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肾平对糖尿病小鼠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任敏;王兴;徐思;郝晓锋

关键词:糖肾平, 糖尿病, 小鼠肝脏, 基因表达水平, 中药药理, 中药现代化, 药理研究, 同时检测, 基因芯片, 功能效果, 术探讨, 化合物, 高通量, 多效性, 多途径, 多靶点, 杂化, 运用, 信息, 西药
摘要:中药药理研究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之一.由于中药是群体化合物,相对西药复杂化,具有多效性、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对其中不同成分功能效果的解读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利用目前的研究手段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表达的水平,将其运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日益得到关注,本实验即利用该技术探讨中药糖肾平对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肾脏两个重要代谢器官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情况及相关信息研究.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苦瓜素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常见的获得性心肌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苦瓜为葫芦科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果实,已有数百年的药食两用史.近国内外学者从苦瓜果肉、种仁中分离纯化出多种有效成分,发现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笔者从苦瓜果肉中分离纯化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4的蛋白质有效成分,称之为苦瓜素(momordicin),在体外有明显的抗亲心性柯萨奇B3病毒(coXsickievirus B3,CVB3)的作用[2],本实验观察苦瓜素治疗实验性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作者:李双杰;王佐;张召才;陈瑞珍;杨英珍;陈灏珠;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乌饭树紫黑浆果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乌饭树属(又称为越桔属)植物属于杜鹃花科.该属全世界约有450种我国有91种.乌饭树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而以马来西亚地区为集中,少数产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我国南北各地均产,主产于西南、华南.乌饭树属植物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很少小乔木.在我国其果实可以食用的种有乌饭树(主产于台湾、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越桔(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新疆)、笃斯越桔(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吉林长白山)、黑果越桔(主产于新疆)、乌鸦果(主产于四川、贵州、西藏以及云南大分地区)、红沫苔子(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和小果红莓苔子(主产于大兴安岭、吉林省).我国民间有采食乌饭浆果的习惯,有些地方制造果酱和酿,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作者:王立;董梅;姚惠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黄草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石斛属为兰科植物中一个大的属,包括约1100种植物,我国约63种,其中供药用的有30多种.石斛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的功效,为传统名贵中药[1].黄草石斛D.chrysanthum Wall.又名束花石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所载5种石斛来源植物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草石斛对平滑肌有作用,对豚鼠离体肠道作用的实验中,黄草石斛浸膏可明显降低肠管自发活动,使节律消失,肠管处于完全麻痹状态,并可拮抗乙酰胆碱对肠管的作用[1].

    作者:叶庆华;赵维民;秦国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复方石韦片的喷雾制粒工艺研究

    复方石韦片由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系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药由石韦、扁蓄、黄芪、苦参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消炎、燥湿利尿之功效,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原制剂方法采用传统的工艺,即按处方投料,将提取的浸膏与药材细粉制成大颗粒,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湿法制粒,压片,包糖衣片.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将糖衣改为薄膜衣.但采用上述方法中的制粒工艺,经过反复实验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此工艺存在干燥时间长、干燥温度高、有效成分破坏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喷雾制粒又称一步制粒,它是集混合、制粒、干燥于一体,具有占地少、简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符合GMP要求、适用范围广、中间产品质量提高等优点[1].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药材细粉作为种子,提取部分的浸膏作为黏合剂,以制得的14~40目颗粒的质量为考核指标,对影响喷雾制粒的喷雾速度、雾化压力、进风温度、辅风温度进行考察,确定喷雾制粒的佳工艺条件.

    作者:李忠思;刘振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脱落凋亡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脱落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Annxin-Ⅴ和PI细胞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白藜芦醇(o.1、0.2、o.5 mmol/L)对脱落培养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和HGC27的生长状态、细胞周期的影响及诱导脱落凋亡的作用.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发现脱落培养的胃癌细胞聚集成团生长,0.1 mmol/L白藜芦醇作用细胞后可抑制抗脱落凋亡的胃癌细胞聚集成团;流式细胞仪检测和Annxin-Ⅴ和PI细胞染色表明0.5 mmol/L白藜芦醇可分别阻滞脱落培养的BGC823、SGC7901和HGC27细胞于G0/G1、S、G2/M期,并可诱导这3株胃癌细胞发生脱落凋亡,其中白藜芦醇诱导HGC27细胞脱落凋亡比例达19.3%,远高于其他两株胃癌细胞.结论白藜芦醇可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脱落凋亡.

