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赤;王大志;柏川;杜蕾蕾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东川芎, 化学, 药材品种, 东北地区, 吉林省, 栽培, 日本, 局部, 功效, 根茎, 干燥
摘要:延边川芎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又名东川芎、洋川芎,为地方药材品种,其干燥根茎入药,功效与川芎相同.延边川芎源于日本川芎,是本世纪初经朝鲜传人我国东北地区的,此后主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栽培,并在局部地区作为川芎使用[1].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化学名为4,7-二羟基-8-D-葡萄糖醛基异黄酮,相对分子质量为416.随着现代药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临床实验的开展,有关葛根素许多药理作用被发现证实,目前已被制成各种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总结了30多年来有关葛根素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高风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杜仲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及其累积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杜仲皮、叶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相差悬殊,且同一产地的杜仲皮、叶中各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没有一定相关性,并不随其他成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杜仲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杜仲皮、叶的佳采收季节分别为4,5和7月,且采收后的杜仲皮、叶应及时处理使酶失活,避免自然干燥过程中胞内酶分解活性成分.此外,杜仲皮和叶中生物活性的含量差异很大,但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很大,且不能简单的以叶代皮.

    作者:戚向阳;陈维军;张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 10.0统计处理,以HPL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芩、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结论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作者:戴开金;罗佳波;吴昭晖;谭晓梅;任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水罗伞的化学成分(Ⅲ)

    目的对广西壮、瑶医常用药物豆科植物水罗伞Fordia cauliflora根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又分离出3个结晶性成分,经鉴定分别为2-[3-甲氧基苯基]-4H-呋喃[2,3-h]-1-苯并吡喃-4-酮(Ⅲ)、3-甲氧基-2-[3-羟基苯基]-4H-呋喃[2,3-h]-1-苯并吡喃-4-酮(Ⅳ)和水黄皮亭(水黄皮根素,pinnatin,V).结论化合物Ⅲ~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Ⅲ,Ⅳ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水罗伞甲素(cauliflorin A)和水罗伞乙素(cauliflorin B).

    作者:戴斌;戴向东;杨东爱;丘翠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测定蚁肝康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蚁肝康颗粒由茵陈、黑蚂蚁、栀子等13味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能,用于保肝护肝并对各种急慢性肝炎所致肝功能损害有效.方中臣药栀子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栀子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有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为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本实验建立了RP-HPLC测定蚁肝康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

    作者:戴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麦冬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是一味常用滋阴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重要本草都有记载.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可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等症.现代研究发现:麦冬含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多糖、氨基酸等成分.

    作者:周跃华;吴笑如;徐德生;冯怡;李谨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甘草苷对四氯化碳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离体肝灌流技术初由英国生理学家Trowell于1942年创立,1951年Miller等人改进了灌流方法,首次以此技术进行了血浆蛋白质合成的研究.近年来,离体肝灌流技术得到普遍使用,被广泛用于药理毒理学研究,适用于研究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毒性[1].本实验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通过灌流一定量的CCl4造成肝脏毒性,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甘草苷,观察甘草苷对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据此分析甘草解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

    作者:丁选胜;戴德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全球化经济中中药企业市场环境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中药企业既带来了有利影响,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国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国际资本的转移、国内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中药企业发展有利;国际市场的垄断、技术、人才竞争上的优势等构成不利因素.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中药企业正确把握市场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几种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的干燥种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等疾病.苦杏仁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遇水在苦杏仁苷酶作用下易酶解或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醛.氢氰酸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过量时会出现中毒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甄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分析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是主要有效成分[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松弛平滑肌,抗心律失常,解痉止痛等药理作用[2].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有薄层扫描法[3].本实验建立了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RP-HPLC法,结果较为满意.

    作者:张经硕;周巧霞;徐丽华;顾振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胡芦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胡芦巴为传统的温肾壮阳药,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胡芦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该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黄酮及其苷、三萜、生物碱、香豆素、有机酸及油脂等.现对国内外有关胡芦巴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胡芦巴提供参考.

