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仲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及其累积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戚向阳;陈维军;张声华

关键词:杜仲, 活性成分, 分布, 动态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杜仲皮、叶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相差悬殊,且同一产地的杜仲皮、叶中各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没有一定相关性,并不随其他成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杜仲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杜仲皮、叶的佳采收季节分别为4,5和7月,且采收后的杜仲皮、叶应及时处理使酶失活,避免自然干燥过程中胞内酶分解活性成分.此外,杜仲皮和叶中生物活性的含量差异很大,但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很大,且不能简单的以叶代皮.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与夏天无片剂镇痛作用比较

    目的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的镇痛作用,并与夏天无片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的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痛阈值(P<0.05,0.01),其作用于ig后30~60 min达高峰,维持120 min;ig后3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8.85(13.98~20.94)mg/kg,19.98(11.45~25.58)mg/kg及54.61(41.71~71.50)mg/kg.与对照组比较,夏天无胶囊剂、口服液及夏天无片剂亦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0.01),ig后30~40min镇痛的ED50分别为13.99(7.60~19.27)mg/kg,15.53(7.30~20.08)mg/kg及44.05(25.32~76.65)mg/kg.结论夏天无胶囊剂及口服液具有与夏天无片剂相似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强于夏天无片剂.

    作者:张慧灵;顾振纶;曹奕;张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

    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泻下痢、尿路感染、肝炎等病症[1,2].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活性,保护大鼠肝细胞CCl4损伤[3]等作用.叶下珠含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鞣质等多种成分[4~8],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明显抗病毒活性[9].槲皮素是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0].目前尚未见叶下珠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报道,本实验建立了测定叶下珠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以控制叶下珠药材的质量.

    作者:田密;钟长平;江铁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分析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是主要有效成分[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松弛平滑肌,抗心律失常,解痉止痛等药理作用[2].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有薄层扫描法[3].本实验建立了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RP-HPLC法,结果较为满意.

    作者:张经硕;周巧霞;徐丽华;顾振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的钛含量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系茜草科耳草属植物[1],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民间常用此草药内服治疗小儿疳疾、毒蛇咬伤、癌肿及肠道疾病.近年来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2].白花蛇舌草对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地刺激作用,而且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说明其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3],还能促进辐射损害的白细胞恢复[4].

    作者:陈悦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法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

    目的测定密蒙花中毛蕊花苷的含量,为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毛蕊花苷含量.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乙腈-1%醋酸水溶液(8:16:76);检测波长:254 nm.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提取方案为:2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0h.结果该分析方法可以使样品达到基线分离,毛蕊花苷的保留时间约14 min.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平均回收率为100.71%,RSD=1.4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用同样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在0.79%~2.30%.结论该分析方法快速,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太多柱前处理,即可达到基线分离,测量结果准确,适用于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定,为密蒙花药材及制剂的质控提供依据.

    作者:韩澎;崔亚君;郭洪祝;果德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采用GC/MS联机技术分析喜树果实脂肪酸的组份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 为珙桐科喜树属多年生植物,阔叶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诸省区[1].我国是喜树的唯一原产国.目前,国内外对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喜树中具有独特抗癌机制的喜树碱(CPT)[2],而对喜树中其他成分的研究很少报道,尤其是未见有关喜树脂肪酸组成的报道.本文采用GC-MS联机方法研究了喜树果实中脂肪酸的组成.

    作者:殷丽君;胡锦蓉;王洋;祖元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所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Ⅰ和Ⅵ致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白藜芦醇(50,100,200 mg/kg×3 d)和抗坏血酸(50,100,200 mg/kg×3 d)对方剂Ⅰ和Ⅵ(临床等效量×3 d)所致的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白藜芦醇和抗坏血酸能够保护预防非典型肺炎方剂J和Ⅵ对小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金顺姬;段链;黄梅;杨静玉;于海;赵余庆;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全蝎解毒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机制初探

    白血病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目前联合化疗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强烈频繁化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常常导致病人正气受损,发生多种并发症,迫使化疗中断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极大进步,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些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我们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在查阅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全蝎为主药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全蝎解毒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汤毅;杨文华;史哲新;高宏;姚芳;张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

    延边川芎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又名东川芎、洋川芎,为地方药材品种,其干燥根茎入药,功效与川芎相同.延边川芎源于日本川芎,是本世纪初经朝鲜传人我国东北地区的,此后主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栽培,并在局部地区作为川芎使用[1].

    作者:陈赤;王大志;柏川;杜蕾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十八症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十八症为胡椒科胡椒植物光轴味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 var. tonkinense C. DC.性味辛、温,祛风散寒、散瘀止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1,2].本品挥发性成分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十八症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分离鉴定了53个化学成分.