    作者:李莹;药立波;王立峰;韩炯;韩月恒;刘新平;林树新;俞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Ⅰ)

    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分布在我国南部各地,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和疮疡等[1].国内外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部分研究[2~5],但对其生物碱部分的研究较少,仅有泰国化学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生物碱[6].

    作者: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板栗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板栗花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雄性花序.栗花水煎剂在民间用于治疗久治不愈的腹泻.栗广泛分布各地,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很大,但国内外的学者对此研究很少,目前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对栗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11个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反应及多种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正五十三烷(Ⅰ)、正二十烷酸二十六烷醇酯(Ⅱ)、正二十二烷酸二十八烷醇酯(Ⅲ)、正三十四烷醇(Ⅳ)、β-谷甾醇(Ⅴ)、正二十六烷酸(Ⅵ)、乌苏酸(Ⅶ)、24-羟基乌苏酸(Ⅶ)、epihederagenin(Ⅸ)、pulerulic acid(Ⅹ)、β-胡萝卜苷(Ⅺ).

    作者:王嗣;杜成林;唐文照;王晓静;孙敏耀;丁杏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分离纯化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黄酮

    目的考察以β-环糊精(β-CD)为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柱分离纯化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黄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色谱图中色谱峰的个数和目标物为离度为指标,采用低压液相色谱技术对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同时比较固定相、流动相、缓冲液、pH值、洗脱速度和上样体积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氯代环氧丙烷偶联β-CD-Superose 12 pg键合相能够较好地分离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黄酮,优于葡聚糖凝胶Sephardex LH-20.结论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适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作者:邓利;孙猛;谭天伟;王芳;Janson Jan Christer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太白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地衣植物太白花(又称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太白花经石油醚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TLC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太白花的石油醚部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萝酸(Ⅰ)、去甲环萝酸(Ⅱ)、珠光酸(Ⅲ)、漂红梅衣酸(Ⅳ)、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Ⅴ)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Ⅵ).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太白花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晓玲;杨伯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引流熊胆的抗溃疡作用

    熊胆(bear bile)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r thibetanus G.Curier或棕熊Ursus arctor Linnaeus的干燥胆汁.习以杀熊取胆,但近年国内广泛采用导管活体引流熊胆汁再经干燥而制得,称引流熊胆.熊胆为我国稀有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利胆溶石、抗炎、解热、镇痛、扩冠、降压、调血脂等药理作用[1~3],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且毒性低、副作用少,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见有关引流熊胆对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观察引流熊胆对大鼠急、慢性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洪雪梅;金春玉;朴世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桑黄化学成分研究

    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DC.ex Fr.)Quel又名桑黄,属于木层孔菌属(针层孔属)真菌.该真菌寄生于杨、桦、栎树等树干上,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作为药用真菌的一种,桑黄在我国传统医药中主要用于治疗血淋、脐腹涩痛、脱肛泻血不止、妇人劳损及瘰疬溃烂等症[1].有关桑黄成分的前期研究表明该真菌中含有黑色素(melanin)[2]、甾体和萜类成分,包括麦角甾醇、芳樟醇和三萜酸,以及脂肪酸类、落叶松蕈酸和芳香酸等.本实验对桑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通过1D、2D、NMR、IR和MS方法鉴定了结构,分别为6-(3,4-二羟苯基)-3,5-己二烯-2-酮(Ⅰ)、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Ⅱ)、原儿茶醛(Ⅲ)、丁香酸(Ⅳ)、原儿茶酸(Ⅴ)、咖啡酸(Ⅵ)、异麦角甾酮(Ⅶ)和阿魏酸二十八醇酯(Ⅷ).除化合物Ⅶ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真菌中发现.

    作者:莫顺燕;杨永春;石建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天力维康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天力维康胶囊由淫羊藿、人参、鹿茸、枸杞、肉苁蓉、海马、大枣等9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固本、温肾壮阳、调理精神的功效,临床主治男性肾功能降低、阳萎早泄、神经衰弱.淫羊藿为其主药之一,淫羊藿苷为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可选择淫羊藿苷作为其质量控制的定量指标之一.本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

    作者:宋锦瑞;封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Ⅲ型山东药圣1+1澄清剂用于抗流感滴鼻剂的澄清工艺

