⅲ,n=40),对并发症,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治愈率高,(P<0.05),且LC术式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LC术式成功率显著高于前两组.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早期手术和择期手术优于延期.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 h内均可进行安全的胆囊切除手术.病程超过一周者宜采取保守治疗,6~8周后行择期手术.

    作者:王昌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院检验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为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我院2006年7月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基础,实现了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的相连,利用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特点,应用条形码技术,真正实现了检验数据的实时接收,实时共享,检验报告的规范化、中文化以及检验资料的存储、统计的自动化.

    作者:王唐虎;杨雯;龚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 测定成药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ODS-C18柱(4.6 mm×150 mm,5 μm),乙腈-水(30: 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25℃.结果 丹皮酚在5.02~ 50.2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2%.结论 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控制质量.

    作者:寇婉青;开伟华;王蓉;方玲;刘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76张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分析

    目的 通过对退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退药现状,通过干预减少退药事件发生,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我院2008年4月至8 月276张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良反应,修改医嘱,患者住院,患者拒服,医生笔误,药品贮存条件限制和禁忌证等.退药处方患者年龄小为1个月,大为83岁,男性40例,女性236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结论 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合理用药,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烜赫;徐维恒;肖雷;谈超;戴根苗;许杜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各评测一次Fugle-meyer运动功能(FMA).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MA评分变化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中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靶点是滑膜,关节软骨和骨.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调节性蛋白质,作为细胞介质,调节免疫与炎症应答.CK直接而广泛地参与RA发病相关的众多免疫学进程.本文就细胞因子的关键性效应子功能在RA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小华;李俊;王婷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浆B型脑钠肽浓度变化对急诊呼吸困难病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心源性,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以呼吸困难为主诉来我院急诊就诊的患者117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7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43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组29例,单纯收缩功能不全组26例,收缩并舒张功能不全组19例;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析.测定各组患者血浆BNP水平,用SPSS12.0软件对各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水平有显著差异;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中单纯收缩功能不全,单纯舒张功能不全与收缩并舒张功能不全病人BNP水平有显著差异;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不同心功能亚组之间BNP有差异;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变化对于急诊呼吸困难尤其是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进军;贾静;周正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孕康糖浆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孕康糖浆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15: 8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 马钱苷进样量在35.88~1148 mg·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1.43%(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孕康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鲍恩泉;陈业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评分法[1]来评估TIA的卒中风险.本文就ABCD2 评分法在TI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为强;任明山;杨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连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重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重连口服液中的重楼、黄芩、射干、甘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 连翘苷在0.2525~1.26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8%,RSD为1.32%.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重连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陈莉;汪永忠;夏伦祝;冯艺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策略

    在阐述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环境因素.指出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价值表现,进而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的可选途径.

    作者:刘利利;汤少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0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CPT-11 180 mg·m-2,于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90 min;卡培他滨 1 25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4 d,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30例患者中2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0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40.0%,临床反应率为80.0%.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和手足综合征等,多为Ⅰ~Ⅱ度.结论 CPT-11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卜丽佳;杜瀛瀛;潘跃银;熊福星;顾康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对于筛查LADA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测定,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征,找出临床筛查线索,从而指导糖尿病的正确分型和治疗.方法 选择200例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GAD-Ab,同时结合空腹C肽、餐后两小时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及性别、年龄分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 (1)GAD-Ab在T2DM的阳性检出率为5.0%(10/200),30~40岁为5.6%,40~49岁为3.2%,50~59岁为11.5%.(2)LADA组与T2DM组在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两小时C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体重指数(BMI)、低C肽水平是筛查LADA重要的临床线索,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检测可提高诊断LADA的敏感性.

    作者:程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珍珠明目滴眼液中冰片的含量

    目的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珍珠明目滴眼液中冰片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OV-17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90℃;进样口温度22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20℃.结果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该滴眼液其冰片在0.0549~0.2743 g·L-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142X-0.0168,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n=5),RSD= 1.9 %(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同类药品中冰片的含量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蔡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测定表考评QLICP-BR版评估

    目的 应用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乳腺癌量表/QLICP-BR并对其进行考评. 方法通过考察11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对QLICP-BR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主要对效度,信度,反应度三方面进行考评,量表保持较好的内容效度;主要采用重测信度,四个领域两次重测信度均在0.72以上,第一次与第二次测定的得分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症状和/或副作用领域外,在化疗后短期内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社会活动领域显示生存质量得分的变化,得分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该量表文化背景适宜,效度、信度、反应度较理想,可作为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工具.

    作者:叶明明;胡文军;孙翠玲;周俭;陈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