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硕;周巧霞;徐丽华;顾振纶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越南也有.
作者:张超;方岩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阐明四氢小檗碱的三维结构,验证理论计算核磁共振的可靠性.方法以B3LYP/3-21G*和B3LYP/6-31G*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以经验法、半经验法和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计算了碳和氢的化学位移.结果 2个水平的优化结构差异较小.核磁共振计算,经验法的碳谱结果较好,氢谱相对较差,半经验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密度泛函方法的结果与实验值的相关性好,相对大误差小.结论验证了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三维结构的可靠性.经验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测常规结构化学位移的方法,对于阐明复杂分子结构,理论计算的作用更大.
作者:徐为人;刘成卜;王建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南瓜子又名南瓜仁、白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成熟种子.祖国医学认为南瓜子味甘、性温,归脾、胃、大肠经.有驱虫、下乳、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绦虫、蛔虫、钩虫病,百日咳、产后缺乳、腹胀、产后手足浮肿、痔疮等症[1].现代医学发现南瓜籽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氨基酸、植物甾醇、矿物质、维生素以及黏多糖等.具有驱除寄生虫[2]、减轻抑郁症[3]、预防肾结石[4,5]、调整膀胱及尿道功能[6]、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等多种功能[7,8],特别是南瓜籽油与锯榈的提取物配合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很好的疗效[9,10],因此在一些国家南瓜籽油被作为功能性营养补充食品加以开发.
作者:吴国欣;李永星;陈密玉;洪雁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论述,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中药药效方法学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中医学发展是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藏象经络学说和中药的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突破对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起着主导作用;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四维系统论,在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两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和人体精神维.
作者:张方;黄泰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系茜草科耳草属植物[1],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民间常用此草药内服治疗小儿疳疾、毒蛇咬伤、癌肿及肠道疾病.近年来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2].白花蛇舌草对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地刺激作用,而且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说明其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3],还能促进辐射损害的白细胞恢复[4].
作者:陈悦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3 d)和抗坏血酸(50,100,200 mg/kg×3 d)对方剂Ⅰ和Ⅵ(临床等效量×3 d)所致的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能够保护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J和Ⅵ对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金顺姬;段链;黄梅;杨静玉;于海;赵余庆;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LA)是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抗炎、降血脂和降血糖等生理活性,是治疗慢性肝炎和黄疸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齐墩果酸片等,但其治疗不够理想[1].为此,我们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目的是经药理研究筛选出活性更好的化合物.3-位为游离羟基的齐墩果酸酯类是合成中所需的重要中间体,因齐墩果酸的28位羧基酸性较弱,位阻较大,一般的酯化反应较难进行.
作者:陈莉;孔祥文;张奕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离鉴定大豆胚芽中异黄酮的组成.方法利用柱色谱技术从大豆胚芽中分离异黄酮,利用MS,1H-NMR,13C-NMR鉴定得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到两个新异黄酮化合物,这2个异黄酮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64,经鉴定为6″-β-D-阿拉伯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Ⅰ),6″-β-D-木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Ⅱ).结论这两个化合物在大豆中为首次分离到,也是两个新化合物.
作者:徐德平;肖凯;谷文英;丁霄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的干燥种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等疾病.苦杏仁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遇水在苦杏仁苷酶作用下易酶解或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醛.氢氰酸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过量时会出现中毒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甄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 10.0统计处理,以HPL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黄芩、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结论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作者:戴开金;罗佳波;吴昭晖;谭晓梅;任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为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毛蕊花苷含量.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水溶液(8:16:76);检测波长:254 nm.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提取方案为:2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0h.结果该分析方法可以使样品达到基线分离,毛蕊花苷的保留时间约14 min.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1.4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用同样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在0.79%~2.30%.结论该分析方法快速,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太多柱前处理,即可达到基线分离,测量结果准确,适用于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定,为密蒙花药材及制剂的质控提供依据.