    目的考察抗流感滴鼻剂的絮凝除杂工艺条件.方法以澄清效果为指标,对影响Ⅲ型山东药圣1+1澄清剂絮凝除杂的5种因素进行了考察.以栀子苷量为定量考察指标,木兰脂素、栀子苷的TLC检识为表观考察指标,对Ⅲ型山东药圣1+1澄清剂絮凝、50%乙醇醇沉、75%乙醇醇沉除杂情况进行对比,确定佳的除杂工艺条件.结果采用优化后的絮凝除杂工艺条件,絮凝组中栀子苷含量明显高于50%、75%乙醇醇沉组;TLC显示,絮凝除杂组与原液组斑点基本一致.结论Ⅲ型山东药圣1+1澄清剂在抗流感滴鼻剂的除杂工艺中,具有活性成分保留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工艺稳定等优点,是较理想的除杂方法之一.

    作者:张会宗;潘明云;张若石;李大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蟾酥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蟾酥主要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的进展.近5年来对蟾酥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心、镇痛和抗肿瘤作用的分子药理学方面,且十分复杂,涉及多种机制,而蟾酥镇痛的细胞分子学机制尚待研究.对蟾酥有效成分的分子药理学研究将大大加快其临床应用的步伐.

    作者:赵强;孟凡静;刘安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葫芦素滴丸与片剂的溶出对比研究

    葫芦素类(cucurbitacins)是从葫芦科植物中提取的苦味苷元成分,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葫芦素B对动物实验性急、慢性肝损伤均有防治作用,能有效地控制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发展,加速组织的修复及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能明显增加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糖元蓄积,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1,2].葫芦素B能使肝癌小鼠正常肝细胞中DNA含量显著增高,而对肝癌细胞中DNA的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其能明显改善荷癌宿主的核酸代谢,提高对肿瘤的抵抗作用.经临床验证,葫芦素片(含葫芦素B的制剂)对急、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疗效[3,4].但是葫芦素片溶出度较低,为改善葫芦素B在葫芦素片中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葫芦素滴丸.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葫芦素滴丸与片剂的溶出度进行测定.以比较两种剂型的溶出性能.

    作者:华洁;马素珍;阎立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地骨皮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干燥根皮,广布于我国,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咳血、内热消渴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解热、抗菌及抗病毒等活性[1].笔者在筛选抑制人醛糖还原酶(HAR)的中药活性部位时,发现地骨皮的醋酸乙酯部位对HAR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为此对其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Ⅰ)、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3-O-(6′-O-乙酰基)-α-鼠李糖基(1→2)-β葡萄糖苷(Ⅱ)、咖啡酰酪胺(Ⅲ)、二氢咖啡酰酪胺(Ⅳ)、莨菪亭(Ⅴ)和香草酸(Ⅵ).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对HAR的抑制率达到84%,高于阳性对照品槲皮素(对HAR的抑制率为67.8%),化合物Ⅱ的抑制率为21%,其余化合物无活性.

    作者:李友宾;李萍;屠鹏飞;常海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经皮渗透量,分别考察含氮酮、薄荷脑、油酸的青藤碱凝胶的渗透情况.结果几种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透皮速率均有明显作用,其促渗强度依次为氮酮>薄荷脑>油酸,其中以2%氮酮和10%油酸混合物的促透作用强.结论2%氮酮和10%油酸混合物为青藤碱凝胶的佳促透剂.

    作者:张先洲;周健;何文;吴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Pue(500、250、125 mg/kg)治疗组、维生素E(VitE)组,同时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后,测定肾功能及肾脏指数,ELISA法测定肾脏PKC活性,放免法测定尿蛋白排泄率,并对肾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指数(肾脏质量/体重)、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升高,给予Pue治疗12周后,治疗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肾脏肥大也有明显改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显著下降,光镜及电镜下肾脏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有较大改善.结论Pue可以纠正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茅彩萍;顾振纶;曹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海洋前沟藻属甲藻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介绍海洋前沟藻属甲藻近20年来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前沟藻属甲藻的主要化学成分有polyketides、大环内酯和半乳糖甘油酯.其中polyketides有amphidinoketides、amphidinols、luteophanols、colopsinols、amphidinin 5种类型.从前沟藻属甲藻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均显示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抗真菌、抗肿瘤和溶血性等.表明前沟藻属甲藻是一个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性物质库,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宋阳;龙丽娟;吴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4例临床观察

    脑梗死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特征.本院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并与川芎嗪注射液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芦玉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