    作者:荆宇;赵余庆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与夏天无片剂镇痛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的镇痛作用,并与夏天无片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的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痛阈值(P<0.05,0.01),其作用于ig后30~60 min达高峰,维持120 min;ig后3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8.85(13.98~20.94)mg/kg,19.98(11.45~25.58)mg/kg及54.61(41.71~71.50)mg/kg.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亦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0.01),ig后30~4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3.99(7.60~19.27)mg/kg,15.53(7.30~20.08)mg/kg及44.05(25.32~76.65)mg/kg.结论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具有与夏天无片剂相似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强于夏天无片剂.

    作者:张慧灵;顾振纶;曹奕;张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麻黄中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非水毛细管电泳含量测定

    目的利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对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中各组份含量差异.方法采用5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溶液,未加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各组份在8 min内达基线分离.伪麻黄碱在9.8~147.0μg/mL,去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麻黄碱在9.4~141.0μg/mi,去甲基伪麻黄碱在4.8~72.0 μg/mL,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分别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麻黄碱类回收率在95.0%~100.4%.结论为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测定方法.

    作者:季一兵;陈玉英;吴如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地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越南也有.

    作者:张超;方岩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

    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泻下痢、尿路感染、肝炎等病症[1,2].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活性,保护大鼠肝细胞CCl4损伤[3]等作用.叶下珠含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鞣质等多种成分[4~8],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明显抗病毒活性[9].槲皮素是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0].目前尚未见叶下珠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报道,本实验建立了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以控制叶下珠药材的质量.

    作者:田密;钟长平;江铁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青风藤单提及与其他药味共提对青藤碱提取率的影响

    一常用抗内风湿关节炎的验方中含有青风藤、雷公藤、豨莶草3味中药,该方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病证,临床疗效显著.青风藤为本方的君药,青藤碱为青风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了对该方剂进行更深入地开发,本实验对青风藤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并考察了该复方中青风藤单提及与雷公藤、豨莶草共提时的青藤碱提取率的变化,为该方提取工艺路线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潘林梅;陈丹丹;董洁;郭立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所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3 d)和抗坏血酸(50,100,200 mg/kg×3 d)对方剂Ⅰ和Ⅵ(临床等效量×3 d)所致的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能够保护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J和Ⅵ对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金顺姬;段链;黄梅;杨静玉;于海;赵余庆;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法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为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毛蕊花苷含量.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水溶液(8:16:76);检测波长:254 nm.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提取方案为:2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0h.结果该分析方法可以使样品达到基线分离,毛蕊花苷的保留时间约14 min.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1.4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用同样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在0.79%~2.30%.结论该分析方法快速,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太多柱前处理,即可达到基线分离,测量结果准确,适用于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定,为密蒙花药材及制剂的质控提供依据.

    作者:韩澎;崔亚君;郭洪祝;果德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山茱萸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山茱萸胶囊由山茱萸有效部位环烯醚萜总苷及总三萜酸经特殊制剂工艺制备而成.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独特疗效.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山茱萸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极相似,所以对两者的分离较困难[1,2].本实验建立的山茱萸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使用的薄层扫描法操作更简便准确,且本法可使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从而准确定量.

    作者:皮文霞;蔡宝昌;邱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提取及树脂精制

    玉米须为禾本科玉蜀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聚戊糖、尿囊素、有机酸等.其味淡、性平,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炎、胆结石、糖尿病、黄疸、麻疹、乳糜血尿、血崩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有显著的利尿[2]、降血糖[3]、抑菌[4,5]、降压[6]、增强免疫[6]、抗癌[7]等功效.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全国各地均广泛栽培玉米,因此,作为玉米副产物的玉米须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对它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仅少量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

    作者:任顺成;丁霄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