作者:韩澎;崔亚君;郭洪祝;果德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一常用抗内风湿关节炎的验方中含有青风藤、雷公藤、豨莶草3味中药,该方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病证,临床疗效显著.青风藤为本方的君药,青藤碱为青风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了对该方剂进行更深入地开发,本实验对青风藤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并考察了该复方中青风藤单提及与雷公藤、豨莶草共提时的青藤碱提取率的变化,为该方提取工艺路线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潘林梅;陈丹丹;董洁;郭立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口服制剂对在体大鼠心肌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尾iv 0.0335 g/kg葛根素注射液)和葛根素口服制剂高、低剂量组(ig0.8,0.4 g/kg,连续6 d),以1 U/kg垂体后叶素(Pit)诱导大鼠心肌缺血,记录尾iv Pit前及注射后5,15,30 s和2,5,10 min大鼠心电图变化;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及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结果葛根素口服制剂ig给药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T波、P-R间期、Q-T间期变化有明显的改善;能对抗缺氧状态下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和酶学的异常变化.结论葛根素口服制剂对缺氧大鼠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浩亮;陈士林;梅学仁;杨大坚;黄梦雨;刘行先;黄国钧;陈新滋;徐宏喜;利德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VnA)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电刺激诱发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和瘀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VnA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结果大鼠iv 6种不同剂量的VnA(7.2~42.9μg/kg)导致血管阻塞时间(OT)显著延长,且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VnA 30μg/kg产生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与赖氨匹林18.0 mg/kg的作用相当.单次iv VnA 30μg/kg使OT呈时间依赖性延长.VnA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起效迅速,持续至少80 min,iv后15 min达效应峰值.iv VnA(15~45 μg/kg)显著减少下腔静脉血栓干质量,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VnA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血栓效能高,作用强度大,在大鼠的有效剂量低至μg/kg水平.VnA抗血栓活性的发现为其研究开发展示了新的前景.
作者:韩国柱;李欣燕;吕莉;李卫平;赵伟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山茱萸胶囊由山茱萸有效部位环烯醚萜总苷及总三萜酸经特殊制剂工艺制备而成.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独特疗效.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山茱萸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极相似,所以对两者的分离较困难[1,2].本实验建立的山茱萸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使用的薄层扫描法操作更简便准确,且本法可使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从而准确定量.
作者:皮文霞;蔡宝昌;邱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鉴定我国中草药丹参病毒病的病原及其种类.方法从自然感染引起花叶、矮化、褪绿和斑驳的丹参植株上分离病毒病原,进行生物学接种、电镜观察、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指示植物症状、电镜下病毒粒体形状和血清学反应发现病毒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初步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该病毒分离物为一个黄瓜花叶病毒新株系.结论感染丹参的病毒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这是首次在我国中草药丹参上发现黄瓜花叶病毒.
作者:丁远杰;吴志明;谢晓亮;朱水芳;温春秀;高必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离体肝灌流技术初由英国生理学家Trowell于1942年创立,1951年Miller等人改进了灌流方法,首次以此技术进行了血浆蛋白质合成的研究.近年来,离体肝灌流技术得到普遍使用,被广泛用于药理毒理学研究,适用于研究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毒性[1].本实验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通过灌流一定量的CCl4造成肝脏毒性,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甘草苷,观察甘草苷对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据此分析甘草解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
作者:丁选胜;戴德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 T. Wang 的嫩茎叶经传统加工揉制、干燥而成[1].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区[2].其主要成分为双氢杨梅黄素(DIH)和杨梅黄素(MYR)[3].DIH具有明显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所致的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及钙拮抗作用,且毒性很低[4,5],并有祛痰止咳,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6].
作者:李瑛琦;于治国;陆文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的镇痛作用,并与夏天无片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的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痛阈值(P<0.05,0.01),其作用于ig后30~60 min达高峰,维持120 min;ig后3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8.85(13.98~20.94)mg/kg,19.98(11.45~25.58)mg/kg及54.61(41.71~71.50)mg/kg.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亦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0.01),ig后30~4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3.99(7.60~19.27)mg/kg,15.53(7.30~20.08)mg/kg及44.05(25.32~76.65)mg/kg.结论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具有与夏天无片剂相似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强于夏天无片剂.
作者:张慧灵;顾振纶;曹奕;张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白血病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目前联合化疗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强烈频繁化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常常导致病人正气受损,发生多种并发症,迫使化疗中断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极大进步,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些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我们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在查阅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全蝎为主药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全蝎解毒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汤毅;杨文华;史哲新;高宏;姚芳;张蕾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