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威;高风英;刘勇;张瑾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槐定碱(sophoridine)[2]等.以苦参、百部、黄柏、艾叶等为主要成分的百艾洗液,具有良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风止痒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本实验建立了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百艾洗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样品预处理采用微量提取法.
作者:顾洪安;贾晶莹;许丁成;魏祥符;季申;余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牛黄降压丸由牛黄、羚羊角、白芍、冰片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化痰、镇静降压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症,是传统的复方小蜜丸制剂.方中主药白芍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炎[1]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因此本实验选择芍药苷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指标.
作者:杨书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红豆杉细胞提取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和Giemsa染色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红豆杉细胞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G2/M期肿瘤细胞数量增多,经Giemsa染色发现肿瘤细胞有凋亡发生.结论红豆杉细胞提取物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
作者:鲁翠涛;赵应征;梅兴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清音袋泡剂是由甘草、薄荷、桔梗等7味中药组成的一种茶剂,其中甘草为本方君药.由于甘草属根茎类药材,其原植物的组织结构致密,质地较为坚硬,故在制备清音袋泡剂时,对甘草进行了加压膨化处理,使其木质化结构变得疏松,有利于有效成分甘草酸铵在热水中迅速溶出.本实验通过定性鉴别、溶出度的比较,发现甘草进行加压膨化处理是可行的.
作者:陈丹菲;王溶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以镇咳、祛痰、平喘为药效学指标,跟踪湖北贝母活性部位.方法以不同溶剂提取湖北贝母浸膏,经药理筛选得到佳提取溶剂的组分.再分别以酸碱法和溶剂法对佳提取溶剂的组分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活性部位.结果50%乙醇是好的提取溶剂;综合分析不同部位的镇咳、祛痰、平喘活性实验结果,样品C即酸碱法的氯仿部位(主要含生物碱)效果较好.结论酸碱法的氯仿部位(即总生物碱)是其镇咳、祛痰、平喘综合活性较好的部位,实验结果与文献关于贝母呼吸系统活性在生物碱部位的报道相一致.
作者:张勇慧;阮汉利;曾凡波;皮慧芳;赵薇;吴继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黄芩具有清热澡湿、泻火解毒作用,其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螯合金属离子和清除超氧阴离子等药理作用[1].传统上黄芩以根部入药,但野生资源非常有限.承德医学院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黄芩茎叶总黄酮的药理试验,证实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实验旨在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的影响.
作者:于永芳;高瑞峰;李沈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长柄梭罗Reevesia longipetiolata树皮具细胞毒活性的醋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压、加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Ⅲ)、羽扇豆醇(lupeol,Ⅳ)和(+)-儿茶素[(+)-catechin,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朱慧;屠鹏飞;陈琪;徐安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查阅近20年有关文献,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益母草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调经止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流产后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高黏血症、痛经等疾病.益母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阮金兰;杜俊蓉;曾庆忠;钱忠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Ginkgo biloba L. extract,GBE)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所致大鼠小脑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GBE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然后用MPP+处理细胞,分别用MTT法和神经丝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50μmol/L的MPP+使小脑颗粒细胞损伤,20μg/mL的GBE具有保护作用.结论GBE对神经毒素MPP+致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GBE可能具有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潜在功效.
作者:翟所迪;姜大为;蒲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建荣;李晓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配合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收到满意疗效,现将50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扬;王勉;徐比萍;吴仕文;李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黏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内皮细胞(EC),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以及与血管内皮基质间相互黏附、相互作用而导致炎症反应和促凝异常、血栓形成,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而黏附分子和黏附蛋白是介导细胞黏附的分子基础.
作者:王宗仁;肖铁卉;李晶华;马静;邵中军;郑瑾;马爱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He-Ne激光辐照菘蓝Isatis indigotica种子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He-Ne激光辐照浸泡3 h的菘蓝种子.结果3种不同剂量和同一剂量的不同时间长度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和大青叶产量.结论He-Ne激光辐照能提高大青叶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及产量.
作者:陈怡平;王勋陵;韩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清热凉血颗粒的制备方法.方法对水溶性成分,以绿原酸和浸膏收率为指标;对醇溶性成分丹皮酚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水溶性成分提取的佳工艺为用8倍量水,每次提取2次,共提取3次.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丹皮酚配比为10: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5 h.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清热凉血颗粒的制备.
作者:李正翔;任荣;李彬;李培凡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强力枇杷露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二册收载品种,标准中仅有两项试管反应鉴别,无法控制成药质量.该处方由百部、枇杷叶、罂粟壳、薄荷脑等7味中药组成.本实验对罂粟壳、薄荷脑、百部采用TLC法鉴别,并对罂粟壳中吗啡采用HPLC法进行了含量测定.
作者:朱长福;同利琪;由会玲;丁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罂粟霜霉病树状霜霉Peronospora arborescensde Bary一直严重威胁着罂粟的生产.植物病害的防治,总是要从病害循环的某一环节入手.而对于既有初侵染又有再侵染的罂粟霜霉病来说,初侵染来源及越冬菌态问题成了防治的关键所在.为此,作者于1995-1997年对罂粟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金花;柴兆祥;董克勇;魏勇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氧化苦参碱水溶液(纯度98%),已在临床使用,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本实验对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疗效及苦参素单独用药3个月、4个月、苦参素+拉米夫丁联合治疗及中医辨证分型对其疗效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作者:贾建伟;杨积明;袁桂玉;马敏君;马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收载的中药材有534种,其中有薄层鉴别项的228种,有含量测定项的170种,绝大部分为原生药材标准.尚有部分品种,特别是直接入药的中药饮片,收载的质量标准还不够完善.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需不断地提高新版药典的检测手段及大幅度增加饮片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
作者:黄诺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反流性胃-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在pH<4时具有水解活性,损伤胃、食管黏膜引起的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属中医吞酸、呕酸的范畴.其病因为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而出现喜打呃、烧心痛、胸骨后痛,呕吐酸苦水,甚呕出咖啡样物.几年来笔者采用白及、蒲公英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炎125例,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明怀山药病毒病的症状和感染病毒的种类,为脱除怀山药病毒、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奠定基础.方法调查怀山药大田感病情况,应用电镜法观察病毒的大小和形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探明病毒种类.结果怀山药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为叶色失绿、花叶、畸形;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长600~1 200 nm的线状病毒,并初步判断为马铃薯Y病毒PCR扩增后的电泳检测显示出了清晰的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电泳条带.结论首次发现怀山药感染的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它是造成怀山药产量下降和品质退化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明军;张峰;陈明霞;于相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