    作者:刘建华;高玉琼;霍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四氢小檗碱的三维结构和核磁共振的理论研究

    目的阐明四氢小檗碱的三维结构,验证理论计算核磁共振的可靠性.方法以B3LYP/3-21G*和B3LYP/6-31G*方法优化了分子结构,以经验法、半经验法和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计算了碳和氢的化学位移.结果 2个水平的优化结构差异较小.核磁共振计算,经验法的碳谱结果较好,氢谱相对较差,半经验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密度泛函方法的结果与实验值的相关性好,相对大误差小.结论验证了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三维结构的可靠性.经验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测常规结构化学位移的方法,对于阐明复杂分子结构,理论计算的作用更大.

    作者:徐为人;刘成卜;王建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麻黄中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非水毛细管电泳含量测定

    目的利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对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中各组份含量差异.方法采用5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溶液,未加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各组份在8 min内达基线分离.伪麻黄碱在9.8~147.0μg/mL,去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麻黄碱在9.4~141.0μg/mi,去甲基伪麻黄碱在4.8~72.0 μg/mL,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分别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麻黄碱类回收率在95.0%~100.4%.结论为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测定方法.

    作者:季一兵;陈玉英;吴如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丹参病毒病病原鉴定研究

    目的鉴定我国中草药丹参病毒病的病原及其种类.方法从自然感染引起花叶、矮化、褪绿和斑驳的丹参植株上分离病毒病原,进行生物学接种、电镜观察、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通过指示植物症状、电镜下病毒粒体形状和血清学反应发现病毒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初步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该病毒分离物为一个黄瓜花叶病毒新株系.结论感染丹参的病毒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这是首次在我国中草药丹参上发现黄瓜花叶病毒.

    作者:丁远杰;吴志明;谢晓亮;朱水芳;温春秀;高必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山茱萸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山茱萸胶囊由山茱萸有效部位环烯醚萜总苷及总三萜酸经特殊制剂工艺制备而成.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独特疗效.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山茱萸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极相似,所以对两者的分离较困难[1,2].本实验建立的山茱萸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使用的薄层扫描法操作更简便准确,且本法可使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从而准确定量.

    作者:皮文霞;蔡宝昌;邱建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86例疗效观察

    虚汗停颗粒为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具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功能,主治气虚、气阴两虚之自汗、盗汗,尤其适宜于小儿体虚多汗.笔者严格按照临床随机对照原则治疗成人和小儿虚汗共86例,效果满意.

    作者:肖会泉;刘安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羊栖菜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观察羊栖菜多糖(SFPS)对6种不同组织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SFPS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SFPS对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Fluo-3/AM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观测细胞内[Ca2+]i.结果 SFPS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直肠癌COLO-205有较好的疗效.可阻滞SGC-7901人胃癌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升高细胞凋亡指数(APO).可使SGC-7901细胞内[Ca2+]i先升高后下降,给CaCl2后[Ca2+]i又升高.结论 SFPS对人胃癌细胞和直肠癌细胞效果较好,这一作用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的.SFPS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Ca2+]i达到的,[Ca2+]i升高时Ca2+来源于细胞内钙库释放.

    作者:季宇彬;高世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P-HPLC测定蚁肝康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

    蚁肝康颗粒由茵陈、黑蚂蚁、栀子等13味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能,用于保肝护肝并对各种急慢性肝炎所致肝功能损害有效.方中臣药栀子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栀子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有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为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本实验建立了RP-HPLC测定蚁肝康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

    作者:戴向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测定几种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的干燥种子,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等疾病.苦杏仁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遇水在苦杏仁苷酶作用下易酶解或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醛.氢氰酸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过量时会出现中毒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甄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葛根素口服制剂抗心肌缺血及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素口服制剂对在体大鼠心肌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尾iv 0.0335 g/kg葛根素注射液)和葛根素口服制剂高、低剂量组(ig0.8,0.4 g/kg,连续6 d),以1 U/kg垂体后叶素(Pit)诱导大鼠心肌缺血,记录尾iv Pit前及注射后5,15,30 s和2,5,10 min大鼠心电图变化;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及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结果葛根素口服制剂ig给药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T波、P-R间期、Q-T间期变化有明显的改善;能对抗缺氧状态下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和酶学的异常变化.结论葛根素口服制剂对缺氧大鼠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浩亮;陈士林;梅学仁;杨大坚;黄梦雨;刘行先;黄国钧;陈新滋;徐宏喜;利德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藤茶中双氢杨梅黄素和杨梅黄素的含量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 T. Wang 的嫩茎叶经传统加工揉制、干燥而成[1].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区[2].其主要成分为双氢杨梅黄素(DIH)和杨梅黄素(MYR)[3].DIH具有明显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所致的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及钙拮抗作用,且毒性很低[4,5],并有祛痰止咳,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6].

    作者:李瑛琦;于治国;陆文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